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基地2016--2020年发展规划-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19934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硒茶基地2016--2020年发展规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富硒茶基地2016--2020年发展规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富硒茶基地2016--2020年发展规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富硒茶基地2016--2020年发展规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富硒茶基地2016--2020年发展规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硒茶基地2016--2020年发展规划-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硒茶基地2016--2020年发展规划-Microsoft-Word-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川金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富硒高山优质红茶示范基地20162018年发展规划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 “1号文件”文件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等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富硒产业发展要求和利川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链建设加快产业兴市步伐的意见(利发【2014】3号)和关于印发“五大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利办发【2014】16号)精神,根据利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利川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加强富硒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建设,扩大优质出口茶叶原料规模。特编制利川柏杨坝万亩富硒生态茶叶种植基地

2、20162018年发展规划。一、基地区位环境和产业发展基础1、市域概况。利川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属于云贵高原东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区余脉与大巴山、巫山山脉的交汇部。东接恩施市,南界咸丰县,西南与重庆市黔江、彭水两县相邻,由西至北与重庆市石柱县、万州、云阳、奉节交界。地跨东经10821至10918,北纬2942至3039。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国土总面积4602平方公里,市域内海拔最高点寒池山2041m,最低点长顺河谷315m,相对高差1726m,平均海拔1070m,是湖北县(市)府所在地地理海拔最高的县(市),称湖北的“西藏”,是湖北省西南最边远的县(市),也是全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

3、(市)之一。2、基地所处位置和环境。公司基地建设地点地处利中盆地,位于齐岳山麓、梅子河畔的柏杨坝镇友好、大堰、响滩、龙凤等村。距离利川城区20公里,镇政府7公里,248省道贯通境内,交通便利;境内有梅子河及电站,不仅水源方便,且用电有保障。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群山绵亘,海拔在6801200米之间;常年平均气温14.4,平均年降雨量1441.6毫米;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特别适宜于茶叶的生长及加工,而且项目区远离城区和工业园区,无任何污染;灌溉用水方便且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的铜、铅、铬、砷、汞等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技术规定标准

4、;基地环境优美,无污染源,土壤、空气和灌溉水符合茶叶生长要求,为建设富硒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距离生产加工地近、交通运输、供电、供水配套方便等诸多优势,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和建设投资,有利于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3、利川茶叶产业发展基础。茶叶是利川市重点支持发展的六大产业链之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重点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茶叶的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发展茶叶大产业,促进经济大发展。据统计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20万亩,茶叶总产量2

5、5万担,总产值3亿元,茶农茶叶收入达2.5亿元。按照利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建设以毛坝、柏杨为中心形成红茶主产区,以忠路、沙溪为核心形成绿茶主产区,辐射带动文斗、谋道的茶叶产业带,到2020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3万吨,产值5亿元,茶农收入3亿元以上的目标。4、公司基地建设情况。目前,为了保证原料来源和质量,先后采取村企共建或自建方式建设了4个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即与毛坝乡上坪、车罗、茶塘、向阳等6个村共建了1.5万亩出口茶叶基地,已获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在柏杨坝镇友好村流转土地1000亩自建了高山红茶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双梨、龙凤

6、、沿河、响滩等7个村共建基地4000余亩,目前规模已达5000余亩;与老屋基工作站所属的长干、合力、花台等14个村共建优质绿茶基地8000余亩。根据利川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柏杨茶叶基地建设和公司发展实际,我公司计划在20162018年期间,在柏杨发展茶叶5000亩以上,打造万亩富硒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和全国优质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利川市政府实施五市战略(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建设六大产业链

7、(绿色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物流、大健康),构筑三个支撑(全省平安法治建设示范市、全省从严治党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州域经济重要支撑和副中心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总体思路,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把握基地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农残,打造万亩富硒生态茶叶种植基地,把绿色富硒茶叶产业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三、20162018年基地建设规划目标1、规划目标。围绕公司“夯基础、扩规模、创品牌、拓渠道、做业绩、强实力”,以产品质量为重点,夯实发展基础;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企业规模

8、;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提高经营能力;以出口创汇为重点,做大经营业绩;以企业管理为重点,增强经济实力;以诚信建设为重点,提升企业形象;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富硒高山优质红茶种植基地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现有基地5000亩(其中自建示范基地1000亩)规模的基础上,20162018年,每年在柏杨镇新发展高山优质红茶种植面积1000亩。到2020年实现柏杨坝镇双梨、龙凤、栏堰等村建成富硒高山优质红茶种植基地规模达到10000亩以上,打造万亩富硒高山优质红茶基地和全国优质生态茶园示范基地。2、建设标准。富硒生态茶叶种植基地种

