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411187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报批)公示本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起于广元市青川县,止于绵阳市平武县。2015年5月,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于以关于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川函审批2015233号)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本项目现已进入施工图阶段,根据前期施工图设计成果,施工图阶段路线方案较工可阶段变化较大,对照对照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有关内容,本项目施工图方案相较环评路线方案产生了重大变动,需要重新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公示为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2、(重新报批)主要内容和环评结论公示。一、工程概况广元至平武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省广元市、绵阳市境内,连接广元市青川县和绵阳市平武县,走廊带地理坐标:东经1043610648、北纬31313256。本项目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广元市、川东巴中市、达州市以及川东地区通往九寨沟的便捷快速通道。项目路线方案起点起于青川县骑马乡,接既有G75兰海高速公路川甘界至广元段,由东向西,跨白龙湖、里坪沟,采用隧道群穿越唐家山、韩家山、樱桃坪、吴家山、尖山子至周家坝;沿乔庄河西进,经瓦砾乡,在青川黄坪乡设青川互通;沿大坝河逆谷而上,在大坝乡楼房沟设隧道群穿越谢家坪、石川子,至后溪坝,设

3、乐安寺互通;与县道XH121同走廊,经三锅乡,沿东阳河、西阳河南岸,至桥楼乡,经洗锅坪,沿西阳河南侧敷设,在西阳河南侧设桥楼互通,两次跨越青竹江,在K51+500设置青溪服务区,经桥楼乡河西村、新龙村;采用隧道穿越焦家山、在青溪镇设青溪互通、经青溪村、金桥村、徐坝村;采用隧道穿越白杨坪,经平武高村,设高村互通,采用隧道穿越大栗树,经平武古城镇朝阳村、火炬村,设古城互通,经龙安镇、跨越涪江,采用隧道穿越柴岭里,止于平武县母家山,接在建G8513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设终点平武枢纽互通。路线全长约89.769公里。广平高速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

4、12.25m)。本项目施设方案主线路线全长89.769公里,设有特大桥3197.7m/3座,大中小桥21992.2m/110座,桥梁总计25189.9m113座,占路线长度的28.06;设有特长隧道21948.8m/5座,长隧道12688.5m/9座,中短隧道1175.7m/4座,隧道总计35813m/19座,占路线长度的39.9%,桥隧总长为61002.9m,占路线总长67.96%,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设置互通式立交8处,其中枢纽互通式立交2处,一般式互通立交6处;设匝道收费站6处,服务区1处,停车区1处。全线设置连接线共8.677km/6段。本项目初步设计总概算为140.752亿元

5、,建设方式为BOT+政府股权。按4年工期安排,2018年8月开工,2022年8月竣工。二、重要环境要素分析根据本项目施工图路线方案,在综合考虑工程规模、地质条件、社会经济、路网规划、城镇规划、工程占地、拆迁安置、水土流失以及路线对声、大气、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本报告书认为项目方案合理可行。(一)生态敏感区域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项目起点路段涉及白龙湖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在路线K44K70路段有13座桥梁跨越清江河种质资源保护区。本项目的建设与当地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不冲突,项目所在地区人民政府总体上同意推荐的路线方案。除了省高网规划

6、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本项目需要绕避的敏感区域之外,在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重点就项目可能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域逐一进行了调查核实,并会同主体工程设计部门进行了路线优化和局部调整,减小本项目对生态敏感区影响。(二)饮用水源根据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结合调查访问及现场勘察结果,本项目不涉及青川县、平武县及沿线各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三)城市规划本项目推荐路线方案符合青川县、平武县及沿线14个乡镇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四)重大基础设施本项目与所在地区现有重大基础设施干扰较小,能够保证现有电力、水利、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三、社会环境本项目

7、是四川省东西横线之一,项目定位是川东北地区通往九寨沟的东西运输大通道,是实现华北地区便捷连接九寨沟和阿坝藏区的联系通道,是加强市州区间连通度,提升高速公路运输网络效率和安全的通道。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网,为九寨大环线增加一条东西向出口,对增强路网抗灾防灾能力,开发地区资源,发挥旅游产业优势,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直接影响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教育文化与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其现状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受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该公路的建设投入运营后,对原电力、水利、交通、水利、通信等公

8、共基础设施的干扰影响不大。四、生态环境(一)生态环境现状1.陆生植被广平高速公路评价区植被在中国植被的分区体系中,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部亚地带西部边缘”。 工程区境内自然植被发育较好,植物种类繁多,由于历史原因,评价范围内原生植被受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天然植被存在量相对较少,但植被类型及各植被类型的组成和结构都比较丰富。沿线植被主要有马尾松林、柏木林、针阔叶混交林、麻栎林、桤木林、青冈林、竹林、黄荆灌丛、火棘灌丛、白茅草丛、蒿草丛、农耕地、园地、经济林地等。林地中较多部分是人工种植林和原生植被被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林,以麻栎林分布最多。耕地栽培植

9、被类型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其它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红薯、莲等;园地栽培植物以经济林木、果树、茶为主,药用植物栽植量少。道路沿线农耕区大春作物水田以水稻为主,旱地以玉米、红薯为主,小春作物以油菜、小麦、蚕豆为主,均为一年两熟类型。经济园林林木以银杏、油橄榄、柑橘、茶、枇杷、桂花、水杉、天竺桂、楠木、桃、李等为主。拟建项目沿线地区森林覆盖率总体较高,高速公路在起点和止点段的骑马乡和古城镇森林覆盖率均较低(3540%),而沿线多山地带乡镇的森林覆盖率相对略较高,平均覆盖率在50%左右,最高调查值为55%,为大坝乡和高村乡。根据现场调查与咨询,本项目沿线影响范围内未发现国省级野生保护植

