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母婴传播的阻断及职业防护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67694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iv母婴传播的阻断及职业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hiv母婴传播的阻断及职业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hiv母婴传播的阻断及职业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hiv母婴传播的阻断及职业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hiv母婴传播的阻断及职业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iv母婴传播的阻断及职业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iv母婴传播的阻断及职业防护(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IV HIV 感染母婴传播及职业防护感染母婴传播及职业防护 PMTCT & PEPPMTCT & PEP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樊庆泊樊庆泊 2 樊庆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樊庆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成 员,全国艾滋病综合防二治示范区专家工作指导组专家,员,全国艾滋病综合防二治示范区专家工作指导组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项目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北京

2、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项目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北京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 术专家指导组成员术专家指导组成员,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 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专家,欧美同学会医学分会理事,国家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专家,欧美同学会医学分会理事,国家 药典委员会第九届医学专业委员会药典委员会第九届医学专业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临床用药须知工作工作 组专家,组专家,中华中西医杂志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 中国妇产科网及中国妇产科网及OBGYN.net OBGYN.net 中国区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国区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 ,第二届“北京

3、协和微生物与临床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北京协和微生物与临床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与课题多次获北京市及国家级奖励。参与课题多次获北京市及国家级奖励。 简 历 3 20042004年年“世界世界 艾滋病日艾滋病日”的的 主题主题 “关注妇女关注妇女 抗击艾滋抗击艾滋” CCTV-1中国人口中国人口 4 内 容 全球及中国全球及中国HIV/AIDSHIV/AIDS的流行概况的流行概况 全球及中国全球及中国HIVHIV母婴垂直传播概况母婴垂直传播概况 HIVHIV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 HIVHIV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 HIVHIV职业暴露

4、及其防护职业暴露及其防护 总结总结 5 HIV/AIDS的流行概况 HIV广泛流行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广泛流行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 和社会问题。和社会问题。 AIDS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 烈性传染病。烈性传染病。 艾滋病已广泛分布于全球五大洲艾滋病已广泛分布于全球五大洲210个国家,个国家, 其流行蔓延趋势仍在继续,其流行蔓延趋势仍在继续,90%以上的以上的HIV感感 染者在发展中国家。染者在发展中国家。 HIV/AIDS的流行概况 6 20102010年年UNAIDS/WHOUNAIDS/WHO联合发布全球联合发布全球HIVHI

5、V的流行报告:全球大约的流行报告:全球大约 有有34003400万万HIVHIV感染者,新发感染感染者,新发感染270270万。万。1515岁以下感染儿童约岁以下感染儿童约340340 万,新发感染万,新发感染3939万。万。HIVHIV相关死亡相关死亡180180万,其中万,其中2525万为万为1515岁以下岁以下 感染儿童。感染儿童。 20112011年年170170万死于万死于AIDSAIDS。 因因AIDSAIDS失去单亲或双亲的儿童已达失去单亲或双亲的儿童已达13401340万,万,20102010年年25002500万万。 HIV/AIDS的流行概况 7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儿童死亡的

6、主要因素。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20102010年亚太地区新发感染年亚太地区新发感染HIVHIV儿童估计为儿童估计为1700017000人,如未行人,如未行 ARTART,50%50%会在会在2 2岁前死亡;艾滋病影响严重地区,岁前死亡;艾滋病影响严重地区,5 5岁以下死岁以下死 亡超过亡超过2/32/3死于艾滋病感染。死于艾滋病感染。 女性感染比率明显增加,感染者年轻化女性感染比率明显增加,感染者年轻化 亚撒哈拉非洲亚撒哈拉非洲 女性占女性占60%60% 亚洲亚洲 女性占女性占33%33% 新发成人感染者,年龄新发成人感染者,年龄15241524岁岁 占占45%45% 亚太地

7、区亚太地区HIVHIV流行情况流行情况 8 大部分国家大部分国家HIVHIV感染率感染率 350 cells/mm3 WHO临床 预防 治疗 预防 WHO临床 预防 治疗 预防 WHO临床 治疗 治疗 治疗 WHO临床 治疗 治疗 治疗 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34 选择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的标准选择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的标准 处于艾滋病临床期或期或CD4+-T淋 巴细胞计数350/mm3的感染艾滋病孕产 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35 孕妇孕妇 婴儿婴儿 抗病毒治疗从孕14周开始, 至分娩。如果选择母乳喂养, 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 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一线药

8、物方案 AZT+3TC+LPV/r或 AZT+3TC+EFV* 替换代方案: AZT+3TC+ABC TDF+3TC+EFV* *妊娠3个月内禁用 不论何种喂养方式 每日一次NVP或 每日二次AZT 4-6周 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36 临产时才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预防性抗病毒临产时才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预防性抗病毒 用药方案用药方案 孕妇孕妇 婴儿婴儿 单剂量NVP,及AZT + 3TC每天2次, 至分娩结束; 产后继续服用AZT + 3TC,每天2次, 连续服用7天。 人工喂养: 每日一次NVP或 每日二次AZT 4-6周 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服用NVP,每天1次,至

