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公开课说课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0893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的海》公开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烟台的海》公开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烟台的海》公开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烟台的海》公开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烟台的海》公开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的海》公开课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烟台的海公开课说课稿 烟台的海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文章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语言也很凝练,多次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优美、情景交融,让人充分感受到烟台的海绮丽壮观,感受到烟台的人勤劳,对生活的热爱。文章以“烟台的海”为题,还是值得去关注:哪里的海?“烟台”点明了地点。“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文章开篇便将烟台与中国其他沿海城市进行对比,点出烟特的地理位置,“三面环山”、“北面临海”是指海在烟台的北面,这在中国的沿海城市是少见的,正是由于

2、这座城市与海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才造就了烟台“独特”的海上景观。其次,题目里也隐含着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恋”,正如课文结尾所揭示,“烟台的海”不仅是一幅风景画,也是一道“背景”、一个“舞台”,而背景和舞台是衬托人的行为的“后台”。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交代烟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上独特的景观;第二段(25节),按照冬、春、夏、秋季节交替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烟台一年四季不同的海上景观,以及烟台的人的活动;第三段(第6节),总结了烟台的海和人的关系,赞美烟台的海,烟台的人。文章的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 文章在写法上有着鲜明的特色,文章写“景”也写“人”,或者更进

3、一步说,写景的目的是为了写人,“景”与“人”交相晖映。课文最后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座舞台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对这句话的理解我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学生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说它是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座舞台上上演着雄壮威武的活剧?“背景”是后台,放在后面,衬托前景的,“背景”也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状况。那么,进一步追问:“烟台的海”是谁的背景?谁的舞台?只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烟台的人儿。这就令人不得不联想起烟台的历史,烟台曾是甲午战争的战场,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上演了这些可

4、歌可泣的故事的人的英勇壮举与养育了他们的海的壮美在精神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水土一方人,因此,作者在描写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特点时,还描写了一年四季烟台的人不同的活动,道出了“海”与“人”的关系。赞美烟台的海,更赞美烟台的人,以海的雄壮、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来衬托人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以海的播种希望、充实与忙碌来衬托烟台人的勤劳、依靠大海用自己的劳动播种希望,对生活充满热爱;以海的凝重、轻盈、浪漫、顽皮、恬静、温柔、高远诸般姿态来衬托烟台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风貌,也是凸显了烟台人“威武雄壮”这个主基调之外的多元丰富的另一面。烟台的海与烟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景离不开人,人离不开景。没有这景,人

5、便失去了生存的依托;没有了人,景也少了许多生气和灵性。我想,没有对家乡的那种同呼吸共命运的同根连理的感受,没有对家乡的那份植根精神深处的人文热爱,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我想,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了吧。从文章的布局谋篇来看,有如下特点:第一,体现在时间顺序的安排上。文章并没有按惯常的“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海景,而是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为什么先从冬天的海切入?作者显然是有意为之的。在一年四季的海上奇观中,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象尤为奇特.堪称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最有代表性,使人在强烈的震撼中进入课文的情境,去细细品味不同季节的特点。作者先写了海面的颜色与众不同,点出了冬天烟台的海是“凝

6、重”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烟台极易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而气势汹汹的寒流正是形成冬天烟台的海独特景观的直接原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运用拟人比喻充分展现了冬季烟台海面惊涛骇浪的壮观景象很有力量,有一种雄壮的美。在介绍冬天的海时,作者花的篇幅最多,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突出了重点。同时,这也是与凸显烟台人“威武雄壮”的主基调有关的。与冬季相比,另外三个季节则写得简洁一些。春天的烟台的海写得很轻盈,生动活泼,而又细腻感人。在描写夏天烟台的海时,作者将夏天的烟

7、台与沿海的城市进行比较,沿海城市是“湿漉漉的”,夏天烟台的海是“凉爽”和“惬意”的,这同样与烟特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从而又照应了第一节。秋天烟台的海也独具特色,水是“湛蓝”的,天空是“明朗”的,相映相衬,显出了秋的高远。而对这三个季节的特点更衬出了冬天烟台的海的独特之处。第二,体现在全文的前后反复照应与对比上。作者行文流畅,但又文思严密,全文前后反复多次相互照应,环环相扣。从结构上看,“冬夏”构成一组,重在写景,突出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造成的景致的不同,以及在相应的景致之下人物的活动;而“春秋”构成一组,重在突出的是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活动,侧重点不同,形成多层次交叉的对比与照应。比如:冬天海的

8、“凝重”、壮美,是因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背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这些都与烟特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不断回到第一小节,也与题目形成照应。又如,作者把冬天海景的凝重放在突出重点的位置,而写到春天海的“顽皮、害羞”、夏天海的“恬静温柔”、秋天海的“高远”时都不断与前面冬的壮美形成照应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独特”。文章写景也写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因此“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这与“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

9、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同样紧密联系,前后照应。第三,行文过渡有特色。文章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来组织,在写前三个季节时,写法上相似,开篇都是揭示景色的特点,如“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夏天,只剩下凉爽和惬意。”描写完景色后写人的行为。而写到秋天时,以一句“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为过渡承上启下,同时也为后句“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做了铺垫。这在形式上在前三段给人结构规整之感的基础上又跳脱出来,使得文体显得活泼一些。最后,文章的语言平实中

10、有变化,在遣词造句上也很值得咀嚼玩味。其一,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运用恰当,使得文章读来亲切可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把浪比作小山,比作暴怒的狮子,把浪声比作雷鸣,一句连用三个比喻,把大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边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补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嬉笑”“追逐”“害羞”等表人动作的词来形容大海,又把海浪比作了顽皮的孩子,生机勃勃,让读者不由地喜欢,倍感亲切;“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

11、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把烟台的海水、出生的太阳描绘得鲜活灵动,如在眼前,充满了生气。其二,用词上非常贴切精准。如,作者在描写冬天的海写到“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一个“扑向”在“小山似的”“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烘托的语境下让我们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震撼之壮美;而在描写春天的海时说“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边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这里同样也使用了“扑”这个动作,但这里给我们的感觉是轻盈可爱的,与冬天里的“扑”意境截然不同了。此外,文中“气势汹汹”“绿盈盈”“湿漉漉”“飘飘悠悠”“世世代代”等多次使用叠词也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开拓了意境,充实了内容,加强了文学作品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如痴如醉”“崇山峻岭”“呢喃细语”等诸多成语的使用也使文章表达更凝练,读来意犹未尽。反复细读烟台的海,逐层体会到文美海美人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