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621552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例 刘霞 摘要:针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好的状况,笔者设计并开展了“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研究以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为对象,在组建学习共同体,安排及组织活动、评估学习活动的情况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学生培育学习共同体,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目标。 关键词: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共同体;培育 一、研究的缘起 笔者在江西省20XX年教改课题“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师资培 养对策研究”中,对176名中、小学教师,264 名中、小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中

2、发现,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但在开展过程中,往往是少数1 2个同学完全包揽,其余的成员基本上置身度外,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导致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不甚理想。笔者就此与上述中小学教师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加强对小组活动的指导,以此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此,笔者尝试开展在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1、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

3、育新课程实施中首次出现的课程形式,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初等教育专业的五年制定向生必须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习得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策略和方法。 2、学习共同体 学者张建伟认为:“学习共同体(learning xxmunity)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固而在成员之间形

4、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1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构建学校共同体和班级共同体外,还可以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构建学习共同体。 3、两者之间的特征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它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自然而然产生共同学习,相互作用的集体。学习共同体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它的本质特征是行为主体性、系统开放性、成员组织性、目标整体性和活动整合一致性,恰恰符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学习者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学习者个体理解、想象和创造得到确认,学习活动成为“手心脑,实践感

5、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这也与学习共同体可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构建是相一致的。 三、研究的开展 (一)组建学习共同体 理想的学习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共同学习(learning with each other)、互相学习(learning from each other)和互利学习(learning on behalf of each other)的统一。2因此,笔者在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进校时,联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调查,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组建学习共同体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家乡所在地等因素

6、来安排共同体成员,尽量把性格互补、风格各异、来自不同县区、性别平衡但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组建为一个共同体,成员人数为68人。以真正做到每个成员都有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都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益又有所贡献。 创设环境,让学习共同体更有形。“共同体”在作为一个人类学概念被提出时,就具有以地缘为纽带、关系亲密、自然情感一致的意涵。3学习共同体与一般的教师在课堂上临时组织的学习小组的一大区别,在于共同体成员在学习生活中进行经常性的广泛而频繁的互动,在情感上相互依赖、相互支持。 为了让学习共同体得以维系和发展,在配置好共同体成员后,笔者首先鼓励学生给自己所在的共同体“冠名”,旨在让每一个成员拥有一种组织的

7、归属感。其次,发挥大学校园学生座位的不固定性,要求地理课堂上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座位上靠近,以便于课堂上和课间进行经常性的接触和交流。第三、构建“理想说话环境”,从熟悉彼此的名字开始,指导学生以宽容的心态和欣赏的原则,建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包容,让个体觉得已经被他们接纳,体验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从而在心理上彼此接受。第四,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共同体成员的行为标准,保证学习共同体的有序发展。 (二)安排学习共同体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要使组建的学生群体成长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他们在共同学习中学会学习,需要教师对共同体的学习活动予以合理安排和组织,在活动过程中对学习的方式

8、和流程进行有效指导。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乡土地理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调查、参观、野外考察、专题研究、条件分析、汇报交流等为学习方式,整合了地理、历史、政治、理化生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它是课堂地理学习过程的升华,是将应用主题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到更高层次利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动强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价值取向,适于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年龄较小,学习热情高,可塑性强,并且学习时间、空间灵活、充足。综合上述因素,笔者为学习共同体安排了以真实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真实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宽广的视域和灵活的思维,另一方面需要

9、有效运用各种解决策略,因此有必要将学生组织起来,使他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尽可能多地从各个角度探索问题。或者探索问题睥各个侧面,并且切身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如何以及为何被运用的,从而真正习得这些学习策略,具体说来,学习共同体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4 (图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 1、发现问题。鼓励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产生尽可能多的不同的想法,而不去深入追究这些想法是否完善。由于小组内成员思维的异质性,思维的想互激荡作用特别明显,新的想法也就容易涌现。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其次,要求每一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循“讲问题、听问题、谈问题”的模式,指导每一成员

10、把自己发现的问题讲出来,同时,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问题,最后讨论大家提出的问题,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围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的可行性等方面确定共同体要开展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学生们曾提出过以下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杨歧寺的宗教文化”、“萍乡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神奇武功山”、“萍乡城区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调查”、“走进凤凰天成萍乡小区设计中的问题”等等。这些主题由学生自发提出,兴趣高、实践性强,因此可行性高。 2、分析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后,学习共同体首先根据主题要求和成员的实际情况,推选出活动的负责人,学习共同体的每个成员都尽可能地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意涵的认识,进而提出拟进一步获

11、取的知识信息以及获取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理论搜集、实地考察、数据收集与处理等,其他成员给出反馈或建议。其次,负责人根据讨论的情况,组织成员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活动过程进行成员分工,每个成员明确自己要获取哪些知识信息以及怎样获取这些知识信息,并分头展开相应的信息搜集和知识学习活动。 3、解决问题。每一成员在共同体中汇报自己信息收集、知识学习情况中,所有成员在共同评估这些知识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的基础上,确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而,每个成员再次获取相关的知识信息。最后,共同体成员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综合获得的知识信息,表达自己对问题解决的初步见解,并撰写活动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评估

12、。 (三)评估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情况及效果 1、评估内容多元化 对学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主要对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可对每一项目提出更为具体的区分内容(见图2)。 评价内容评 价 要 点1评价要点2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经常独立提出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问题,能否补充问题的必须条件; 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是否新颖。在各项探究活动中是否表现出下列情感与态度:兴趣、好奇心、探索欲、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

13、志毅力、创新精神等。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是否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和质疑意识; 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地理问题。 表达、交流探究成果能否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否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 能否用语言、文字、地图、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图2: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点) 2、评估主体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因此,学习共同体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

14、价主体也应是多元的,首先,成员在共同体内部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其次,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第三,共同体之间通过活动展示,交流等进行评价,第四,教师通过活动过程的观察,对每一学生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学生的综合评价。 四、研究的结论及遗留问题 (一)培育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学习共同体,可以让其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兴趣,形成共同的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具有不同背景文化、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利用各自的专长,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其共同协调确定的学习目标,这就保障了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既让五年制定向生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

15、解和运用,又懂得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二)培育学习共同体对新课程改革有指导意义 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习共同体,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异质性,让学生充分地交流沟通,不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构学习者之间的社会结构和对话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是相适应的,特别是对于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定向生,能够从学习经历中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习得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策略,将对今后在实际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有新课程的理念,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形成平等、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活动指导能力,帮助学生共同努力完成目标,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这些工作都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