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603495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8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一中高三年级下学期第四次模考试大庆一中高三年级下学期第四次模考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一、现现代代文文阅阅读读( 3 36 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 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 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 “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 ,

2、一个重要措施是要 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 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 ;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 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 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 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 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 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

3、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 “温度” ,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 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 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 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

4、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 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 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 “人” “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 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 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

5、,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

6、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 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 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 和

7、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 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 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 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 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 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 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8、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 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 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新华网4.16 材料二材料二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 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 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 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

9、,但要考 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 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把加班 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 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 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 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人民日报4.16 材料三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北京财经4.13 材料四材料四 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

10、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 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 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 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 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 寻找意义。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 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 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

11、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如此,实现 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人民日报4.15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 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 B 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 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C当劳动者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劳动者应得到相应的 加班费或调休,企业不能利用鼓励的模式强行推行996工作制。 D人们现在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

12、诉求,期望实现更 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崇尚奋斗,崇尚劳动应提高工作效率,而 不是一味地要求强制加班。 B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怎样最有效地 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材料三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起来占比不足一成,民营 企业占比最高,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 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 发未来中国的活力。 6. 材料一、二、四中,都报道了9

13、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 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 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 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 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

14、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 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 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 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 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

15、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 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 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 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 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 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

16、又听 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 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 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 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