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环境管理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111304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与环境管理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态与环境管理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态与环境管理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生态与环境管理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生态与环境管理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与环境管理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与环境管理幻灯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6/8,1,生态与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概述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管理的手段与职能 生态环境管理的信息系统,2019/6/8,2,生态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生态环境管理的含义 关于生态环境管理的含义,目前还尚无一致的看法,一般可概括为:“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生态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生态环境的允许极限”。 生态环境管理的核心是要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是发展的物质基

2、础,又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条件;发展可能会,2019/6/8,3,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生态环境管理的核心,带来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但只有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管理的实质 在“人类一生态一环境”系统中,人是主导的一方,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人类的发展活动是主要方面。所以生态环境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人的行为(behavior),以求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生态环境管理概念的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前,生态环境问题基本上被看作一个由于工农业发展而带来的污染问题,解决生态环

3、境问题的办法,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去减少污染, 同时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2019/6/8,4,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手段去限制排污。当时,虽无明确的生态环境管理概念,但实质上已在进行着生态环境管理工作。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有些国家在60年代末成立了全国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其工作范围主要是控制环境污染,同时,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资源与自然环境也开始重视。总之,这一阶段的生态环境管理就是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对人类损害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进行管理。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初步阐明了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

4、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不能只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还要用更完善的方法,从发展过程中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不同,,2019/6/8,5,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的类型也就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常常是由极端贫困和经济社会发展不足造成的;而发达国家出现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则主要是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没有进行全面规划,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造成的。 人类环境会议之后,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UNCT)联合召开了资源利用、环境与发

5、展战略方针的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以下几点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1经济和社会因素,例如,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方式, 国内和国家间谋求发展而引起的问题及偏私的经济行为,通常是引起生态破坏与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 2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的主要目标,,2019/6/8,6,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的主要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满足人类中最穷阶层的需要。但是必须不侵害生物圈的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的外部极限(Out-limit)。 3不同国家中不同的团体,对生物圈提出大不相同的要求。富国先占有了许多廉价的自然资源,且不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造成挥霍浪费,因而穷国往往没有

6、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有去破坏生死攸关的自然资源。 4发展中国家不要步工业化国家的后尘,而应走他们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者为选择发展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所作的探索,是协凋生态环境和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手段。 6我们这一代应具有远见,应考虑后代的需要,而,2019/6/8,7,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生物圈的承载能力,不要只想尽先占有地球的有限资源,污染它的生命维持系统,危害未来人类的幸福,甚至使其生存也受到威胁。 这次会议就上述内容概括出了三点带有启发性的见解; 第一、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第二、既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过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第三、协调这两个

7、目标的方法是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这些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的可待续发展,2019/6/8,8,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2世纪议程要求各国制订和组织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政策,迎接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执行21世纪议程,不但促使各个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将是各国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8、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新开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人们认识到了要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必须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这次会议使生态环境管理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个新的广泛的概念,认识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要研究人类的社会活动,2019/6/8,9,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主要是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原因。运用这些原理在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即制定发展规划、执行发展规划,评价、调整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要考虑经济效果,也要重视环境(或生态)效果,使两者协调统一起来。,2019/6/8,10,生态环境管

9、理的内容与特点,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 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资源(生态系统)管理 主要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即自然资源最佳利用的管理工作。包括可更新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永续利用),以及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管理当前遇到的危机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浪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由于没有谨慎选择资源使用的方法和目的,浪费是不合理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不合理使用和浪费资源有两个结果,即:“枯竭”和“掠夺”。对不可更新资源更为明显,包括植物和动物种,2019/6/8,11,资源管理当前遇到的危机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浪费,类的灭绝。 区域生态环境管理 包括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管理、生态试验协作区和省

10、市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以及水域生态环境管理等。 专业生态环境管理 包括工业生态环境管理(如化工、轻工、石油、冶金等的生态环境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如农、林、牧、渔等的生态环境管理),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管理(如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管理、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设计等),商业、医疗等部门的生态环境管理,以及企业生态环境管理。,2019/6/8,12,不合理使用和浪费资源有两个结果,即 “枯竭”和“掠夺”,从生态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 生态环境计划指导性管理 通过计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计划指导,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计划管理,首先,要制定好生态环境建设

11、规划,使之成为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认真执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用规划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检查和调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生态环境质量管理 主要是为了保持人类生存与健康所必需的生态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首先,要有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情报,否则其管理就不能有效地进行。,2019/6/8,13,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计划指导,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次,生态环境管理的决策也必须要有可靠的预测作基础,已经采取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也要通过检查、评价以不断地调整、改进。因此,调查、监测、研究、情报交流、检查和评价这一系列的生态环境评价过程,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12、 生态环境技术管理 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程,以及对技术发展方向、技术线路、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经济评价,以协调技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不断发展,又能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直接进行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1),2019/6/8,14,调查、监测、研究、情报交流、检查和评价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其他的生态环境技术标准;(2)进行污染防治技术的生态环境经济评价;(3)对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预测、论证,明确方向、重点,制定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等。要把生态环境管理渗透

13、到科学技术管理、各行各业的技术管理以及企业的技术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去。 生态环境管理系统 按“范围”或“性质”把生态环境管理进行分类,只是为了便于研究问题,事实上各类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是相互交叉渗透的。这种交叉渗透关系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进行表示:,2019/6/8,15,进行污染防治技术的生态环境经济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2019/6/8,16,现代生态环境管理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管理系统,上图显示了各类生态环境管理交叉渗透情况,比如,区域生态环境管理中既有资源管理又有专业生态环境管理。所以现代生态环境管理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涉及的因素有:社会(Social)因素、科学技术(Tec

14、hnicalscientific)因素、管理(Administrative)因素、政治(Political)因素、法律(Legal)因素、经济(Economic)因素,即STAPLE系统。 我国将其归纳为:经济科学技术社会,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两个三结合,这两个系统组成一个较大的生态环境系统,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最优管理。,2019/6/8,17,生态环境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区域性、群众性,生态环境管理的特点 生态环境管理有三个显著特点,即综合性、区域性、群众性(或广泛性)。 综合性 主要是指对象和内容的综合性,以及生态环境管理手段的综合性两个方面。 对象和内容的综合性。生态环境管理涉及到人类

15、生态环境质量和自然环境质量(见下图1),由社会、科学技术、管理、政治、法律、经济等组成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即STAPLE系统(见下图2)。,2019/6/8,18,认真执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用规划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9/6/8,19,生态环境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人的行为,以求维护生态环境质量,2019/6/8,20,要鼓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上述复杂的STAPLE系统,包含着多个子系统,许多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因素处在一个有机整体中。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或不协调,都将影响其他因素,甚至失去平衡而发生问题。这个特点要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

16、管理。 生态环境管理手段的综合性。生态环境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人的行为,以求维护生态环境质量。对降低或损害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要加以限制或禁止;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则要加以鼓励,使人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积极的态度,并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积极行动。 限制、禁止或鼓励要采取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并要综合加以运用。如对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要限制或禁止,既要制订恰当的标准,又,2019/6/8,21,生态环境管理必须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以地区为主进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以及排污收费、罚款等经济手段,还要进行宣传教育。 区域性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自然背景、人类活动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差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因 而区域性成为生态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从我国的情况看更为突出。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复杂,东南临海、西北高原、南方多雨、北方干旱,各省区之间自然环境、人口密度、能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