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章节辨伪辑佚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215435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6.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六章节辨伪辑佚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第五六章节辨伪辑佚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第五六章节辨伪辑佚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第五六章节辨伪辑佚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第五六章节辨伪辑佚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六章节辨伪辑佚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六章节辨伪辑佚幻灯片(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献学,文理学院 魏小利 187-0368-2334,表紧张,期中测试,一、将下列文字转写成简体字并加现代标点,并试着翻译。 此孔子於易所以著文言之篇也古人歌詩箴銘諺語凡有韻之文皆此道也爾雅釋訓主於訓蒙子子孫孫以下用韻者三十二條亦此道也孔子於乾坤之言自名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也為文章者不務協音以成韻修詞以達遠使人易誦易記而惟以單行之語縱橫恣肆動輒千言萬字不知此乃古人所謂直言之言論難之語非言之有文者也非孔子之所謂文也,期中测试,二、简答题。(任选一道作答) 1、研究古代文献学在当代有何重要意义?试简述之。 2、你认为如何学好中国古代文献学?,文献整理练习(一),古人無筆硯紙墨之便往往鑄金刻

2、石始傳久遠其著之簡策者亦有漆書刀削之勞非如今人下筆千言言事甚易也許氏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左傳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此何也古人以簡策傳事者少以口舌傳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為一言轉相告語必有愆誤是必寡其詞協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於記誦無能增改且無方言俗語雜於其間始能達意始能行遠,此孔子於易所以著文言之篇也古人歌詩箴銘諺語凡有韻之文皆此道也爾雅釋訓主於訓蒙子子孫孫以下用韻者三十二條亦此道也孔子於乾坤之言自名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也為文章者不務協音以成韻修詞以達遠使人易誦易記而惟以單行之語縱橫恣肆動輒千言萬字不知此乃古人所謂直言之言論難之語非言之有文者也非孔子之所謂文也,阮元研经室文集三卷二文言说

3、古人无笔砚纸墨之便,往往铸金刻石,始传久远。其著之简策者,亦有漆书刀削之劳,非如今人下笔千言,言事甚易也。许氏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左传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此何也?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舌传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是必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记诵,无能增改,且无方言俗语杂于其间,始能达意,始能行远。,此孔子於易所以著文言之篇也。古人歌詩、箴銘、諺語凡有韻之文,皆此道也。爾雅釋訓主於訓蒙,“子子孫孫”以下用韻者三十二條,亦此道也。孔子於乾、坤之言,自名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也。為文章者,不務協音以成韻,修詞以達遠,使人易

4、誦易記,而惟以單行之語,縱橫恣肆,動輒千言萬字,不知此乃古人所謂直言之言,論難之語,非言之有文者也,非孔子之所謂文也。,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天下多少是伪书!开眼看得透,自无多书可读。” -朱熹朱子语类 “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 -张之洞輏轩语语学,一、伪书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辨伪及其方法 三、辨伪的产生和发展,一、伪书及其产生的原因,(一)何谓伪书? (二)伪书产生的原因 (三)作伪的主要手段,(一)何谓伪书?,伪书三要素: 1、作者不真 2、年代不真 3、内容不真,1、作者不真 如管子、商君书,两书皆非原名。,2、年代不真 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之际的周礼,托名为周公所著。,3、内容

5、不真 如亢仓子、子华子,历代史志目录均无记载,因某书中提及其人其事,故被人借机附会伪造出来。 如老子化胡经,是附会史记中老子西出函谷关写成。,(二)伪书产生的原因,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作伪的动机: A、有意作伪:托古、邀赏、争胜、炫名、巫善、掠美 B、非有意作伪:全书误题或妄题;部分误编或附入,1、好古托古而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论语述而篇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 -刘安淮南子修务,文化发达愈久,好古的心事愈强,代远年湮,自然有许多伪造古书以应当时的需要。这种情形,各国都有,尤其是在中国,造假的本领更是发达! -

6、梁启超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易卦托名?伏羲 本草托名?神农 内经托名?黄帝 山海经托名?大禹,伏羲,神农,黄帝,大禹,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史记秦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太祖高

7、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小讳斗将,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孙也。(南齐书高帝本纪上),2、求取功名而伪,西汉是我国伪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赝书之昉,昉自西京乎?六籍既焚,众言淆乱,悬疣( yu )附赘,假托实繁。(胡应麟) 附赘: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张霸,伪造尚书 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之,非是。( 汉书儒林传),西晋时,郭象剽窃向秀庄子注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

8、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世说新语文学),隋文帝时,刘炫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百余卷 “左画方,右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无有遗失”。(隋书刘炫传),3、政治、学术谋私而伪,(1)学术谋私:为维护学派的学说,争胜对方 刘歆提倡古文而篡改古书: 据考,周官、仪礼、礼记、史记等书中的部分篇章,都经过了刘歆的改窜。(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汉书刘歆王莽传辨伪),王肃嫉妒郑玄,伪造孔子家语及圣证论 郑氏学行五十载矣,自肃成

