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注册法规培训20140715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63484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注册法规培训20140715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药品注册法规培训20140715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药品注册法规培训20140715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药品注册法规培训20140715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药品注册法规培训20140715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品注册法规培训201407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注册法规培训20140715(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前执行的最新法规,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沿革,2002.12.0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局令 第35号 2005.05.0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局令第17号 2007.10.0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局令第28号 2014.02.20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 主要变化: 1、申报程序 2、药品分类 3、申报资料,新药申请临床和申请生产程序的主要变化, 取消申报临床阶段的质量标准复核及样品复核检验,强化企业对质量安全的责任,但保留监管部门对临床试验用样品抽查检验的职权。 增加生产现场检查,设置于批准生产之前,强调对样品批量生产及工艺可行性进行核查,以保证生

2、产工艺与批准工艺的一致性。 抽样检验环节后置,由原来的技术审评之前后移至批生产前,与生产现场检查结合,以保证抽验的样品取自核准工艺所生产的产品,保证其与上市产品一致。,仿制药申请的主要变化,强调抽样的动态性:生产现场检查与抽样相结合。 强调仿制药批量生产与其实际生产条件的匹配性。 强化生产现场检查,其结果作为审评审批的重要依据。,中药注册分类(2007.10.0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 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

3、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 仿制药。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中药注册分类2007与2005的差别,定义 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中药注册分类2007与2005的差别(1),2007版: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

4、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2005版: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中药注册分类2007与2005的差别(2),2007版: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 6.1中药复方制剂; 6.2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3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2005版: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 6.1 传统中药

5、复方制剂; 6.2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 6.3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4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中药注册分类2007与2005的差别(2),2007版: 6 . 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主要包括: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等。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2005版: 6.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以传统工艺制成,处方中药材必须具有法定标准。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可以采用非传统工艺制成。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

6、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中药注册分类2007与2005的差别(3),2007版: 9.仿制药。 “仿制药”是指注册申请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药物。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 2005版: 9 .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 “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是指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药物的注册申请。 注册分类18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中药注册分类(2002 VS 2007),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未在国内上市销

7、售的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药用物质制成的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注射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9.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10.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工艺的制剂。 11. 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和天然药物制剂(仿制药) 。,化药注册分类(2

8、007.10.0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2. 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 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

9、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4. 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申报资料项目的主要变化,为了完善“立题目的与依据”,对所有注册申请,增加了“剂型的合理性和临床使用的必需性”的分析资料要求。 为加强生产工艺的符合性和可行性,对所有注册申请,除提供“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外,增加了“生产工艺验证资料”的要求,申报资料项目的主

10、要变化,注册分类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增加要求“如有由同类成份组成的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则应当与该有效成分进行药效学及其他方面的比较,以证明其优势和特点”。 鉴于中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他要求将在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中进行具体说明。,二、补充规定及技术要求,1、补充规定 宗旨和原则,以新办法为依据,细化和明确有关要求,增加可操作性。 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研究规律,注重继承,鼓励创新,促进发展。,二、补充规定及技术要求,1、化学药品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注射剂分类: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

11、、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下)以及粉针剂三种剂型 一、化学药品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必要性、合理性 二、化学药品注射剂规格的合理性、必要性 三、化学药品注射剂原、辅料质量控制及来源 四、化学药品注射剂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性、可行性研究, 特别是灭菌工艺的选择及验证研究、工艺稳定性研究等 五、化学药品注射剂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制订 六、化学药品注射剂稳定性研究 七、化学药品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八、化学药品注射剂临床研究技术要求 九、仿制化学药品注射剂的技术要求,2、化学药品技术标准,如:一、制剂所用原料药和辅料的来源、质量控制 1. 单独申请注册药物制剂,提供原料药虚假证明性文件的;申报生产

12、时,原料药如系通过赠送途径获得而未能提供该原料药合法来源证明和供货协议的; 2. 单独申请注册药物制剂,在药品注册过程中,所用原料药的批准文号已被废止的,或原料药生产企业已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的; 3制剂所用原料药由相同申请人或不同申请人申报,原料药申请已因现场核查被撤回或退回,或因其他各种原因不予不批准或予以退审的;,不予批准,二、补充规定及技术要求,1、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如:附件2:检品收检、检验、留样制度 检品的收检: 除报批产品外,凡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试生产的药品不予收检,个人送检的药品一般不予收检。 常规检品收检数量为一次全项检验用量的三倍,数量不够

13、不予收检。特殊情况委托单位可写出书面申请,酌情减量; 2. 检验: 检验结果的复检,应由检验人员申述理由,查找原因,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或结果处于边缘的项目,除另有规定以一次检验结果为准不得复检外,一般应予复检。必要时室主任可指定他人进行复检。 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在药品检验报告书报告日期起30天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即视为认可,1、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如:附件3: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 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

14、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520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

15、记录上注明。,1、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如:附件3: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 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2.1 性状 2.1.1 外观性状:原料药应根据检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如实描述药品的外观,不可照抄标准上的规定。如标准规定其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可依观察结果记录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制剂应描述供试品的颜色和外形,如:(1)本品为白色片;(2)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3)本品为无色澄明的液体。外观性状符合规定者,也应作出记录,不可只记录“符合规定”这一结论;对外观异常者(如变色、异臭、潮解、碎片、花斑等)要详细描述。,1、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

16、规范(试行),如:附件3: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 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 2.2.4 薄层色谱(或纸色谱):记录室温及湿度,薄层板所用的吸附剂(或层析纸的预处理),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液与对照液的配制及其点样量,展开剂、展开距离、显色剂,色谱示意图;必要时,计算出Rf值。 2.5.6 高效液相色谱法:记录仪器型号,检测波长,色谱柱与柱温,流动相与流速,内标溶液,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份)和溶液的配制过程,进样量,测定数据,计算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如标准中规定有系统适用性试验者,应记录该试验的数据(如理论板数,分离度,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等)。,三、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指导原则(16个),中药、天然药物指导原则(16个),化学药物指导原则(目前更新至51个),化学药物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指导原则,四、电子刊物,最新发布的观点,五、CTD资料,CTD (Common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