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5406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 一、 引言 生产地与消费地的严重背离,使石油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贸易量占国际商品贸易的份额达10%以上。从地理分布看,约64%探明储量的石油集中在中东和海湾地区。20世纪70年代前,石油贸易结算货币先后经历了多元货币、美元与英镑竞争、美元单一货币和储备货币篮子等多个阶段(Yergin D,2009)。197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成功说服沙特阿拉伯,达成了所谓的“不可动摇的协议”,即两国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的共识。由于沙特阿拉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核心成

2、员,因而石油贸易美元结算机制在该协议的推动下很快成为国际统一标准,并延续至今,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加重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公平格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石油美元的脆弱性,多数石油进出口国呼吁改革石油贸易美元结算体系。 另一方面,石油贸易美元结算机制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诸多消极影响。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来自美欧的经济制裁却使伊朗石油贸易结算受困,使其被迫寻求替代方法以使本国石油出口尽量不受其影响。中国日益成为伊朗原油出口的重要市场、伊朗石油外交战略与中国战略利益的高度契合、伊朗市场东移和建立多元经济政策等因素均为中伊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契机。 二、 伊朗石油美元结算的

3、困境 (一) 伊朗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 目前,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居全球第四,已探明油田约100个。据Oil & Gas Journal预测,截至2013年1月,伊朗探明石油储量1550亿桶,占OPEC探明石油储量的12.9%。2012年,伊朗原油产量为374万桶/天,占OPEC总产量的11.53%,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按400万桶/天的开采量计算,伊朗石油还可持续开采100多年。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据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测算,石油出口额占伊朗出口总额的80%以上、政府收入的50-60%、GDP的10-20%、外汇收入的80%。进入21世纪以后,伊朗石油出口额一

4、路攀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夕达到818.55亿美元的峰值水平。此后,受全球金融危机下世界原油需求量骤降的影响,伊朗石油出口曾跌至低谷,但很快得以恢复并有所增加。由于IMF预计伊朗石油出口将在欧美新一轮经济制裁中受挫,因此各方对伊朗石油出口额的估计还较为保守。 (二)经济制裁使伊朗石油贸易结算受困 美伊两国关系曾一度紧密,美国视伊朗为地区盟友,伊朗也依赖美国提供独立安全保证。但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后,由于伊朗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两国关系迅速交恶,成为势不两立、相互仇视的国家。对伊朗实行经济封锁是美国“双重遏制”战略的核心内容。1995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签署了对伊贸易禁令

5、;1996年8月出台“达马托法”,禁止美国及外国石油公司在伊朗能源领域进行4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1997年8月则将投资数额降至4000万美元。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延续并强化了克林顿时期的对伊“遏制”政策。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以及支持恐怖主义的“无赖国家”。2006年4月26日,美众议院以压倒优势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一项有关加强对伊制裁的法案。美国不断炒作伊朗核问题,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压力,并致力于联合其他大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和施压。2012年7月1 日,欧盟开始对伊朗石油实施全面禁运,禁止对伊朗原油出口欧盟范围的油轮提供航运保险业务等。 顶着来自美国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伊朗

6、坚持“合理利用”核能。伊朗总统内贾德曾多次宣称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支持基地派组织、哈马斯、真主党恐怖分子,由此对以色列及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均构成了极大威胁。伊朗反击西方经济制裁的另一个有利武器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扼霍尔木兹海峡交通要道海湾国家出口石油的重要通道。据美国能源信息局估计,2011年平均每天有1700万桶原油经由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占世界海运石油贸易总量的35%,全球石油贸易总量的20%。2011年12月,伊朗第一副总统拉希米警告,如果西方国家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伊朗将对霍尔木兹海峡实施封锁。该项警告一出,瞬时惊动全球,油价应声而起。虽然伊朗最终并未对霍尔木兹海峡实施封锁

7、,却让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制裁行动陷于被动境地。 现阶段,随着在伊朗问题上美欧立场的日渐合流,西方势力掌控和影响的所有银行均停止了对伊朗石油贸易的结算,伊朗对其他国家的石油出口面临支付困境,被迫寻求替代方法以使本国石油出口尽量不受其影响。事实上,在抵制石油美元计价机制方面,伊朗并不孤独此前有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此后还有南美国家委内瑞拉。 (三) 伊朗石油贸易结算的替代方法及其局限性 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全方位制裁,伊朗政府宣布在石油贸易中彻底停止使用美元进行结算,推行石油贸易本币结算,从而不断挑战石油美元的统治地位。2006年,伊朗正式成立以欧元为结算货币的国际石油交易所,开始采用石油欧元计价。20

8、09年4月18日,伊朗第一副总统达乌迪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表示,无论是否在伊斯兰银行的框架与原则下,伊朗都愿意与中国开展金融领域的合作,并同时倡导亚洲国家在贸易结算时使用本币,最终形成统一的亚洲货币。2010年8月,韩国媒体报道称,韩伊两国石油贸易不存在财政障碍,韩国已同意伊朗央行在伊朗开设韩元账户,并用本币结算部分石油款项,伊朗也可通过韩元账户支付从韩国购买的货物款项。2012年1月20日,伊朗与俄罗斯开始在双边贸易中放弃使用美元而使用相互的本国货币卢布和里亚尔。印度媒体2012年2月8日报道,伊朗对外界确认该国央行已经与印度央行达成协议,在印度进口伊朗石油的交易过程中,使用印度卢比进行结算,

