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剖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33238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剖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报告屈中乾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1、

2、基础性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 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

3、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4、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

5、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2)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及创新精神,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3)应改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学习,师生之间是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

6、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4)关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1)重视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3)各地区和学校

7、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保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三、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2、各方面的具体目标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

8、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与

9、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

10、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的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的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

11、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3、课程内容 水平目标(水平一水平六) 1.运动参与 2.运动技能 具体达成的内容 具体达成的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评价要点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举例 评价方法举例 3.身体健康 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具体达成的内容 具体达成的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评价要点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举例 评价方法举例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

12、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四、建立了课程的评价体系1、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2)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体育知识技能为核心,忽视对体育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3)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4)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5)评价只是教师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组内的相互评价;6)评价的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2、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不强调:评价运动成绩;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机械记忆;评价单个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13、仅评价最终成绩;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比较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从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意志、合作意识、健康行为、学习态度、差异幅度多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五、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计划。(一)教学计划的制订1、水平教学计划 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水平(1-6)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制订的,是中小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水平教学计划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各个具体目标所呈现的内容标准框架格式加以具体化,并分配到每个学期中,

14、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和要求,全面达成和落实课程目标。2、单元教学计划六个运动技能系列的单元教学计划是根据具体目标和模块来制订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单元教学计划应体现运动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应注意选择实现具体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各阶段每学期可结合运动项目和季节特征安排12个单元进行教学。3、学时计划学时计划是单元教学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以一个学时为单位来设计和安排的。学时计划要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来制订。学时计划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与教的方法)、教学后记等部分。(二)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步骤 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与

15、设计学习内容。 合理分配上课时数。 单元教学策略的制定(三)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内容的学习与展开应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还应穿插体能与游戏的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应确立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四)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注意事项 突出“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引导与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力。 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运动特长,并注意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纵横联系。 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要注意季节和气候条件对体育学习内容的制约,充分利用课内外体育资源。 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体现学生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