9、植“冷后荤”、“恩苔2#”、“毛坝早1#”、“鄂茶10#”等无性系良种茶苗,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茶叶种植标准(NY5017-200)、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5018-2001)、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5019-2001)、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等无公害食品标准和国家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GB 11767)、茶叶生产技术规程(GB/Z26576-2011)、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Z 21722-2008)以及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B/T20014.1-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2000-2005)等实行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基地建设

10、。四、基地建设规模和投资计划1、建设规模及内容。在现有基地5000亩规模的基础上,按照全国优质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要求,新建优质、高产无性系良种富硒高山优质红茶种植基地面积5000亩。主要建设内容:引进优良高山红茶品种,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进行农民种植技术培训,施用富硒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实施规模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等。 2、投资计划概算。10000亩基地建设概算投资2660万元。其中:(1)自建基地土地流转费:1000亩*300元/年*5=150万元;(2)新建基地土地平整:5000亩*120元/亩=60万元;(3)新建基地购买茶苗:5000亩*1000元/亩=500万元;(4)新建基地栽植茶

11、苗工资:5000亩*300元/亩=150万元;(5)肥料投入800万元,其中: 新建5000亩*400元/亩/年=600万元; 续建5000亩*400元/亩/年*5年=200万元。(6)田间管理费800万元,其中: 新建5000亩*200元/亩/年=300万元; 续建5000亩*200元/亩/年*5年=500万元。 (7)防虫、除草、管理等费用160万元; (8)基地路、沟、坎维修费用40万元。五、基地建设效益评价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达产后,经济效益明显。种植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春、夏、秋优质鲜叶750万公斤,农民收入2250万元;通过公司加工名优茶、精制出口茶叶150万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

12、3000万元,利润480万元。2、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梅子河畔、齐岳山麓,森林覆盖率达 68%以上,由于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条件,茶叶生长良好,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广,发展潜力大,建设富硒生态茶叶种植基地,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重要的是能通过种植茶叶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美化环境,形成较好的旅游资源,生态效益显著。3、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种植基地农民3000多户8000 余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亩平增收3000元;辐射周边 2000多农户发展茶叶3000亩,年增收1000万元;同时可安置300人就业。通过项目实施,对调整农业产

13、业结构,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起到积极作用,社会效益较好。4、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该项目是由专营茶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起并承担实施,充分利用柏杨坝镇土地资源优势,将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茶叶产业产品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建成投产后,将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显著。富硒生态有机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建设,以科技为先导,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新技术和技术培训,能改变农民的传统农业观念,增强农民形成现代农业意识。通过项目实施推行科学种植,提高农产

14、品档次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从而推进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实现种植、加工、经营一体化,促进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成立领导小组,为基地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为了切实搞好出口茶基地建设,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启茂为组长,顾问周忠英、分管基地工作的副总经理陈凤国为副组长,以财务总监瞿时权、基地部、原料部、生产部负责人和基地所在地村委会的主任为成员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专班,由副总经理陈凤国牵头,抽调基地部、财务部、原料采购部、质检部的负责人,全程跟踪项目实施,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

15、保障。2、精心组织实施。为了把出口基地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实施专班根据不同基地情况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其中陈凤国同志负责项目实施管理;财务部负责项目实施的资金筹措和调度;基地部负责老茶园的改造,新茶园的移栽,以及基地规范化管理;质检部负责基地广告及宣传资料的编写、宣传牌的制作;原料采购茶部负责样茶制作和收购价格的确定,以及化肥、茶苗的采购等工作。按上述分工,各司其职,使基地建设按照实施方案如期完成。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产品可追溯体系按照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管理、疫情疫病监测、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等管理制度,完善产

16、品可追溯体系等。严格执行公司茶叶基地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疫情疫病监测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制度、生产和追溯记录制度,按照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要求,制订文件资料管理制度、基地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采购管理制度、农药、肥料使用管理制度和农药施用规程、可用和禁止使用农药清单、基地茶园宜使用的肥料清单、有毒、有害物质追踪体系管理制度疫情疫病防治制度、种植操作规范生产溯源管理制度、鲜叶采摘、包装、贮存、运输制度、产品检验管理制度产品批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管理、疫情疫病监测、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等制度,完善产品可追溯体系等。4、制定基地规范种植、管理建设规程。按照高山生态红茶基地种植技术要求,由公司统一制定基地规范种植及管理技术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