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7359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 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姓 名: 周凌鹤 学 号: 700911133 系 别: 教育系 专 业: 初等教育 班 级: 09初等教育定向班 指导教师: 徐长斌 完成日期: 2013年2月27日 目 录摘要3引言4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5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6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10四、课题研究的步骤11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路径12六、成果的展示方式14参考文献14后记15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知识回归生命本身,具有生命性的变革;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性的变革。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在这个“世界”里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

2、就是班级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能通过班标、班旗、班风等对班级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文化突显出开放、民主、互动、个性的新特点。它促进了班级文化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变革,并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化模式的完善,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体模式。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从独裁者、统治者的角色转变成引导者、协助者,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从而形成开放、民主、生命的班级文化。 本论文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从微观层面研究班级文化建设。通过探讨新课程改革与班级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新课

3、改背景下班级文化的构建策略,希望能为班级文化的研究添砖加瓦,能够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实践研究的经验。关键词:班级文化 新课程 学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引言:课程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实践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想促成人的整体素质提高需要多种要素,其中“班级”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班级是学校中一个基本单位,学校中大部分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和进行的。班级的团体生活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群体存在,对学生的身心和社会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和学校管理模式的革新,都离不开班级这一基层组织对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整

4、合作用。所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重新审视和构建新型的班级组织,要强调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强调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的相辅相成。为了呼应新课程改革,通过改进班级管理措施落实新课程理念,笔者选择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创新”这一研究课题力图通过对小学班级管理在新形势下的重新认识,确立新的管理思路,从而走出小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困境; 针对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的现实问题,探索一套新的较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操作系统,从而走出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困境;呼应课程改革,丰富课程改革的内涵,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课题名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二、问题的提出

5、:我们确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的课题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需要:1.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需要。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能够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在这个氛围中,学生的每一个活动过程都将得到重视,每一个成长体验都将得到珍惜,每一次感情的波动都将得到关注。2.是提高班级整体文化素质的需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

6、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如果想通过班级文化建设,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他们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必须从活动策略的研究入手,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班级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充满朝气,自我表现强,敢想敢做,但同时他们对是非观念淡薄,辨别事物能力差。而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以及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

7、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班级文化建设因而显出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努力上好这门隐形课程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1)概念界定:1、班集体:在教学班的基础上,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凝聚力、协作精神、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学生主体,是班级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具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班

8、集体建设:在班集体中以集体主义精神为纽带,创设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氛围,在共同目标引导下共求进步,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以此为纽带促使学生个性(个性:是指个人的智慧、气质、技能、德行等各方面的总和)的形成。通过班集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发展学生关心他人,善于交往,乐于合作,富于责任心等优良个性品质。3、班级文化建设:指班级成员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级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发展的文化过程。以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班级活动等为载体,以人为

9、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的精神的班级文化。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

10、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

11、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2、素质教育理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

12、;教学要多样化。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1、班集体:在教学班的基础上,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凝聚力、协作精神、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学生主体,是班级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具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班集体建设:在班集体中以集体主义精神为纽带,创设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氛围,在共同目标引导下共求进步,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以此为纽带促使学生个性(个性:是指个人的智慧、气质、技能、德行等各方面的总和)的形成。通过班集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发展学生关心他人,

13、善于交往,乐于合作,富于责任心等优良个性品质。3、班级文化建设:指班级成员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级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发展的文化过程。以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班级活动等为载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的精神的班级文化。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14、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培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热爱科学、崇尚文明、乐于学习、团结友爱、善于交往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真正的教育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创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建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一、形成班内集体主义的责任依从关系,提高班集体自主性水平;二、是班集体与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协调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三、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补充,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四、探索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五、探索个性化班级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关键问题:关键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创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培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热爱科学、崇尚文明、乐于学习、团结友爱、善于交往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真正的教育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1、遵循教育科学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