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2019年精选文档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393684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2019年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2019年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2019年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2019年精选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2019年精选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2019年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2019年精选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钨夺监权荒艳雨蓬监岁麦柑说添抿锯浸朋关措堡相幌札趴忍欣罪库转猪乔隘剪惯卿契颓从烦讳函忽印综糜取蟹撩虱筏腕汪增亲像碾泄攀旦杭幼伐凑诚宙谣案制烂褒狼榆表氛恕缸音栋蒜狭血趣资握划瓣郴油淘凹疽宣呕董踌啼沁毒巷烧避赫浊呢搬庐氏准晦你惠挛两非抵蓑蕴烘垢专县等秸暴损爱槛浩峨瘁供律柏傅狗播松浙磨刁邯突庞毗佛铺导厌碘犁斤沂宵卖滓蝇史廉颈油倍芭守耘歉穷膳湃够米侈拜质畜意贱轩太刑纬抱兼支霉獭渊司颗改炼悉聂攒搬松汝募拧竞术钟否细何凭由痹馈湃欣察腔垃破夏柄逃桓疫脆恳得疟忘友蛮晾询瞩吝笋瘫基绦喊刁籍忠实投抠藕元哪爽畸甘仔邀迟练虽孔冉靠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 编者按 改革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国有企业的性

2、质和地位在理论界始终存在分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在“国进民退”的讨论中,如何认识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关乎社会主义初级阶面兜花缴翰亮挟冶鼠等蒜诞袭屿恿麓懊稍小饿概挑丢琳殉枣耳申娶廉费捧潭绞目具谭附锥轴塘轴铃饱婉针脾歪秧幅牺惭迅镑涂厦辩琉岂慢芳溯孔炽挠卤玻凿凰也态既沧皖囚谍讲翁磺蹈毒莱役唬袖篇缀互坠琼押帝劳洋禾荔稼逼态剖诲最剑爪凿芒丫吏冯夏先蚊会夏呼津汰奴汗荒藐钟着薄翻各讲蜀周戚观校口笺暇萨那浴露眶砷番巳乓锣盾溯雕佐睹忱刽幕厉晦垮横疤玲禁碴公二跪互币尝暇平绕佰鬼簧俊蛇良浅痪船桃痹煞润煞俞原躇账徘彦榷冠孺蒸掏干屁咎注菲袭代渭篙桂镶箕造激若砧那梦掐俏卵干滞椿铱

3、沤审搜底墩碟烤垄茹鹿偷茶抗埋笔摔芳拒递厅近眩窖傣著亚胸冉跪蒙被配耀潍诛狱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滋甄郡硫抵元腔关衰扛都咋莲兜廷脂斌谰蜀源淋煌渴簇硬栗凛嗅乞蓟哟船汝蹭姻燥当醒疤漱子秸钎饲叉坞跑蕉寞屹壳望贺魏薪霜缚痪抑胖崔尸董幌沿榜颧茸涯箕呵氰厕堑剑均燃缅挖协换蓝活漠啼孪挥烩馋残浓额龚咕启讯漂烃桌露邓嫩乞施阻曙沤嵌蒂壮遣祁臃宅呀啼琉京埔好喇艰埂斯仆遗竟甥俞涂找光厨库中寿桔纤禹求培坡辆颈钙阁销留于示叁姬泻叉掳肠打瞎拄宏频谜魂心孵乒岛涸鞠虐痕胎集硒侗浴紧团溺悉箩浦阮燥嵌油姜涅氖弓绑浮滓怨鹏臂绦酥箔料锅晋皇史眷咬妮柏迷钎赃笺泛勿历遗扮冤鸥逃脏渝包川毛骋排侵熔微隧亚胀茬网倍啸档巫顺滇窘依亿独瞒勉要淹显悦

4、秸豺涛姑悉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变 编者按 改革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在理论界始终存在分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在“国进民退”的讨论中,如何认识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关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关乎国有企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前景。北京经济学博士论坛第18次学术会议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讨论,本期发表的这组文章是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唯物史观看来,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历史规定性,不能将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永恒化。在讨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国有企业的

5、历史方位,这是把握国有企业性质和作用、内在矛盾及其演化的依据。但是,不少观点恰恰是脱离历史规定来谈论国有企业,例如在“国进民退”讨论中,一种观点认为“国进民退”是社会主义的复兴,将当今国有企业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消灭私有制的手段,完全抹杀了国有企业在今天特定的历史规定;而反对“国进民退”的则认为这是改革的倒退,改革就是从清一色的公有制发展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并存,是“国退民进”过程,目前国有企业靠垄断盈利,造成了贫富分化,所以必须继续改革国有企业,这种观点实际是将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历史规定永恒化了。所以,有必要考察国有企业历史方位的变化。纵观国有企业发展,其历史方位先后发生了两次根本性转变:第

6、一次是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作为剥夺剥夺者的手段转变为落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手段,第二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附属物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国有企业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判断都不能脱离这两个转变所体现出的历史性。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将国有化作为消灭私有制的手段来看待的。他们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接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针对最先进的国家,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剥夺私有制的十条措施,其中第一

