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989266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列宁说:“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3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巧与基督教复活节同日。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当晚写道:“今天在我们这里

2、吃过节饭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 A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B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发展贸易 C实行实物配给制的原则 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允许商品交换4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工业中的比例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5“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

3、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6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在经济上的表现不包括()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企业经济效益低C高度集权,民主集中制遭破坏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7百度百科把“义务交售制”解释为: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这种制度在苏联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适应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8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济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联()A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B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C与西

4、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

5、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1)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6分)(

6、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12分)课下能力提升(二十)1选C结合材料内容特别是关键词“余粮收集制”判断,列宁评价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有利于苏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时间“1920年”进行分析。1920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给国家,故C项正确。3选D根据时间和材料内容可推断出,当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使商品交换得以恢复。故选D项。4选D结合题中三个限定条件“工业方面”“

7、新经济政策”“直接目的”可知,D项内容与此相符。新经济政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实施期间私有制成分增加,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是“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的目的,排除;C项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要达到的目的,排除。5选A“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任何企业都没有自主权,也没有市场,而且斯大林时期是完全的公有制,不可能有其他所有制形式存在,所在答案为A项。6选C四个选项都是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但A、B、D三项是“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弊端,C项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故选C项。7选B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从材料中的“

8、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可判断是属于农业集体化时期,此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原材料,故B项正确;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及适应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新经济政策,故C、D两项错误。8选B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单纯的市场调节造成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指令性的经济计划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9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意在考查根据材料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总结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二中“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等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据材料一、二进行归纳,关于两者的不同点,只要读懂了材料,基本上都能概括出来。相同历史条件下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与布哈林存在明显的分歧,而各有其理,要求概括两者的侧重点,要紧靠材料,尽可能全面具体。答案:(1)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