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373455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9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 划 (2xx 12xx 0 年) 二一一年六月 I 目 录 一、历史方位.1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1 (二)学校办学的历史经验4 (三)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65 (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7 二、未来愿景与战略目标.9 (一)指导思想9 (二)学校愿景与发展路径9 (三)十年目标xx (四)基本方略xx 三、行动计划.xx (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行动计划xx (二)学科卓越行动计划xx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xx (四)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 (五)对外开放行动计划22 四、保障措施.2423 (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程24 (二)领导班子和干部

2、队伍建设工程25 (三)支撑能力建设工程27 (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28 (五)党旗领航工程29 五、推进与实施.31 一、历史方一、历史方位位.1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1 II (二)学校办学的历史经验.3 (三)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4 (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 二、未来愿景与战二、未来愿景与战略略目标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学校愿景与发展路径.6 (三)十年目标.7 (四)基本方略.9 三、行动计三、行动计划划.xx (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行动计划.xx (二)学科卓越行动计划.xx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行动计划.xx (四)一流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3、xx (五)对外开放行动计划.xx 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xx (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程.xx (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程.xx (三)支撑能力建设工程.xx (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xx (五)党旗领航工程.20 五、推进与实施五、推进与实施.21 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xx 0-2xx 0 年)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xx 0 年)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xx 0-2xx 0 年) 、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等文 件精神,围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设目标,结合国家以及 区域

4、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历史方位 十年前,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原华中 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xx 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了华中科技 大学。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跻身中 国一流大学行列。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迅速崛起并由人力资源大国 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十年。到 2xx0 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必然有着与之 相应的世界一流大学出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也必然 会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华大地崛起。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 点支持的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5、 和历史使命。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综合分析学校历史经验、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学校发展的基 础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 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求,建立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研 2 究型大学学科体系。目前,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7 个(覆 盖 25 个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xx 个,国家重点(培 育)学科 7 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xx 个(涵盖 74 个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21 个。有 xx 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 xx 名;6 个学科群进入 ESI

6、世界前 1。 2建立了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 合,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先后有 21 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 奖,7 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批 24 个国家特色专业、52 门国家精品课程、8 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 个国家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xx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xx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实验区。学校积极探索“优才优育”模式、 “本硕博统筹培养” 模式、 “学研产合作培养”模式、 “国际联合培养”模式、 “复合型 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八年制医学专业、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生物学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集成电

7、路人才培养基地 和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本科教学评估以优秀成绩通过,医学专 业率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国际认证,机械专业和环境专业通过了教 育部组织的工程专业认证;实施“一流教学、一流本科”行动计划, 创办了启明学院、创新研究院等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实验区;推进了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建设, 强化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过程管理,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 系。 3完善了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体系 学校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为目标,完善了集知识创 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于一体, 3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机统一的创新体系。目前,学校 拥

8、有 xx 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 基础设施,国家能源煤炭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中心,4 个国家重 点实验室,1 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 个 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 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综合技术大平台,2 个 国家专业实验室,40 多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9 个部省级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6 个 xx 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率先在教育 部直属高校中建立了完备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承担了一批重大国 防科研任务。 4形成了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 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理念,在社会服务的广 度和深度上实现了新拓展。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 xx

9、“两圈一带” 发展战略,深度融入 xx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接 xx 市 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了生物医药研究院和新能源研究院建设; 利用 xx 省和教育部、科技部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机遇,组 建了相关行业产学研联盟;积极推进“大企业合作战略” ,成立了 校企合作委员会;形成了“校内建技术研发中心、学校周边建孵化 器、开发区内办大学科技园”的科技产业格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 产业化运作平台;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梨园医院坚持以病人 为中心,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己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 赖,已成为中南地区的医疗服务中心。 5组建了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 强化制度设计,改善人才成长

10、环境。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办法;创新人才工作模 式,探索国际顶尖人才共享机制;积极推进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的 4 全员聘任制,形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目前,有一年以 上出国经历的教师占 3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 50。有院士 xx 人, “”入选者 20 人(含从科技产业入选者) ,学 者特聘教授 36 人,讲座教授 30 人, “973”首席科学家 xx 人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0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xx5 人。总体上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 “”入选者、长 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为核心的人才队伍。 6具备了良好的国际交

11、流与合作基础 学校与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 微软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等 xx0 多所一流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合 作关系,特别是保持着对德合作的悠久传统。近年来,xx 光电国 家实验室(筹)和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迅速发展 成为一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平台,汇聚和造就了一批有重要国际 影响的。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这是我 国迄今为止参加的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学校筹办的“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 ,是继中欧商学院、中 欧法学院之后,由中国和欧盟共同主办的第三个培养国际化人才的 学院。 (二)学校办学的历史经验 学校

12、继承和发展了“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办学传统,办学 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校注重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推动 思想的大解放,通过思想大解放推动学校的大发展。在每个历史阶 段,学校都提出了既反映时代要求,又符合教育规律,具有自身特 色的办学思想,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5 坚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抓住了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 施及建设“xx中国光谷”的契机,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重 大需求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抓住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 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坚持尊重人才,依靠人才。学校始终坚持“教师是学校办学的 主体”的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13、推进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 的全员聘任制,探索建立现代大学人事制度;利用“” 、 “奖励计划”等人才政策,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 坚持服务社会,责任以行。学校始终强调大学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理工科院系利用自身 的科研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带动了一批新兴产 业的快速成长;医科院系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为我 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文社科院系坚持以社会需求 为导向,在提供决策咨询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 展。 坚持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学校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 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把教育创新作为学校后来居上的战略选择

14、。 学校倡导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促进教育观念转变、推动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率先开展干部竞争上岗, 提升了管理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率先开展教师聘任制改革,激发了 教师队伍的活力。 坚持团结人和,实干进取。学校着力营造的团结人和、实干进 取氛围,成为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以“取法乎上” 的气魄和胆量,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谋划发展,形成了崇尚实干、 奋发有为的优良校风,赢得了“实干进取” 、 “有朝气”的社会声誉。 6 (三)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学校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党和人民对学校的期待 相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相比,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还存在 一

15、些突出问题。 1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创新 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相比,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还有些不适应,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攻坚的难度还很大。学科整合、 资源获取与配置、依法治校等问题亟待解决。 2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改革 将“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 ”的办学理念转化为人才 培养模式和育人实践还不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还有待探 索;人才培养需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有 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校友 还不多。 3优势学科需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还不够多,顶尖学科匮乏;推动一流学 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还不够大;优势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发 挥不够;学科交叉融合尚需深入推进;

16、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需进一 步激发。 4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进一步提高社会贡献率 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科技 创新链还需进一步延伸,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还亟 待增强;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还不够多;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 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健全;科 研平台的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7 5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及配套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具备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与战略科学家不多,学 术团队的整体实力有待提高;“人才强校”战略的支撑措施有待完 善,吸引国际顶尖人才、稳定现有高层次人才的制度有待健全。 6办学经费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同类学校相比,学校生均教育经费长期处于中下游水平。学 校提出更高层次办学目标之后,经费紧张的局面将更为严峻,急需 拓展办学经费的渠道和来源。 (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大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