9、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 选择母乳喂养者 AZT+3TC+LPV/r或AZT+3TC+EFV, 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替换代方案: AZT+3TC+ABC TDF+3TC+EFV 每日一次NVP或 每日二次AZT 4-6周 孕产妇治疗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37 选择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的标准: 处于艾滋病临床期或期,或CD4+T 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 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 案。 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38 孕妇孕妇 婴儿婴儿 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不考虑孕 期,。分娩后继续治疗。 一线药物方案:AZT + 3TC + NVP 或 AZT + 3TC + EFV*(CD4+

10、 T细胞 250/ul) 替换方案: TDF + 3TC (or FTC) + NVP或 TDF + 3TC (or FTC) + EFV* *妊娠3个月内禁用 不论何种喂养方式 每日一次NVP或 每日二次AZT 4-6周 产科干预:产科干预: 39 A、避免妊娠期、产间进行创伤性检查 B、分娩前行产道清洗 C、分娩方式 产后干预产后干预 40 HIV产后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母乳喂养。 为感染HIV的母亲提供咨询、选择和实 施婴儿喂养计划、预防母乳传播HIV的 干预措施和计划生育服务。 正确选择和实施婴儿喂养措施包括单纯 母乳喂养、替代喂养或者缩短母乳喂养 时间,同时降低婴儿的易感性等。 新生儿处

11、理新生儿处理 41 新生儿产科相关处理新生儿产科相关处理 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保暖,清理呼吸道时避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保暖,清理呼吸道时避 免咽喉部粘膜损伤。免咽喉部粘膜损伤。 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粘膜,鼻腔、口腔,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粘膜,鼻腔、口腔, 眼内、耳内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眼内、耳内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 清洗新生儿时手法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清洗新生儿时手法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 皮肤和粘膜。皮肤和粘膜。 新生儿脐带处理严格消毒。新生儿脐带处理严格消毒。 新生儿处理新生儿处理 42 对对HIV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后的管理: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后的管理: HIVHIV的筛查和确诊试验的筛查和确诊试验

12、。 筛查试验阳性筛查试验阳性,进行进行PCPPCP的预防性治疗的预防性治疗。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喂养方法指导喂养方法指导。 生长发育监测生长发育监测、体格检查体格检查。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 对母亲的心理关怀支持对母亲的心理关怀支持。 预防接种 43 HIV感染的儿童应该与正常儿童一样完成计划免疫程序, 按期完成白百破三联疫苗、小儿麻痹糖丸和麻疹疫苗接种。 不得借故不予以接种。 除卡介苗外,其他各项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均按常规进行。 HIV感染的儿童应接种嗜血流感杆菌疫苗,2岁时应接种 肺炎链球菌疫苗。 注意注意 婴儿接种卡介苗婴儿接种卡介苗? 44 HI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婴儿约有1/3为HIV感染

13、者。 如果给于药物治疗和产前、产时阻断,婴儿生后人 工喂养,可使母婴传播率降低50-67%。 如果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抗病毒治疗和产前阻断+ 人工喂养可使传播率降至更低,甚至1-2%。 总总 结结 总总 结结 45 目前认为母婴传播途径是可以通过 干预手段而被阻断。 阻断HIV母婴传播的主要措施为: 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 HIV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职业暴露及其防护 定定 义义 经破损皮肤(如被针头刺伤及其他尖锐物割 伤等)、粘膜及非完整皮肤(如皮肤擦伤、 挫伤或炎症性破损)接触具有潜在的HIV感 染性的血液、组织、病毒提取物或其他体液 (胸腹水、脑脊液、滑膜液、心包液、羊水 、精

14、液、阴道分泌物等)。 暴露的途径暴露的途径 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是医疗卫生机构中 发生 HIV感染的主要途径,皮肤的切割 伤也较为常见。 粘膜暴露: 粘膜部位如眼、鼻、口腔 等接触HIV或含有HIV的血液、羊水等 。 暴 露 类 型 皮肤完整 接触粘膜 破损皮肤 导致出血 进入血管 职业暴露的传染源职业暴露的传染源 就医务人员而言,工作中常见的HIV暴 露源包括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 、羊水、含血体液、阴道分泌物,含 HIV的实验室样本、生物制品、器官等 。 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更多的是 潜在的传染源。 职业暴露常见人群职业暴露常见人群 护理人员 妇产科医生 助产士 血库化验人员 尸检

15、 引起传播的危险因素引起传播的危险因素 病人中病毒流行状况 暴露类型 经粘膜/皮肤 损伤程度 表浅/深入 器具类型 空心/实心针 病源血浆病毒量 医务人员免疫状况 是否立即处理和预防用药 意外损伤暴露于意外损伤暴露于HIVHIV后后 处理措施及药物预防性治疗处理措施及药物预防性治疗 如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现象,除立即对感 染部位进行反复冲洗、挤压、消毒外 与当地防疫部门联系,指导暴露的医护 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和获得免费药物 进行预防性治疗。 暴露后的监测暴露后的监测 HIV抗体的监测应在暴露发生后0、4、8、12周、 6个月、12个月进行 如有必要可检测P24抗原和病毒载量 监测还应包括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如血 常规、肝肾功能等 安全事故的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生HIV职业 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至省级CDC,省 级CDC汇总后上报中国CDC 56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