9、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世未明其款情,而谓其苟驳前师,以见异于人,乃慨然而叹曰,岂好难哉?予不得已也。圣人之门,方壅不通;孔氏之路,枳棘充焉。岂得不开而辟之哉?若无由之者,亦非予之罪也。是以撰经礼申明其义,及朝论制度,皆据所见而言。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顷还家,方取以来,与予所论,有若重规叠矩。(王肃孔子家语序),初,肃善贾(逵)、马(融)之学,而不好郑氏肃作圣征论以讥短玄。(三国志王肃传),(2)政治泄愤:制造舆论而伪造书籍,陷害对方 牛、李党争为泄愤而伪造古书: 李德裕的门人韦瓘用牛僧孺的姓名,伪造周秦

10、行纪,以此诬蔑牛僧孺。,周秦行纪: 以身与帝王后妃冥遇,欲证其身非人臣相也,将有意于狂颠。及至戏德宗为沈婆儿,以代宗皇后为沈婆,令人骨战,可谓无礼于其君甚矣!,欧阳询与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屹妻纤白,甚美。其部人曰:“将军何为挈丽入经此?地有神,善窃少女,而美者尤所难免,宜谨护之。”屹甚疑惧,夜勒兵环甚庐,匿妇密室中,谨闭甚固,而以女奴十余伺守之。 尔夕,阴风晦黑,至五更,寂然无闻。守者怠而假寐,忽若有物惊悟者,即己失妻矣。关扃如故,莫知所出。出门山险,咫尺迷闷,不可寻逐。迨明,绝无其迹。 “文学善书,知名于世”,4、混同误编而伪,(1)注解混入原文 如庄子,庄子的内篇是庄周原作,外篇为后人注解

11、庄周的书。后世的抄书人把内、外篇抄在一起同列在庄周名下,误编为一书。,(2)续作混入原作的 如史记,凡百三十篇,其后,刘向等18人次相持续作。 汉书司马迁传称“十篇缺,有录无书”,但是没有列举所缺篇目。 史记原文只有526,500字,而今本史记则有555,600多字,比原来的多出了29,000多字。,补史记者,有姓名可考的只有褚少孙一人,补十篇,即三代世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陈涉世家、外戚世家、梁孝王世家、三王世家、田叔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 凡所补文字之前均冠以“褚先生曰”以说明其增补的意图以及史料来源。,(3)杂抄误为专书的 先秦诸子的著作中较普遍 如管子,本是多人、多时,甚

12、至是多家的杂抄,被误认为管仲一人专书。,(三)作伪的主要手段,1、作者假托他人 2、后人改题著者 3、割去序跋 4、伪撰序跋 5、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6、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7、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8、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9、自著自注 10、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11、以假搀真窜乱旧帙,二、辨伪及其方法,(一)辨伪的含义 (二)辨伪的方法 (三)辨伪的原则,(一)辨伪的含义,1、广义辨伪 对一切有真伪问题的事物进行考察鉴别,以定其真伪。 凡有真伪问题者如古史、古书、古器物、古碑刻、古字画等,均在其辨识范围之内。,2、狭义辨伪 主要指辨别古典文献的真伪。 其任务是确定图书文献的真实作者、年代、体现其

13、原本的文献归属。,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 : A人物年龄 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 D色彩浓淡,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3、辨伪的意义 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的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郭沫若十批判书),(二)辨伪的方法,胡应麟四部正讹:八法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四章“辨伪的方法”:十二法,

14、1)从目录文献入手,考察古籍文献的流传以辨真伪。 2)从历史事件等入手,考察其发生的时间与作者在世的时间以辨其真伪。 3)从作者生平入手,考察作者生平事迹和著述等以辨其真伪。 4)从文风语体入手,考察其出现的特定文风、语词、文体等以辨其真伪。 5)从征引文献入手,考察其与传本的异同、时代的前后等以辨其真伪。 6)从思想内容入手,考察其体现的学术观点、语词文风等以辨其真伪。,(一)为前代著作的,而前代不见著录或者没有人引用过的书,一般是伪书。如连山、归藏。 (二)前代有著录,但是散佚已久,忽然出现,且来历不明,一般就是伪书。如关尹子 。 (三)前代有著录,但是今本在卷数、篇目、作者诸方面与原作录

15、本不同。今本一般是伪书,或者可疑。如鶡冠子。,从著录体授上检查 人事 从文字体裁上检查 从事迹制度上检查 从时代背景上检查 时代 辨伪方法 从进化历程上检查 从作者根本主张上检查 思想 从思想渊源上检查 从思想影响上检查 旁证 从它书征引上检查,曹聚仁国故学大纲,辨伪的结果: 一是被认为是“真”的古籍考证后可能被定为“伪”书; 二是被认为是“伪”的古籍,考证后可能被恢复为“真”(如孙子兵法); 三是被认为是“伪”的古籍,考证后实际可能有伪句伪段; 四是被认为是“伪”的古籍考证结果可能真伪参半(如古文尚书); 五是被认为全伪之书,考证结果可能有部分“真”的文段。,(三)辨伪的原则,1、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不存门户之见,不简单从固有观念出发,以求真为最高目的。,2、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古代文献搀入部分伪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如苏轼文集中飓风赋、思子台赋确属伪篇,但如因此而怀疑文集真伪,显然武断以至荒唐。,3、关注考古新发现,吸取最新研究成果。 如曾被定为伪书的尉缭子、曾受到怀疑的孙子兵法都随着1970s山东银雀山出土文献的发现而被确定为真实,天冷了,小伙伴们多加衣,上节内容回顾,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 一、伪书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何谓伪书 (二)伪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