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6433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强化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强化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强化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强化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主体责任 创新监管手段努力实现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在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董国庆(2010年4月20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表彰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省级达标企业;分析形势,进一步明确和落实2010年危险化学品和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要求。下面,我讲四方面内容。一、2009年工作简要回顾2009年,根据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主线,按照开展“三项行动”、加强“三项建

2、设”总要求,认真落实“百千万”企业安全服务专项行动要求,紧盯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扎扎实实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取得了一定成绩。回顾2009年,主要抓了六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并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下发指导意见后,按照省政府领导指示,以保留“原味”、结合实际、控制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风险、强化综合监管原则,细化措施提出意见。2009年4月27日,吕祖善省长签发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发200927号),这是近年来我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领域级别最高的专项文件。工作意见紧

3、扣主旨内容,从制订安全发展规划、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保障安全投入、深化专项整治、加强组织领导等五方面提出三十七项具体工作要求。工作意见下发后,我局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要求的有效落实: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批准证书分级核发,严格实行省、市两级政府审批制度;积极推动省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启动危险化学品登记;开展化工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制定提高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从业条件指导意见等。各市贯彻落实工作意见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二是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旨内容的“三项行动”积极推进。突出了“分级监管、分类监管”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结合行

4、业特点细化具体工作内容。强调专项整治的四个深化,即求规范上深化,实现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求长效上深化,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需要的安全管理体系;求分级监管上深化,实施动态的“分级监管、分类监管”;求重点突破上深化,确保重点环节不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此外,有效组织15种危险化工工艺企业专项检查、涉及剧毒化学品生产单位排查等。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省共组织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15374人次,共排查出隐患60935项,已完成整改59949项,整改率达98.4,19家单位因无法完成隐患整改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三是实现国庆期间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

5、置重点时段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明查暗访,督促台州、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做好对违规行为处罚工作。建立国庆期间危险化学品专家值守制度,明确值班人员,积极应对预防突发事件。四是严格安全许可工作。2009年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换证的集中时段,截止年底,共受理到期换证申请1051家,已到期换证1017家,不同意延期换证企业5家,72家企业因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未提出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换证申请已被当地政府责令关闭或搬迁,157家企业因资料审查不合格等原因被暂不予或延迟换证。一年来,安全许可工作建立了现场专家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大了资料抽查力度,强调了现场审查要求,落实了中介机构和

6、当地安监局“双确认”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审查专家回避制度,规范到期换证时限要求等。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逐步规范,2009年全省共办理建设项目安全设立376个;安全设施设计审查292个;试生产方案备案165个;安全设施竣工验收201个。其他行政许可工作有条不紊,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换核发有序开展。五是安全标准化活动稳步推进。按照典型带动、示范带头要求,及时开展生产企业达标考评和经营企业安全标准化试点。通过集中学习、现场实战考评等途径,提高考评人员水平,严格考评质量。进一步严格达标企业要求,对降低安全条件的实行降级或销号。全年共有2家企业被撤销省级达

7、标企业称号,10家企业被降级。通过严格达标考评,确定73家为省级达标示范企业,其中38家为首次申请,35家为第二轮复评达标企业。会议将予表彰和授牌。六是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第一,化工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推广应用有突破,省财政已同意设立专项资金;收集9家化工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单位供企业自主选择。第二,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快速启动,通过制定浙江省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规定和浙江省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依托省安科所开展登记工作,登记工作快速推进。截止12月底,全省共有137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交电子登记申请,其中448家已通过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的终审

8、。第三,苏浙沪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建设初见成效,自年初成功承办国务院安委办苏浙沪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建设推进会议以来,嘉兴、湖州等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卸载基地选址工作基本完成。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 2009年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这一成果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凝聚着全省各级安全监管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二、认清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形势对付出的艰辛、取得的成绩,我们要充分肯定;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要倍加清醒和全面的认识。一是从全国和周边省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看,我省情况

9、不容乐观。较2008年,2009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9起和8人,分别下降9.8和5.1,已连续四年稳定好转,特别是较大以上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较大;而我省却出现了小幅波动,2009年全省共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15起、死亡17人,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一起,死亡4人。与兄弟省市相比,广东省危险化学品事故已基本实现零死亡,而我省近年来事故死亡人数在10人左右,去年呈轻微上升态势。二是从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看,行业压力在加大。2009年全省工矿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1和6.4;全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43起,死亡45人,分别较上年下降25.9和36.6,而

