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730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幻灯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二课时,1978年,吕叔湘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慢、差、费”。 1987年,国家教委对全国初三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汉字通过率为55%,词语通过率为647%,句子通过率为481%,篇章通过率为503%;其它项目的通过率也很不理想。 1997年至1999年,中小学语文教育界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为严厉的批评。中小学语文教育“不止害一个人,而是害了一代人”!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效果“少、慢、差、费”不仅是一个普遍现象,还是一个历史难题。,引言 语文学习心理研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普遍现象和历史难题呢?二十多年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1999年,我们通过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学生归因的方法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发现最关键的是教学“没有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遵循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路径”!,以用下图表示: 由上可见,我们认为,要改变语文教学效果 “少、慢、差、费”这一历史现象,要解决这一历史难题,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 这是最好的出路,这也将是21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能力培养培养属于心理学范畴,本章主要从语文学习能力的角度进行讨论。,第一节 小学生识字心理的掌握、顺应和调控,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各

3、科学习的基础。它关系到小学语文学科学习的成败,关系到其它学科学习的成败,甚至于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本节重点研究如何针对影响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因素进行能力培养,(一)读音能力培养,1、针对“受形声字声旁影响而认错”进行培养 第一,列表统计法。 这个表可以设计为:,第二,识新忆旧法。 教学生认“猜”字时,就应该把“猜”字和过去学过的“清”、“蜻”、“晴”、“请”、“情”等字的声旁进行回顾与比较,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准确地记住:“猜”的“青”是不标音的,而“请、情、氰、晴、箐”等字的“青”不能准确标音。 第三,顺口溜、猜字谜记忆法。 教完“青、清、请、晴、睛”之后,可编顺口溜,帮助学生分清读音:小草青

4、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说话用请,目是眼睛。,2、针对“受形似字影响而认错”进行培养 第一,差异凸现法。 用彩色粉笔把形似字的差异部分凸现出来,通过鲜明的色彩刺激,让学生牢牢记住形似字的细微差别,从而避免认读错误。例如“戌、戍、戊、戎” 第二,口诀法。 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戌横戍点戊中空,十字交叉就读戎”的口诀来让学生区别“戌、戍、戊、戎”这一组字,避免写错读错。 第三,统计比较法。 把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形似字统计出来并加以比较区别,让学生记住每一组形似字的差异与读音,这样也就不会认读错误了。,3、针对“受方音影响而读错”进行培养 第一,及早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第二,教给学生方音与普通

5、话声调的对 应规律。 第三,要求学生多模仿,多练习。,4、针对“受多音字影响而读错”进行培养 第一,归类整理多音字。 第二,多音字运用记忆。 第三,定时朗读法。,(二)记形能力培养,1、针对“受客观因素影响而写错”进行培养 第一,部件拆卸法。 例如,“蘸”字,分析这个字结构,不难发现它是由小学生都比较熟悉的“艹”字头、“酉”、“焦”三个部分组成。 第二,口诀记忆法。如“蠹”字,“一中头,宝盖腰,石头底下两虫叫”。 第三,会意拆字法。根据会意字的特点,将字有趣地拆开,编成口诀或编成谜语来记忆。如“慭”字,“来了一只犬,要小心” 第四,据艾滨浩斯的遗忘规律,指导学生科学复习。,2、针对“受主观因素

6、影响而写错”进行培养 第一,针对“受知觉因素影响而写错”进行培养 学生最容易把“滔滔”的“滔”字右下部模糊“白”字等 针对“受习惯因素影响而写错”进行培养 强制法。 第二,针对“受学习态度影响而写错”进行培养 教育学生,表意要准确,别人的理解才正确。而自己表意准确,起码的前提就是应该把字写正确。,(三)纠正别字能力培养,主要的办法还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四)释义能力培养,1、针对“受汉字形旁的影响”进行培养 把常用的2500个字中偏旁不能表义的字挑出来加以记忆,如小学课本生字表中的“私、程、增、妖”等。 2、针对“受一字多义的影响”进行培养 要求学生多记,特别是多义字,尤其要记住它们的各

