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20531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rule of law leading quality connotation, for the use of the socialist law comprehensive concept to guide their work and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should also lack the necessary understanding.Two is the business foundation is not solid, the text level is not h

2、igh. Their work in the army before, alth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but also just only know fur, text level, writing ability is still in a low level interface. The knowledge is not complete, especially it is very little about professional some departments know knowledge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

3、案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吕如俊一、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及评价体系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教师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但现在的品德课堂教学,追求模式,追求形式,热热闹闹,走走过场,过于展示,过于合作交流,过于知识拓展等现象比比皆是,就如有教师所言,现在的品德课不知怎么教了。的确,现在的品德课忽视行为习惯的训练,忽视能力培养,忽视学习习惯培养,忽视道德的指导等令人担忧。就课堂教学评价而言,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

4、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二、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确定以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为评价依据,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民主、和谐,自主、协作,开放、多元的品德课堂模式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品德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三、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

5、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品德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品德课堂特点的把握

6、。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3过程性原则。 对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

7、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4有效性原则。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四、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量化评价标准)按照品德课程评价的新理念,我们必须开放地、多元地(多角度)地、多层次地来系统地认识和整理品德课堂评价

8、的内容。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品德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品德学习结果性评价,品德学习过程性评价又包括学习态度(情感、行为参与、主动性等)、学习方式与方法、学习习惯、互动交往等;品德学习结果性评价指的是品德素养(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健康人格与审美情趣)的达成状态。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处理、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师的基本素质。五、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说明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者。评价一堂品德课,也不再是看教师将教学套路演练得如何精彩,而应主要看学生如何学得精彩。课堂原本属于学生,教师在一堂品德

9、课中,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一堂品德课的成功与否,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是否为学生学习精心准备了内容,包括编写意图的把握、“三维”目标的拟定、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相关资源的储备与整合;是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及各抒己见、相互争论、张扬个性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定位怎样,是否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是否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是否能科学、合理、熟练地运用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服务;是否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包括规范、工整的书写,清楚

10、、准确、流畅、有感情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是评价一堂品德课的主体内容。学生学习的形式、学习过程、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果是评价一堂品德课成功与否的核心内容。在学习形式方面,看学生是否都改变了以往那种被动、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看学生是否能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拓展创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方面,看学生是否全员、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质疑探究答疑活动。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重点从兴趣、思维、探索、个性、协作、习惯几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学习效果,则从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评价。首先看知识是否增长,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再看能力目标,学生的思维

11、能力和某方面的品德行为是否得到发展,情感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健康人格和审美情趣是否得到培养。六、实施建议 按照课时安排,品德与生活每周三课时品德与社会每周两课时,已经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谓的“副科”了。并且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要上好这门课程,应该要树立以下新的观念。 1教材观。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教材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

12、、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教师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3学生观。教师要尊重和爱

13、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 4教学观。教与学的新观念是:首先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学术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第三,教学要有开放性和活动性。知识的来源并不限于课本,

14、学生周围的人,学生身边的事物都是学习的资源。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好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新的教学观念,新就新在不是为了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 小学品德课堂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确立教学课题、进行学情分析、教材课题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要点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它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前后步骤或顺序的各个主要活动环节构成的。也称教学程序。一般情况分为导入、新授、总结、拓展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具有一定程序安排的活动内容。从总体上说,课堂教学过程

15、设计必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一要教学过程活动化。(即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把过去那种讲解提问式教学,灵活的设计为学生的多种活动。)二要学习方式多样化。(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要过程设计粗线条化。(这里所说的粗线条,不是指环节语言笼统、简单,而是环节语言要抓关键、抓重点,严格遵循新课堂教学课例提倡或强调的 “大环节要清,小环节要精”。 )每个课例的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要完整,思路清晰,概括到位。做到了一方面以儿童为主体,以各种活动为媒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将儿童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不同事件进行综合,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充分体现出品德课程的综合性。 二0一三年九月十堰市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时间: 年级: 课题: 授课人:评价项目评 价 要 素评价等级得分ABCD教学目标1符合品德课程标准年段教学目标与要求2体现“三维目标” 的有机整合3课时目标准确,符合学生实际10864教学内容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2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恰当取舍,突出重难点3有课程资源意识,合理利用资源,适当延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10864教师主导1教学结构设计合理,环节清晰、简约、紧凑,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教学方法灵活有效,以教材为主,讲,学,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