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6单元目标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42359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6单元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上第6单元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上第6单元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上第6单元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6单元目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牧笛声声一、导学要求1、单元总要求本单元以草原生活为表现主题,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乐风格、了解牧童、牧民的生活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演唱与欣赏新疆民歌牧童之歌、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赞歌和外国歌曲牧羊女、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孩子们在创造表演中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编故事、创节奏、学舞蹈是发展性的综合创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跳蒙古舞等音乐活动,借助肢体动作感悟音乐深远悠长的意蕴。x k b 1.c o m2、具体要求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感受牧歌和草原民

2、歌的基本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牧歌和草原民歌的特色与美。www.x kb 1.c om2、背唱牧童之歌,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欣赏、辨别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赞歌的演唱形式:独唱与齐唱。3、锻炼即兴表演的能力,用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二、导学内容唱:牧童之歌、牧羊女听:牧童短笛、牧场上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赞歌动:学跳蒙古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三、导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草原风格特征,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在创造表演中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2、背唱牧童之歌 ,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四、音乐材料分析1、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

3、1934年创作的,取意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淳朴、结构严谨清晰,富有浓郁民族风格和鲜明音乐形象的钢琴作品。乐曲采用五声调式写成,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第一段与第三段情绪接近,形成首尾呼应,中间一段则较为活泼。 2、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男声独唱歌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者蒙古族音乐家美丽其格。这首歌曲高亢、嘹亮、宽广,充满赞颂感。歌词立意深刻,充满诗情画意。这首歌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家乡的爱恋之情,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情,深情动人。曲调充分汲取了蒙古族民歌的音调特点。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起承转合,结构方整。3、草原赞歌(童声齐唱)是动画片草

4、原小姐妹的插曲,可看作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短调风格的舞曲。A羽调式,节奏规整,旋律起伏不大。4、牧场上的家(轻音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于美国牧人中间的牧歌。歌曲采用三拍子,弱起拍,速度中等,节奏匀称,曲调抒情优美。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其中有三个乐句材料相同,仿佛在向大家诉说着牧场的美,第二乐句结束后通过音程的五度跳进,引出有对比因素的第三乐句,第四乐句再现第二乐句,表现对家的依恋,将歌曲推向高潮。5、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曲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后两个乐句由于使用较多的附点音符,具有很强的动感。6、牧羊女是一首捷克民歌,大调式,三四拍,曲调欢快明朗,充满了热爱美好生活的激情。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方整。第一、二、四乐句几乎完全相同,并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牧羊女的愉快心情,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鲜明的对比,非常形象地模仿了羊叫声、歌声、流水声,营造了浓郁的草原生活情境,使全曲更显得生动活泼。五、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碟片及多媒体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