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400501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定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夷王时,纪侯在周王前进谗言,致使齐哀公被烹杀。传九世之后,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出兵灭了纪国,为齐哀公报了仇。这反映出A. 西周中央集权的加强B. 西周奴隶制统治衰落C. 春秋时分封制被破坏D. 春秋时出现诸侯争霸【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出兵灭了纪国”的内容结合周代政治制度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行为破坏了周代分封制确立的政治秩序,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

2、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襄公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与西周时期的政治形态无关,且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选项错误,齐襄公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与西周时期的政治形态无关,且材料并未体现奴隶制统治的衰落;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齐襄公为报仇灭纪国,没有体现诸侯争霸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粮食“准平”政策,即在市场粮价低迷时,由政府收购囤积;当市场上粮价奇高时,政府则将囤积的粮食抛出。这一做法A. 导致政府与民争利损害形象B. 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C. 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D. 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3、可知管仲实行“准平”政策,国家在市场粮价低迷时以平价购入粮食保护了粮农的经济利益,这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国家在市场粮价奇高时以平价将库存粮食卖出保护了市民的利益,这保护了人民的利益,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是在战国商鞅变法时期;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这一做法是为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而实行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汉武帝有一次病愈后视察马棚,发现马匹清瘦,要处罚厩令。厩令辩解说自己是因为担忧皇帝的病情,以致于无心照料马匹。汉武帝听后很感动,便提拔他做了侍中。他后来一直做到了左将军。这主要反映了A. 封建统治者的昏庸B. 专制政治的随意

4、性C. 国家亟需大量军马D. 封建大一统的实现【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厩令因为自己的巧言令色获得皇帝的赏识从而平步青云,这正是体现了专制统治的随意性,皇帝拥有任意生杀予夺的大权,不用受到法律的限制,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是由封建时代皇帝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并非是统治者的昏庸;C选项错误,该厩令并非因为养马出色而被褒奖,因此不能反映国家对军马的迫切要求;D选项与题意无关,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开元十九年,王维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听说张九皋因为玉真公主的推荐,已被内定为第一名。王维便请求歧王为他引见公主,并用自己的诗作争取到公主的支持。最终他高中了当年的状元。据此可知,

5、唐朝A. 士族大地主仍然把持着政权B. 封建官僚集团相互倾轧争斗C.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走向衰落D. 选拔人才的机制还有待完善【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朝科举制度实行初期贵族的推荐对官员的选拔仍有重要影响,因此这体现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还有待完善,故D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材料表现的主旨,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封建官僚集团的相互倾轧斗争,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晚唐诗人陆龟蒙描绘的松江甫里是:“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唐代百姓授田数按杜佑推算,天宝中每户合一顷六十亩),这说明当时的江南农村A. 封建自然经济已开始逐步解体B. 形成为

6、全国的丝麻纺织业中心C. 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 以丝麻纺织业为家庭主要副业【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百树鸡桑半顷麻”可知当时江南农村多种植桑树和麻,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农村以丝织业和麻纺织业为家庭主要副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的江南农村已经成为全国的丝麻纺织业中心;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材料无法体现晚唐时期当时江南农村城市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6.据熙宁十年统计,全国州县墟镇官务,总数多达1993个。此外,还有为数极多的买扑税场,从而形成了宋代遍及各

7、地的税收网络。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B. 宋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C. 宋代比较重视商税作用D. 宋代农村出现大量市镇【答案】B【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墟镇是指人类商业交易、集市的地方。依据材料中“全国州县墟镇官务,总数多达1993个”、“还有为数极多的买扑税场,从而形成了宋代遍及各地的税收网络”等信息可知此时期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因此A选项可以得出,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宋朝并非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因此B选项不能依据材料得出,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还有为数极多的买扑税场,从而形成了宋代遍及各地的税收网络”可知宋代重视商税的作用,因此C选项可

