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20650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教案模板单元测试一一、口算372 595 135 346897 688 7820 186286 634 8019 379463 4930 776 56204864 477 215 63408二、填空1一个加数是62,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2被减数是83,减数是6,差是()3在里填上、或54450 78480823060 33330312820 758064(1)12只小鸡比8只小鸭多()只(2)9支铅笔比13支铅笔少()支(3)28朵黄花和20朵红花一共是()朵花三、用竖式计算6327 1846 66248043 2748 5546四、列式计算148比2

2、0多多少?26比36少多少?五、应用题1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2先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算出来(1)学校举行优秀作业 展览,一年级送出20本,_,二年级比一年级多送出多少本?(2)粮店运来56袋大米,40袋面粉_?3图书箱里有80本书,借给同学们一些后,还剩15本借给同学们多少本?4一(1)班有女生26人,男生和女生同样多,一(1)班有学生多少人?5有红气球24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6个,黄气球有多少个?6办公室有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5本,其中语文书22本,数学书有多少本?参考答案一、略二、165 2773、4(1)4只 (2)4支(3)48朵三、36,64,90,37,75,9四、

3、128230五、1略 2略365本 452人 530个623本二(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1口算(10分)30 52 370 5885110 4610 20 461039 457 135157 488 788018 566 2840032 85 3362025 414 458327 5030 492526 3313 379768 439 20192下面计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8分)3在里填上“”或“”(6分)32941 34741 5494515722 63642 9098172567 56561 88290801070 04040 1376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6分)57( )90

4、64( )28( )2540 ( )1724( ) 3963 18( )95笔算(8分)8910 3216 6538 65266把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8分)376 3713 379 37153720 3711 3725 372_7选择题(6分)(1)一个数加(),和还是原来的数1 010(2)与923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8238 26383717(3)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比多4个,正确的摆法是()先摆5个和个数同样多,再在右边摆4个,就表示比多4个先摆4个,再摆5个只摆1个8列式计算(18分)(1)一个加数是25,另一个加数是36,和是多少?(2)一个数减去56得18,这个数是

5、多少?(3)36比19多多少?(4)45比63少多少?(5)减数是24,被减数是70,差是多少?(6)23与72相差多少?9把条件和问题用线连起来,再计算(12分)10应用题(18分)(1)同学们去年和今年一共栽了70棵树,今年栽了46棵,去年栽了多少棵?(2)同学们要栽84棵小树,已经栽了38棵,还要栽多少棵?(3)一本故事书,小华看了23页,还剩 48页没看,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4)图书室有82本故事书,53本连环画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5)一年级一班有24个男同学,19个女同学一年级一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个?参考答案1略2略3,433,36,65,41,24,95

6、99,16,27,916372376379371137133715372037257(1) (2) (3)8(1)25+36=61(2)56+18=74 (3)36-19=17(4)63-45=18(5)70-24=46 (6)72-23=499略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

7、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0(1)70-46=24(2)84-38=46 (3)23+48=71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4)82-53=29(5)24+19=43 24-19=5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