10、唯独危险化学品行业出现波动。三是年度事故的规律性清晰可见。如伤亡事故在下半年比较集中,15起事故中13起发生在5月份之后,死亡16人,全年3起2人以上死亡事故集中在下半年;设备设施检维修事故多发,15起事故中,发生在设备设施检维修过程中7起、死亡12人,分别占46.7和70.6;“三违”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10起事故因员工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规程导致,占66.7。四是今年以来,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仍然在不断发生,其中宁波发生2起死亡事故,绍兴发生1起爆燃事故,衢州发生2起爆炸燃烧事故,所幸后绍兴、衢州发生的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社会影响比较大。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正确分析和

11、研判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一)宏观环境变化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影响还在加大一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加速,工业扩张加剧,装置大型化趋势加快,企业风险程度在不断升级;城镇扩容、地域扩张及区域规划布局调整,一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与敏感设施(区域)在空间上日益接近,区域性事故风险和社会敏感度在不断上升。二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深对安全生产工作影响。2009年我国经济快速企稳回升,极大部分化工企业对经济快速企稳回升没有足够的准备,造成化工企业检维修事故、复产阶段事故过多出现。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化工产品需求增加,化工行业复苏势头

12、强劲,一段时期内,企业兼并、转让、重组等资产流转行为大量反复出现,这将导致企业出现法人代表更换加速、一批非化工背景企业转投危险化学品项目、员工队伍不稳、安全投入不足、对安全生产关注度和注意力不够等问题。三是当前存在的“用工荒”和化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的情况,正在影响部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出现危险岗位操作用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情况。(二)我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依然不少一是企业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政府保姆式监管,助长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不认真,法制观念、安全意识淡薄情况还大量存在。一些企业漠视法规要求,存在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和“未批先产”等情况。一些企业安全管理

13、无章无规,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操作规程不严格、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一些企业安全投入没有保障,安全阀、压力容器(管道)、防雷防静电定期检测检验拖拖拉拉,隐患排查治理主动性差,应急预案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较差、应急器材与应急需求不匹配。一些企业无视安全生产许可,对整改要求无动于衷,甚至出现随意变更企业功能区划、随意搭建建构筑物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情况。二是我省化工行业安全基础水平还不高。企业普遍存在安全历史欠帐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设施简陋、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安全保障能力差等情况。集中表现在项目建设没有经过正规设计或设计不规范,企业扩张阶段往往在原有基础上“见缝插针”、“打补丁”式进行,

14、发展没有给安全生产留下足够空间。一些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不合理、起点不高,对化工建设项目准入制度不完善,招商准入门槛较低,一些工艺不成熟、缺乏安全保障能力的化工项目在园区落户。特别是对入园企业缺少应有的日常监管,造成在项目建设阶段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工作不完善和项目建成之后情况不熟悉。尤其是在一些乡镇工业功能区内,一些未经规范设计、安全无法保障的小化工装置陆续建成投产,增加了安全生产压力。三是安全监管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在具体的监管上,惯性严重,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在采取的监管措施和手段上,创新勇气不够,利旧措施多、创新手段少,打不开监管局面

15、。对待监管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工作作风不踏实、不过硬;工作态度散漫不负责任,工作主动性差等情况。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出现“怕得罪人”的思想,对隐患整改治理态度不坚决、不严肃,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安全检查的深度、广度不够,对企业隐患整改督促不够;在许可证换核发审查时,存在缺乏责任感,没有保持应有的谨慎和严格,对显见隐患轻描淡写、视而不见,推卸责任的现象。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原因分析不透,调查处理不严,没有落实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四是一些评价、设计未起到应有技术支撑作用。部分评价机构设计单位没有承担起应尽的职责,评价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整改内容与存在问题不能一一对

16、应、整改措施脱离实际、竣工验收评价试生产情况避而不谈等,极个别评价机构采用弄虚作假的方式编制评价报告;一些设计单位无视国家标准,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缺乏应有的实事求是态度和丧失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三)做好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有利因素也在增多由于我们面对当前企业安全基础条件普遍比较薄弱,在当前宏观背景要求下,安全监管压力层层加大,要继续保持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确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一是安全发展理念得到深化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视,采取的措施比以往更加果断有力。群众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安全需求不断提高,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浙委200988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