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部门预算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4589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部门预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部门预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部门预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部门预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部门预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部门预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部门预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部门概况一、主要职能南京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历经国立江苏医学院、江苏医学院、南京第一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医学院等办学时期,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秉承“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精神,坚持“医学与人文融通、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办学理念,弘扬以德立业、精益求精的大医风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众多拥有突出成就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人类生命健康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以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为目标,努力使学校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摇篮、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源泉、临床医疗康复保健服务中心、

2、卫生政策研究与咨询基地。二、2016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及目标(一)以部委省共建为契机,全面启动“十三五”建设进程1落实部委省共建任务目标。建立完善有序高效的共建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认识到部委省共建既是学校发展新契机,也是学校发展的更高目标和更高平台,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亮点项目为突破口,用足用好共建平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寻求新的发展增长点;继续发挥学校在区域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推进与西藏大学、海南医学院等高校全方位合作与帮扶,提高对地方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度;积极推动部委省共建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共建内容,创新共建方式,规范共建程序,务求共建实效;以共建平台为

3、依托,积极做好江苏省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申报工作。2. 全面实施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实施转型发展、品牌特色、协同创新、人才强校、临床提升五大战略。找准总规划与各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五年规划与开局之年工作计划的结合点、关键点和发力点,分解规划任务,明确进度表和路线图,一年一总结,切实将发展理念转化为工作实践与成效。(二)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快内涵式发展3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以南京医科大学关于加快推进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协调推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事制度、

4、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后勤管理、校办产业、党的建设等全方位改革。4. 推进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建设。以南京医科大学章程为准则,加强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强化学校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制度内容的合法性、制度关系的统一性和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深化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增强师生员工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的意识和能力。5. 把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握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推进医教协同育人,研究并完善“5+3”本硕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组织实施,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国际交换合作培养项目试点;完善本科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探索建立职业规划、创新创业、

5、就业等教育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开展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推进本科教学优质资源建设,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承办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分区赛为契机,全面加强临床医学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积极做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筹备召开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临床教学工作大会和教材工作会议。6. 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启动“5+3+X”的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制定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工作方案,实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

6、位与医学学术学位分类考试;建立我校特色临床复试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职业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查;全面试点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推进MOOCs课程建设进度,完善研究生科研记录网络化管理系统并组织考核。7. 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绩效工资改革,优化落实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以分类管理为目标、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网络化考核系统;继续完善和深化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继续实施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下放二级学院的改革举措,探索建立二级学院之间包括前后期之间专业技术人员互聘的

7、新机制,调动二级学院聘任管理的能动性;强调教学科研业绩要求和导向,增强广大教师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完善引进人才的发展评估和服务体系;积极完善优秀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成立青年教师联谊会,增进校内学科间、校际间以及与国外学术团体间的青年教师交流与合作;启动实施“实验技术人员提升计划”,提高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水平。8. 强化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抢抓国家和江苏建设一流学科的有利时机,创新学科建设组织模式,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改革学科绩效评价方式,努力打造一批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在继续推进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构建校级重点学科评审评价标准和培

8、育扶植机制,整合资源,形成优势叠加;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凝练学科方向,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探索在校级层面成立临床学科系;做好一级学科评估的准备工作;巩固和发展学科特色优势,重点建设已有的5个ESI学科,培育12个发展潜力较好的学科,力争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加强新的学位点培育与建设;筹备召开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大会。9.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前后期合作,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重大项目、重大成果的新突破;围绕重要科学问题和临床疾病谱变化,以转化医学研究院为载体,校院共同培育临床医学研究大平台;做好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申报教育

9、部重点实验室;充分总结试运行经验,进一步完善医药实验动物中心运行方案;调研筹建国家级科研平台;调整科研奖励政策;进一步理顺产学研成果转化管理体制,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好与豪森药业、红石科技、北大未名等单位的项目合作,优化整合学校现有科技服务检验检测平台和资源,发挥好校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振兴行动计划,提升人文社科创新能力;立足“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建设,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多种类型的卫生政策研究咨询服务;筹备召开学校科技工作大会。10. 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加强办学国际化组织领导,构建学校学院学科三级国际化发展体系;发挥政府奖学金在留学生招生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

