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246273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审计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审计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审计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审计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期末考试范围整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选择题1、民间审计的起源:16世纪末期,地处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国合伙企业的出现,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需要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出面查证账目,民间审计应运而生。2、民间审计的形成:真正使民间审计得以大发展的是18世纪下半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查尔斯斯奈尔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3、民间审计的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企业同银行利益关系更加紧密,银行逐渐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的主

2、要依据在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即美国式审计。4、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5、朝廷将当时专事审计职能的“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是我国审计一词的起源。 6、民间审计的起步:在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7、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8、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9、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10、财务报表

3、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金额越大,波动幅度越大,重要水平的绝对额应该更高1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应该选择最低标准,可以保证项目误差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重要的1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之间成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1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应用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及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4、关于获取管理曾声明:如果管理层拒绝提供注册会计师认为必要的声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名词解释1、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

4、律、执业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2、过失普通过失:没有保持职业上合理的谨慎重大过失: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欺诈:是以欺骗和坑害他人为目的一种故意的行为。作案具有不良的动机“推定欺诈”没有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和欺诈的界定3、违约: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几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4、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具体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测试是是指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6、实施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7、审

5、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的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8、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9、内部控制: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1)经营的效率与效果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相关法律与规定的遵循10、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11、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

6、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12、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简答题或选择题1、审计的特征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1)组织独立 2)经济独立 3)工作独立客观性,权威性,广泛性与综合性2、审计的职能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的职责和功能经济监督:是指审计,监察,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标准,做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结论。经济评价: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和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包括评定和建议两个方面。经济鉴证: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资料的检查和验证,以便为审计的授权人和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并取信于社会公众。3

7、、审计的基本分类(一)按审计主体分1)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隶属议会或国会的立法模式,社团性组织的司法模式,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的行政模式,隶属于财政部门的专职监督模式2)民间审计(1)民间审计的对象是各类资源财产的所有者或利益相关者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2)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两种形式,从国际范围看。(3)除以上两种形式外,还有独资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两种形式。3)内部审计(1)受本企业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 (二)按

8、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1)会计报表审计是对客户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 (2)管理审计是对客户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 (3)除上述审计业务外,审计还包括验资、税务审计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4、审计的其他分类(一)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1)按时间发生的不同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2)按审计时间是否预先规定: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3)按审计时间与客户会计报告期:期中审计,期末审计(二)按与客户的关系分类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三)按审计范围不同的分类全面审计,局部审计(四)按执行地点不同的分类报送审计,就地审计(五)按客户接受审计意愿的分离强制审计,任意审计(六)按

9、审计是否有偿有偿审计,无偿审计5、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一)鉴证业务准则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审计准则 2、审阅准则 3、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二)相关服务准则 1、商定程序 2、代编财务信息6、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独立性(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不受个人主观影响),公正性(不偏向),专业胜任能力(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的关注(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客观评价审计证据),保密(终止后仍继续保密),职业行为(对社会公众,客户,同行,其他的责任),技术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法章)7、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一)

10、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二)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三)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四)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五)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六)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七)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8、审计目标的历史演变1)查错防弊阶段主要是指1933年以前的时期,此阶段的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审计方法主要是详细审计,即逐笔审查会计记录和账簿。 2)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阶段主要是指1933年1988年这段时期,审计目标进入“验证财务报表真实公允性”阶段,主要采取抽查的方式,并逐步使用系统基础审计。 3)查错防弊和财务报表验证并重阶段(1988年至今)AICPA在

11、1988年发表了第53、54号审计准则公告把揭露错弊和非法行为作为审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而使得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演变成了查错防弊与验证财务报表真实公允性并重主要采用风险基础审计,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考虑对审计风险的影响。9、财务审计的总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10、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合法性1)选择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管理层做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12、;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公允性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11、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12、审计的一般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真实性::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2)完整性:所有

13、已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漏记交易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与期末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已恰当记录13、审计过程(一)接受客户委托阶段(二)计划阶段(三)实施阶段(四)完成阶段计划阶段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

14、略,具体审计计 实施阶段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审 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3.、针对认定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1)实施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测试是是指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控制测试不是必须的程序。一般采用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程序进行控制测试当

15、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 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实施实质性程序(1)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2)实施细节测试14、审计证据的类型(一)按表现形式分类1、实物证据:观察和检查实物资产,实物资产2、书面证据:检查、计算、分析性复核等书面资料3、口头证据:询问答复4、环境证据:观察、调查事实(二)按来源分类1、内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编制的2、外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人编制的在一般情况下,外部证据一般高于内部证据15、审计证据的特征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具有数量特征(样本量),证据数量足以支持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最低数量要求,与样本量有关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具有质量特征(证明力)证据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关相关性的考虑:1、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