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企业文化建设之企业道德准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02020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企业文化建设之企业道德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企业文化建设之企业道德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企业文化建设之企业道德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企业文化建设之企业道德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企业文化建设之企业道德准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文化建设之企业道德准则文章导读:企业的道德准则与道德义务与个人的道德准则与道德义务不完全相同。社会对个人道德行为的最低准则是不危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即“( 利己)不损人”的原则,这是道德对“自私”宽容的极限,也是道德底线,损人利已则是道德不能容忍的。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又该如何遵循其中原则呢?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利己亦利人为恒道,基本且恒久的道德原则是“利己亦利人”的原则,是大多数人认可并接受的道德原则。“舍己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愿舍弃自己的利益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无私利他”的原则,仅是少数人能够经常为之,而大多数人只是偶尔为之,但为了引导社会成员的偶

2、尔之行为接近恒久的真、善、美而必须设之的道德原则,这种高尚的道德原则反映了人类的道德理想,是审美层次的价值追求。还有学者分析,第一种,利己不损人的“个人主义”就是“自劳自得”,与他人无关。第二种,“利已也利人”的“个人主义”,这是双赢、多赢、互利。第三种,“既不利己也不利人”的“个人主义”,出于自私动机参与合作,双方(多方)合作经营亏损情况下,会出现一种悲剧。第四种,“利已不利人”的“个人主义”。这即通常所谓的“损人利已”,这就完全成为掠夺了。当并非不利于自己,但有利他人和社会,或完全利他却未受到鼓励时, “美德和利益便分道扬镳”。这时就需要社会建立一种鼓励利他的机制,使这样的人和事能够存在与

3、持续下去,变为一种可敬仰的风尚而不是一种“傻子行为”这是社会和企业的责任所在。企业的基本道德标准应建立在不损害他人,有利社会,能身体力行之上。实际上,企业的道德行为与个人的道德行为是有着很大相似之处的。有一位全球著名IT总裁说:“昨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是绝大多数人是倒在明天的晚上,只有很少一部分勇者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良心”是走向光明的奠基石,虽然有人认为“不值钱”,但一旦放弃,却是永远也难以找回的珍宝。企业道德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对主体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企业行为的自律和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指导下的约束力。企业道德与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应是统

4、一的,各自内容也应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作为社会的一个经济组织,企业的伦理道德要考虑多方因素:一是股东、管理者、员工、消费者等相关群体的利益最大化;二是社会的公平目标和进步目标;三是企业合理的功利性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对企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是在不违背体制安全及追求合理利益的同时做到“诚实信用、公平交易、信守契约、合法经营”。为社会生产商品、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提供就业机会、上缴国家税收、回报股东利润、促进资产增值、保证消费者利益、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应是企业基本的道德义务,至于回报社会这种高尚行为,是由企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合理的功利性选择决定的,如,是赞助希望工程、社会治安事业,还是体

5、育事业、文化卫生事业、光彩事业完全可由企业功利性的价值偏好决定。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传统的偏见,造成了中国社会重义轻利的文化传统,并以“无商不奸”、“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来鄙视从商者,对商业文明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古代也有“廉贾”、“良贾”、“诚贾”之谓,即是以义利商,诚信不欺的从商者。“儒商”则是兼有儒雅之道的从商者,“憨商”则是看长远重大节,以憨厚、诚信,不欺人、不霸道,给人以值得信赖的感觉,获得口碑,以“憨厚”为经营之道,义利兼收。其实无论什么时代,“良贾”、“诚贾”、“儒商、“憨商”也都是有正义之心的从商人士。如,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当时,看到国外食品在中国大量倾销,便以“提倡国货,改良食品”理念开始,提出三本主义(本心、本领、本钱)、三个至上(信誉、顾客、质量)的经营理念办起“冠生园”与之竞争,成为有口皆碑的民族资本家。小贴士:深圳市上员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精于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战略管理、营销策划和企业品牌规划的多位权威人士和相关机构共同组建而成,汇聚具备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和曾经在国际知名公司任职的众多优秀人才。多年来,上员凭借对中国企业形态、消费者以及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致力研究解决本土公司在改革重组中的文化整合问题,以及面对市场的品牌传播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