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3439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养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畜牧养殖产量持续、稳步增长。但是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危害也越来越重,而畜产品的质量相应地不断下降。因此,动物的健康养殖问题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健康养殖的概念健康养殖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提出的,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渗透并完善。“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也就是说要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价营养的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

2、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的食用产品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与天然鲜品相当。健康养殖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养殖环境能保证畜禽的健康;二是产出的畜产品对人是安全、健康的;三是生产环境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和危害,是可持续的、和谐的。 健康养殖的核心是给动物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立体生态条件,以便于生产出安全、优质、与天然鲜品相当的畜禽产品。二、开展健康养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当前我国养殖产业的生产形势面临着挑战,由于畜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传统养殖方式的缺陷,使得大部分养殖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2

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吨,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8%至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米,30%至4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一)违禁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的滥用部分猪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从促生长、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目的出发,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如为促生长而使用“高铜”,“高锌”饲料,造成排泄物矿物质含量超高影响土壤生态;使用砷制剂和安定以促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造成猪肉中有

4、害物残留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为使肉猪体型丰满,而违禁使用“瘦肉精”导致大量人员中毒的发生。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耐药性、残留和过敏中毒等一直是长期的危害,更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要面对的巨大挑战。这些现象在我国还较为普遍,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行业发展。(二)养殖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一个存栏万头的肉猪场,日排粪尿、污水量达100多吨,相当于1个58万人的城镇生活废弃物排放量。猪场排放的污水化学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固体物(SS)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53倍、76倍和14倍。部分猪场污水不经处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将严重污染水源,

5、进入土壤也将造成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破坏土壤植被生存。同时猪场恶臭在空气中散发,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三)疫情的净化和控制责任重大控制猪场疾病是养猪生产的保证。在养猪业中,动物疫病多发频发,致使每年因病死亡的生猪约占养猪总数的810,其中大部分有传染性疫病致死。不仅过去常见的猪瘟、猪肺疫、猪流感、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常发多发病没有绝迹,许多反而死灰复燃,多呈上升趋势。加上一些新的疫病又不断发生与传播,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2型猪圆环病毒病、猪增生性肠炎等,还有以前危害不大的疾病如猪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也对

6、猪场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往往为控制疫病,猪场不得不大量使用药物,也造成药物的滥用和残留。因此,健康养殖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技术与管理,也包涵了更广泛的内容,它不但要求有健康的养殖产品,以保证人类食品安全,而且养殖生态环境应符合养殖品种的生态学要求,养殖品种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种质特性。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主要是因为我国畜牧养殖技术及其管理当前出现的随意性,导致疫病蔓延,种质退化,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影响了食品的卫生安全。因此,发展我国的集约式养殖、健康养殖技术和管理,已是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三、实现健康养殖的意义健康养殖就是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最

7、终以无公害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无公害畜牧业是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在畜牧业上的高度集成,它是各种行业的组合;谋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即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的一系列系统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健康养殖生产的产品首先必须为社会接受,是质量安全可靠、无公害的畜产品,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其次,健康养殖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再次,健康养殖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良性的,其生产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即三大效

8、益并重。健康养殖生态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养殖环境的管理、组合因子的结合管理、加强对能引起养殖生物“应激反应”的生态因子的监控、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的营养的管理和有效的疫病防控。四、实现健康养殖的十大举措发展健康养殖必须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坚持“标准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和生态化发展”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对生产投入品的监管,规范饲料、兽药生产经营行为,逐步消除抗生素的滥用,杜绝假劣、违禁兽药和添加剂流向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同时还要加强对养殖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尽量减少养殖业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一)场址合适养殖场选址要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9、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区、居住区和污染区,尽量选用荒山、荒坡地。场区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必须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要求,不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有机腐败产物。(二)环境舒适要注意通过换气、降尘、除噪等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养殖实践证明,网上养鸡容易造成胫部损伤和胸部囊肿,水泥地面养猪容易导致肢蹄病,铁丝笼养兔容易引起被毛损害。养殖场必须选择合适的圈舍和笼具,给动物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三)营养平衡动物的日粮组成要多样,按需要配齐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要素。尽量不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防止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内源性感染,防止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给人类的生命

10、安全造成威胁。(四)饲料安全饲料要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含有天然毒素的饲料,必须经过脱毒处理,还要控制用量。剩料要及时清理,防止腐败变质。禁止将各种生活泔水、生活垃圾倒给畜禽。畜禽饲料中严禁使用各种违禁药物和添加剂,防止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五)预防病害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合适的疫苗。为了增强免疫效果,可使用免疫增强剂,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主要有脂质体、中草药等。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快速早期诊断疫病,也是健康养殖的技术保障。(六)谨慎消毒要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对畜禽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前后,不会给畜禽带来过大的应激。带畜消毒时,必须选用对皮肤黏膜无腐蚀、无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

11、剂;饮水消毒时,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奶牛场禁止使用复合酚类消毒剂,防止牛奶串味。(七)善待动物在环境改造、畜栏设计、日常管理、转运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畜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求,给予人道化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使畜禽不受饥渴、不受伤害、无恐惧,让畜禽吃得舒服、住得舒服。(八)控制污染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若直接排入外界,会严重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生态平衡。养殖场的恶臭气体也会使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养殖畜禽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的处理如沼气化,还要注意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减轻污染物的排泄。(九)制度规范

12、确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证饲养员能按时观察畜禽并及时反馈信息;实施封闭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养殖场;建立兽药档案制度,确保使用的兽药是从正规渠道购进的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兽药,确保按规定使用兽药;落实健康体检制度,保证饲养管理人员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人体携带进场。(十)评估检测定期对畜禽群体进行健康检测,对环境条件、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认真查找安全隐患,检查出已经携带病原的个体后,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和保健护理,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给畜禽一个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绿色屏障。发达国家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世界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1、畜牧

13、业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衡量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看这个国家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由于三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强度不同以及结合的方式不同,形成了土地密集型的畜牧业、资本密集型的畜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的畜牧业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受三大要素的制约,世界各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与三种模式相对应的分别是:以土地投入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新模式);以资本投入为主的美国和欧洲的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欧美模式);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传统模式)。在欧美模式中,虽然都属于资本密集

14、型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经营规模的不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北美模式和欧洲模式。北美模式是指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土地、资本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大农场的发展道路。欧洲模式是指德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等几个欧盟成员国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资本和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选择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集约化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2、我国应该借鉴欧洲模式我国的畜牧业经济,由于受土地、资本、技

15、术等要素投入制约,所以,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少,土地资源非常稀缺,这是基本国情。受土地资源供给的约束,我国在发展畜牧业经济过程中,不可能采取澳新模式走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由于受土地、资本及技术等条件约束,我国在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亦不可能采取北美模式走以大农场为主的发展道路。唯一可供我们选择的(也是可行的),只有欧洲模式。为什么我国要选择欧洲模式?因为欧洲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草地大产草少,人口多耕地少,农户多农场少。草地资源质

16、量差,决定了我国发展畜牧业经济无法采用澳新模式。我国虽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地资源(其中,3亿公顷为北方草原,1亿公顷为南方草山草坡),差不多相当于耕地面积的4倍,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资源的质量很差。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难度大,潜力有限。北方草原大都地处北方的寒冷地带,无霜期短、寒冷、干旱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受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我国天然草地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资源质量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存在天壤之别。3、我国的畜牧业应该实现由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人口的二元结构及耕地资源稀缺,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亦不可能采用北美模式。草地大产草少,决定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具备选择澳新模式的基本条件。我国人口的65%属于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供给过剩是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低,同利用机械相比,利用廉价劳动力更具有比较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畜牧业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