8、以得出,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全国州县墟镇官务,总数多达1993个”可知宋代农村出现大量市镇,因此D选项可以依据材料得出,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7.某大臣因得到皇帝赏识,飞黄腾达,在六年内先任同知宣政院事,后迁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等职,并最终做到了中书右丞相。这一史事发生在下列哪一时间段?【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某大臣先任同知宣政院事,后迁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等职,并最终做到了中书右丞相”可知该朝代有宣政院、枢密院、御史大夫、中书省等机构或职位,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该朝代是元朝,它的存在时间是1276-1368年,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960-1127年是中

9、国北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没有宣政院,该朝代行政机构为中书门下,其长官称为同平章事而非丞相;B选项错误,1127-1276年是中国南宋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央机构设置与北宋时期基本一致;D选项错误,1368-1644年是中国明朝时期,明朝时期没有设置宣政院,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古代官员的补服上分别绣有禽或兽,“衣冠禽兽”一词最初即是赞语。但明清以来,该词逐渐有了贬义。这一变化折射出A. 反封建民主思想萌芽B.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 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D. 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衣冠禽兽”从赞语到贬义词的

10、变化反映出人们对于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朝官员的服饰,明朝中期后,由于官场贪污腐败,某些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如同畜生,百姓渐渐将“衣冠禽兽”这个词语作为贬义词使用,因此C选项正确。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无关,A选项错误;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该词汇含义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对封建政府官员态度的变化并非是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 上表反映出的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B. 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C. 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的特点D. 粮食作物

11、栽培技术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一年多熟制和对土壤的改良,说明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故答案为B项。A、D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且“大幅”“显著”说法夸张,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区域化”特点,排除C项。10.1879年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擅自签订了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引起朝野激烈的反对。清廷也未予批准,并改派曾纪泽赴俄修约。经过交涉,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俄改订条约)。中国虽争回了崇厚划失的伊犁绝大部分,但伊犁西部还是让给了俄国。导致这一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A. 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的声援B. 沙俄侵略成性和清廷的腐败C. 曾纪泽不

12、辱使命,据理力争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答案】D【解析】依据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情况相关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选项正确;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的声援与最后伊犁西部还是让给了俄国的题意不符,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需从经济和社会根源的角度去分析,沙俄侵略成性和清廷的腐败并非导致这一结局的最主要原因,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曾纪泽不辱使命,据理力争与最后伊犁西部还是让给了俄国的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共3万余人;到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出动的兵力即达40万。1945

13、年8月,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更是发展壮大到96万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共坚持人民战争路线B.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 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民心D. 中共满足广大农民要求【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37-1945年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国人民总动员,发动广大人民进行抗战,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八路军兵力不断增加无直接因果关系;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史实可知,国民党逐渐失去民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溃败的原因;D选项错误,八路军兵员并不只来源于农民,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中共满足广大农民要求并非八路军兵

14、力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写道:“过去,人们是在人人都是兄弟,并力斩邪除妖,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在他看来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B.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C. 天京变乱动摇了太平天国革命信仰D. 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

15、丧失其魅力了”可知经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的革命信仰已经被动摇,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天京变乱使得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动摇,并非主要体现太平天国具有宗教色彩,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无法体现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动摇的材料主旨,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天京变乱对太平天国宗教信仰的动摇,并未涉及太平天国运动受封建思想影响。13.1927年1月,英国政府对武汉工人冲占租界一事,不仅不作为,还表示“在武汉发生排外骚动时,不允英军保护英租界附近的海关,也不保护在海关供职的英国臣民。”究其原因,主要是A. 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B. 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蓬勃C. 英国正忙于应对经济危机D. 英国在北伐时期严守中立【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政府营造对华“友好”形象,以博取中国人民的好感,改善中国民族主义者心目中的英国形象,这主要是因为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英国为摆脱其在中国革命洪流中首当其冲的困境,维护其在华利益,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绥靖政策是英美等国于20世纪30年代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一种外交妥协政策,与材料中事件无关;C选项错误,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时间是1929年10月,并非此事件出现的原因;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时期英国对华软硬兼施,两手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