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民版必修1高三历史导学案(9份)教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0506497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人民版必修1高三历史导学案(9份)教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人民版必修1高三历史导学案(9份)教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人民版必修1高三历史导学案(9份)教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人民版必修1高三历史导学案(9份)教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人民版必修1高三历史导学案(9份)教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政治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后世界史上最重大的事件。2、政治建设: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这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X|k |B| 1 . c |O |m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不同点: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而西方议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性质不同(或行使权力的主

3、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人民的利益;而西方议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两者的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西方议会制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形成;1954年,该制度写入宪

4、法。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49年1954年,人民政协的职能是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新 -课-标 -第-一 -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5个自治区: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50年代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

5、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政治建设的挫折“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严重践踏,形成的“革命委员会”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大倒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停止活动。 最主要的教训:健全民主与法制。三、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思想路线) 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政治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组织路线)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6、历史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四、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B、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w W w .x K b 1 .c o MC、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D、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E、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正式把这一治

7、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目前,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完善。五、“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重点记忆)(1)“一国两制”的构想A、“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中国,两种制度)(2)香港、澳门的回归A、成功实践: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B、意义:彻底

8、结束列强占领;开创港、澳、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迈出祖国统一大业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3)海峡两岸关系A、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人为地分离开来;1950年,美国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B、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992年海峡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4)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台湾岛内势力;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目前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渴望统一;提出了正确的统一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提供了成功范例等。(5)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内政。 港澳问题则是国家的主权问题,属于外交。相同点: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