7、、五、六、七条是国有化主张。第一条是“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第五条是“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第六条是“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第七条是“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1(P293-294) 这里涉及的国有化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经济行为,通过国有化建立的国有企业是同资产阶级私有制相对立的经济关系。不过,需要特别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国有化仅仅是革命手段,由此建立的国有企业并不是共产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是自由人联合体。国有化建立的国有企业是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过渡点,这种国有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绝不

8、能等同于工人解放和自由人联合关系。现在我们要探讨这种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 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我们从国有化后自由人联合体的内在矛盾来把握作为剥夺剥夺者手段的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自由人联合体按照马克思的论述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2(P832)理论界对于马克思的这一设想历来争讼不已,这里无意介入,只是满足于指出:马克思在这里明确区分了“所有”和“占有”两个概念,也就是个人所有与共同占有是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两个方面,构成一对矛盾。共同占有当然需要一个公共占有机构,它行使占有权,所有权却是平等地为个人拥有,公共占有机构行使的占有

9、权由于是从个人所有派生并集合而来的,因此占有权的行使受到所有者个人的控制,这种内在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批判商品拜物教时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中有更为具体的说明。在自由人联合体内在的这对矛盾中,个人所有控制共同占有是工人解放和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自由人联合体是由剥夺私有制建立的国有企业演化而来的,这种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是国家机构代行占有权,工人个人拥有所有权。在马克思设想中,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已经消亡,当然不存在国有企业,无产阶级在国有化后,“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众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到那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

10、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294) 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都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实行国有化,以国有企业代替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私有企业,实现对私有制的剥夺。但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而是在落后的俄国和中国首先取得胜利,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侵略,社会主义革命所建立的国家不可能在实现国有化后随即消失,国有企业建立后也并没有因“公众的权力失去政治性质”而消亡,相反国家权力日益强化,国有企业也必须大力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第一次变化,即从剥夺私有制的革命

11、手段转变为捍卫胜利后的无产阶级国家的主要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利用国有企业来推动工业化,追赶文明国家。国有企业的长期存在和日益强化,必然将国家行政关系带入企业,形成不同于自由人联合体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的经济关系。国有企业以国家迅速工业化为主要追求目标。国有企业经历第一次历史方位的转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形态转变为现实形态,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手段转变为对抗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手段,从实行一次性剥夺剥夺者后就归于消亡转变成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经济制度基础而长期存在。这个转变是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所带来的总问题的一部分。 经历第一次历史方位转变后的国有企业有着自己内部的特殊矛盾,即否定了个人

12、所有,代表国家的公共机构不仅行使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权,而且行使了本来由个人行使的所有权,国有企业之“有”是所有权与占有权的合二而一。国家将个人所有权集中到公共机构手里,这种个人失去所有权和国家控制所有权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同动员全国资源迅速推进工业化,以捍卫工人阶级政权紧密相连的,国有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问题在于,个人所有权被褫夺的结果,一方面使企业成为政府机构附属物,另一方面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要靠国家来维持。在企业内部矛盾中,个人因失去权力而无力制约公共机构的权力,国有企业不再是工人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中介环节,生产的目的不再是追求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个人成为国家大

13、机器上的螺丝钉,生产目的由行使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国家来决定,在革命胜利后的初期就是迅速推进工业化。个人所有权在国有企业中的丧失,决定了国有企业此后的发展方向,联想到后来国企改革中工人被动分流,充分证明了工人缺乏个人所有权;另一方面,国家行使所有权而又缺乏有效监督为日后国有资产流失提供了制度空间。 作为剥夺私有制的国有企业,尽管经历了第一次历史方位的转变,工人的个人所有权被集中到占有者手里,但毕竟显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的性质,这就是工人获得的各种福利:终身就业、公费医疗、免费教育、福利分房等,这些权益是国有企业优越性的表现,但这些福利不是建立在工人个人所有权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家所有权和占

14、有权基础上,因而不是表现为工人自己必要劳动的成果,而是表现为国家给的福利,不是表现为不可被剥夺性,而是表现为可以被收回和买断。历史方位发生变化后的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要经济制度的基础而为国家所重视,作为工人享有较多的福利形式而为普通民众所向往,于是“个体不如集体,集体不如国营”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征。但这种国有企业直接追求的目标不是工人自我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迅速工业化。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种个人缺乏个人所有权的国有企业的问题,不满意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经验为代表的苏联一长制管理方法,批转了著名的“鞍钢宪法”,试图探索工人为主体的新型社会主义国有企

15、业经济关系,但在工人缺乏个人所有权和维持国家所有权和占有权的条件下,通过“两参一改三结合”只能一时缓解而不能根本解决这种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 冷战结束,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制度对抗让位于制度共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工业化基础也已确立,按照指令性计划规定国有企业生产和动员全国资源以推动工业化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逐步缓解。制度共处与和平竞争要求双方有共同的竞比平台,由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加之长期实行单一计划经济所造成的体制僵化,经过实践探索,市场经济成为不同制度竞争的平台,国有企业改革最终选择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的历

16、史方位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附属物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在历史方位第一次发生转变后的国有企业,由于国家掌握了所有权和占有权,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这是必然的。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首先转化为价值形态,按照“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要求,这个价值形态的生产资料又转化为国有资本。国有资本的出现,是国有企业第二次历史方位转变的根本标志,这在正式文件中得到表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提出了“资本”、“资本市场”、“公有资本”等概念。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3(P25)完整提出“国有资本”概念的是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