10、物分布,也未发现有挂牌的古树名木分布。2.陆生动物经实地调查、访问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确认拟建高速公路评价区内有脊椎动物134种,隶属4纲24目62科。其中,两栖纲2目8科10种;爬行纲2目6科11种;鸟纲14目35科88种;哺乳纲6目13科25种。项目影响区域两栖爬行类分布比较广泛,大多数种类在线路经过的区域都有分布,但种群数量较小,野外不容易见到。区域常见的兽类以小型的鼠类、翼手类为主,大中型兽类数量稀少,距离线路占地区较远,极为罕见。鸟类的组成主要以农耕-人居区域、次生林、灌草丛等生境活动的种类为多,部分种类种群数量较大;沿河两岸、溪流也栖居有不少的鸟类。评价区的高大乔木、连片的森林、灌

11、丛,是国家及省重点保护动物的主要的栖息地,但距离线路直接占地区比较远,在线路拟经过的河谷区域,由于人居和人为活动的干扰较大,这些保护动物的数量及其稀少,已经很少发现。拟建工程评价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即普通鵟、雀鹰、黑鸢、白尾鹞、红隼、短耳鸮、长耳鸮、领鸺鹠、斑头鸺鹠、红腹锦鸡;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即小鸊鷉和鹰鹃;国家级重点保护兽类有鬣羚1种。四川省重点保护兽类有豹猫和毛冠鹿2种。另曾经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两栖类大鲵1种,但本次调查未发现。3.水生生物本项目路线在K44K70路段有13座桥梁跨越清江河种质资源保护区。经调查,清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重口

12、裂腹鱼、齐口裂腹鱼、大鲵等,其它保护物种包括中华倒刺鲃、四川白甲鱼、鲇、瓦氏黄颡鱼、尖头鱥等。由于嘉陵江干、支流的水能梯级开发,使嘉陵江流域形成了若干减水河段,上游的水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由于保护区内建有较多的滚水坝,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等,以及水电站的开发(八角电站),连续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被各电站大坝阻隔,形成了非连续的生境单元,导致水生生物生态环境的破碎化,阻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基因交流,造成了清江河流域内珍稀特有鱼类等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及鱼类产卵场等重要生境功能的丧失。相应的区系组成、种群结构、资源数量必将受到重大影响。目前保护区内,裂腹鱼属的资源量严重下降,现在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

13、,如泥鳅、高体鳑鲏、棒花鱼等。(二)主要生态影响工程建设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将影响一定数量的植物物种,导致它们数量减少。但受影响的多数落叶阔叶、灌木、草本类植物在评价范围内分布广泛,生存能力强,自然恢复的速度快。在实施本评价报告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评价区的植物多样性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在工程完成后损失的植株会得到恢复,不会有植物物种消失。评价区内的两栖类主要生活在农田、溪流及附近的草丛及灌丛中,施工区与其临近区域的植被、生境相同,它们会迁移到非施工区,对其种群的生存不会造成大的威胁,不会造成它们从该区域内消失。爬行类将由原来的生境转移到远离施工区的相似生境的生活,公路在施工期对其造成一定惊扰

14、,但影响是暂时的。鸟类具有强的迁移能力,无论对食物的寻觅,饮水的获得,公路的修建对它们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在线路附近区域有许多兽类的替代生境,且兽类的活动能力较强,可以比较容易的在评价区周围找到相似生境,施工活动不会对其生存有大的影响。加之这些种的分布范围较广,繁殖力也较强,且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对其影响也有限。由于拟建公路通过区域本身受人为干扰较强,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影响较大,野生保护动物种群数量很稀少,因此公路施工对沿线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新增影响较小。广平高速公路起点拟接现有广甘高速,将不可避免的要经过白龙湖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地带。但项目不涉及风景区的任何分级保护区,也

15、不涉及任何分类保护区,不涉及任何景点。项目对风景区的大部分不利影响是暂时的、轻微和有限的,对风景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在采取各种相关的保护措施后,施工期和运营期总体上不影响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公路通行后对景区强化与外部交通及相关旅游资源的联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平高速公路有13座桥跨越清江河种质资源保护区,但项目所有桥梁及其他工程均不会涉及保护区范围。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保护区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施工和运营期对水体的扰动使过往鱼群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但总体影响较小。(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

16、,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工程在进行路基开挖、弃土场、临时施工场所等进场前,应对上述场地的表层有肥力的耕作层土壤集中堆放并进行保护,以便于施工后期的场地绿化和植被恢复。在设计文件中应按上述原则提出或细化表层土剥离、堆存和保护工作,并对施工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在公路边坡绿化和临时场地复耕和恢复林地时,应充分利用剥离的有肥力的表层土壤,避免重新取土。施工活动开始之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限定施工人员的活动区域,尽量控制施工动土范围,以保持原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优化方案,有效降低公路对评价范围内植物、植被、景观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在所有永久建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裸露区的恢复,包括开挖的坡面、房前屋后等区域。恢复时将根据各地段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评价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