9、结算份额将达印伊石油交易份额的45%。此外,易货贸易方式也是伊朗出售石油的重要补充方式。目前,伊朗与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叙利亚等国正积极开展易货贸易。 伊朗推行石油贸易本币结算和易货贸易作为石油美元结算机制的替代方法,在短期内能够帮助伊朗尽量减轻西方国家对其进行经济制裁的负面影响,但绝非长久之计,替代方案存在较多局限性:一是伊朗石油出口目的地较多,包括日本、中国、韩国、印度、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若与每个目标国都进行石油贸易本币结算或易货贸易谈判,则谈判成本和合同管理成本不容小觑,且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例如:自1997年起,伊朗和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签订互换协议,

10、这个协议框架下的贸易量接近10万桶/日,但2010年之后,由于合同到期贸易量降至4万桶/日。2012年1季度中国也因合同纠纷减少了从伊朗的石油进口量。二是如果伊朗和所有出口伙伴都开展石油贸易本币结算,那么伊朗的外汇储备资产将多达几十种货币,各国货币的币值参差不齐、波幅不一,外汇风险敞口也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不少货币国际可接受度不高,外汇资产以这些货币形式持有将不利于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三是易货贸易在需求上的双重耦合性决定了其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伊朗以石油换商品/服务只是当前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权宜之计,从石油贸易的长期发展而言,伊朗石油贸易必然需要借助国际货币开展现汇贸易。 三、 中伊石油贸易及采

11、用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 (一)中国日益成为伊朗原油出口的重要市场 现代中伊贸易始于1950年。1971年8月两国正式建交后,双边贸易不断发展。西方世界对伊朗实施封锁,中国则坚持发展与伊朗的友好关系,两国高层领导互访不断,经济交往持续扩大。1979-1998年间,中伊石油贸易基本上是双边关系中的副产品,中国进口伊朗原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平衡伊朗对华贸易逆差。1999年之后,原油则是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第一大产品,中伊贸易逐渐由顺差转为逆差,且有不断扩大之势。2009年5月,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727千桶/日,同比增长 88%,伊朗一度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

12、通过了新一轮制裁伊朗的1929号决议,中国迫于国际舆论压力投了赞成票,中伊经贸合作因而受到挑战。2010年上半年,中伊石油贸易一改持续上升态势,进口额同比下降31.23%。但到2012年,伊朗仍然是当年我国第四大原油进口来源国(见表1)。 事实上,目前中国市场已占据伊朗石油出口量40%以上,取代欧盟成为伊朗最大的石油贸易伙伴。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采用“石油人民币”进行结算,符合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客观现实,而中国作为伊朗日益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场提供者,也有利于增强伊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构建中伊“石油人民币”结算机制。 (二)伊朗石油外交战略与中国战略利益的高度契合 石油既是商品,也是重要的

13、战略物资。正如剑桥能源学会主席丹尼尔耶金所言,“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21世纪初期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为伊朗推行“石油外交”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加之特殊的地缘政治优势,主打“石油牌”的能源外交战略已成为新时期伊朗推行对外战略的重要手段。核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美欧制裁、国际外交孤立、中东地区政局动荡和世界能源激烈争夺已成为影响中伊石油合作的重要国际政治因素,也成为中伊石油合作的战略机遇。目前,美伊之间矛盾尖锐,为我国协调两国关系,进一步介入中东事务,发挥大国影响力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此外,鉴于伊朗与中东地区众多阿拉伯国家关系良好,在穆斯林世界具有较强影响力,中国也应通过伊朗扩大其在伊斯兰

14、世界的影响力和作用。事实上,伊朗始终致力于利用石油外交战略积极发展伊中关系:2002年4月,中伊签署了油气领域合作框架协定;2012年2月,伊朗石油部长罗斯塔姆加塞米表示,伊朗将与中国签订更多的油气合作合同和项目。面对西方的全面制裁,中伊石油贸易当务之急是解决贸易结算问题。 (三)伊朗市场东移战略为中国在伊朗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虽然伊朗政府迫切希望通过改革和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摆脱面临的困境,但传统能源产业是其立国之本,所以伊朗政府在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的同时,仍然积极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出口贸易、市场东移、扩大国际合作等方式,提高其在国际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竞争实力。中

15、国经济规模大,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且为伊朗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因此中国在中伊贸易投资合同谈判中拥有较大的主动权,推行中伊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很强,并有望不断扩大人民币在伊朗乃至伊斯兰国家的流通范围。从更广的层面看,伊朗对亚洲的石油贸易已占其石油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伊朗依赖进口的必需品在东南亚国家市场完全可以采购到,且具有价格优势,而人民币在东南亚多国已成为事实上的通行货币,由此也进一步增强了推行中伊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 (四)伊朗国内进口需求旺盛为中伊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提供契机 除了生产与石油有关的产品和地毯、开心果、藏红花等少数农产品外,伊朗所需的其他生活消费品大量依赖进口。由

16、于始终未能摆脱过分依赖石油出口的局面,伊朗经历着 “荷兰病”所揭示的福利恶化型增长“石油诅咒”。除石油贸易外,还应看到,由于多元化经济政策的推行,伊朗在短期内势必需要大量进口建设物资。对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中国而言,这无疑为不断扩大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契机。中伊两国自2006年开始,每年在德黑兰举办“伊朗中国工业展览会”,展品涉及工程机械、车辆和零配件、加工机械和零部件、电力机械和设备、冶金机械、化工机械、医疗机械、各类家电等。中伊深化经贸合作将从根本上解决金融结算问题。 四、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路径和模式选择 (一) 以局部国家和地区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双边石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 对伊朗而言,向中国出口石油采用人民币结算更多是出于无奈,但两国间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又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也为加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提供了重要契机。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