10、吸引优质留学生生源;加强留学生教育资源建设,打造海外教学基地,稳步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与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增加合作学校和合作项目数量,扩大学生短期境外学习和交换生规模;开展全外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大力度选派教师、管理干部赴境外高水平大学、国际一流学科研修;推进优势学科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积极组织中外合作科研项目申请,提升中外科研合作水平;定期组织专题国际论坛或国际周活动,深化与合作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11. 加强康达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建设。顺应教育分类管理体系趋势,支持康达学院推进特色应用型医药类本科院

11、校建设,加强开放办学,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完善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自学考试为辅、非学历培训为补充的继续教育开放办学体系,召开继续教育发展推进会,成立“医学继续教育协作联盟”。 (三)以临床提升战略为抓手,全面推进校院协同发展12. 启动临床提升战略实施计划。组织实施附属医院建设“CMP工程”(Culture fusion、Mechanism innovation、Platforms support),通过文化融合、机制创新、平台支撑等途径促进校院一体化建设,支持各附属医院以提升医疗内涵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人才梯队建设和基础设施改善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积极筹备召

12、开附属医院院长论坛,全面落实临床提升战略;以附属医院认证为契机,完善附属医院认证标准,进一步明晰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关系定位、权利和责任,明确附属医院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预期成果。13. 积极搭建校院一体化发展平台。坚持医教协同发展,发挥附属医院在推进“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理顺体制机制,探索医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社会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实施“临床人才高峰”建设工程和“优势专科”建设工程;整合临床大数据处理平台、生物信息平台、动物实验平台、生物标本资源库等研究平台;以附属医院和学校空间布局调整为契机,加强校院信息化建设。14. 探索多元

13、化办医途径。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快推进附属明德医院和附属浦口医院建设;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共建高端医疗中心的模式,寻求管理与医疗技术合作,开展医护、管理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附属医院的水平和规模。鼓励附属医院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建立合理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四)以共享和谐为目标,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15. 建设幸福校园。探索建立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实现学校事业发展与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的协调;根据国家和江苏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教工之家”建设

14、,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师生联动的“幸福校园”系列文体活动,打造校园特色品牌;完善学生“奖、助、贷、勤、免、补”资助体系。16. 强化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完善法律事务室工作机制;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通过教代会在线提案征集系统等多种渠道,关心和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二级教代会制度积极作用,探索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方式。17.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学术道德规范,发挥校科协、社科联合会、学术道德委员会等作用,由德润心,以文化人,在学校培育积极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和公平公正、自由进取的学术研究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个人与学校、个人

15、与学院、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和谐发展。18. 继续做好办学中心南迁工作。整合优化两校区办学资源,完善两校区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完成基础医学院、医政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康达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档案馆等多个单位入驻搬迁,完善各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密切关注因南迁给师生带来的新变化,着力解决出现的新问题。19. 进一步优化校区规划布局。进一步健全学校基建管理制度,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和资产管理决策系统;抓好基本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加快五台校区学生宿舍的改建工程、二号教学楼和行政楼装修出新工程以及江宁校区同位素楼、青年教师公寓的建设进展;积极争取省级高端

16、人才公寓;完善配套设施,承办好江苏省第23届高校乒乓球比赛。20. 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为抓手,适应两校区办学新特点,对学校管理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梳理和再造,探索建立“一站式”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为全校提供高品质的网络安全保障;优化学校网络出口、升级数字化校园系统,打造信息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智慧校园;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推进图书馆联盟建设,建立“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做好学校主页改版工作。21. 加强财务管理。制定学校财务规范化管理有关制度,开展内控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利用部委省共建政策,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强化经费预算管理,加强项目论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做好校友会、董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源。22. 继续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完善内部审计和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等工作规定;牵头完成江宁片区高校审计分析模型编制任务;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强化领导干部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