7、种意义。此外,可以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推敲理解字义。,3、针对“受理解方法的影响”进行培养 第二,形声会意理解法,即根据宋人王圣美提出的“右文说”理解字义的方法。“右文说”认为:“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清代段玉裁说:“凡言亦声者,形声兼会意也”。 第三,组词理解法,即将字组成词,借以理解字义的方法。 4、针对“受识记品质的影响”进行培养 培养学生记忆的良好品质,即培养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全面性、持久性。,(四)释义能力培养,第二节 小学语文阅读心理的掌握、顺应和调控,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样关系到小学语文学科学习的成败,关系到其

8、它学科学习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本节重点研究如何针对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进行阅读能力培养,(一)认读能力培养,1、针对“识字量小,有些生难字不认识”进行培养 扩大识字量,采取三个措施。 第一,对课文中的生字、难字,一定要督促学生知其音解其义记其形;对课外读物中的生字、难字,要教育学生养成查字典、查词典弄清读音、理解词义、记住字形的习惯。 第二,对已经学过的,特别是在低年级学过的字,又特别是难字要经常复习,熟练地牢固地掌握其读音、词义和字形。 第三,还可以每天要求学生从字典里挑出两三个生字来学习,并按“遗忘规律”进行复习。,2、针对“没有掌握速读方法”进行培养 扫描法、浏览法、

9、选读法,最好是综合运用。 3、针对“不理解字和词义”进行培养 第一,建立汉字形、音、义的联系,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中。 第二,借助已有的经验来推敲词义。 4、针对“默读训练少,读得慢”进行培养 第一要提高扫视速度,第二要减少回视次数,第三要减少眼停 时间,第四要扩大视域。四者结合。 针对“没有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进行培养 第一,默读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的读;第二,尽可能做到“四要”(要提高扫视速度、要减少回视次数、要减少眼停时间、要扩大视域);第三,有意识地调动一切已有的经验解决默读遇到的新问题;第四,要圈点勾画,必要时还要摘抄;第五,不懂时读后要查阅资料或向人请教。,(二)理解能力培养

10、,、针对“文章深奥,读不懂”进行培养 第一,熟读。 第二,深思。 第三,查阅资料。 第四,请教他人。 2、针对“抓不住要点,概括能力差”进行培养 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介绍“撮要”的方法入手。 段意“撮要”的方法。 中心“撮要”的方法。,3、针对“课文枯燥,不想读”进行培养 对学生进行阅读思想教育。给学生讲清知识的重要性。 4、针对“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进行培养 第一,最关键的是牢固掌握所学的每一项知识的意义和用法,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第二,遇到新问题时,要马上想到它与所学过的哪项知识有联系,以“联系”为切入口,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三)活用能力培养,1、针对“活用意识不强

11、”和“老师没有强调”进行培养 强化活用意识。 第一,在教学中强化活用的重要性。 第二,强调不仅眼前所学知识要活用,过去所学的知识也要“综合”活用。 第三,对于在阅读中,在习作中,特别是在习作中活用突出,活用很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一则鼓励本人再接再厉,二则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鼓励学生活用。 2、针对“活用难度大”进行培养 先模仿活用,然后再到创造性活用;可先单项活用,然后综合活用。,3、针对“所学内容多,不知活用哪些”进行培养 “阅读知识集锦”把这些知识系统地积累起来,然后训练学生根据眼前阅读的具体需要,或单独运用某“一项”知识来解决眼前的阅读困难,或综合运用“多项”知识来解决眼前

12、的阅读困难。 4、针对“不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进行培养 参考上文“活用难度大”和“不知活用哪些”来培养,第三、四课时,本节重点探讨如何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培养小学 生习作能力,第三节 小学语文习作心理的掌握、顺应和调控,(一)审题能力培养,审题,是习作的第一步;审题能力,是习作的基本能力;审题准确,意味着文章成功了一半,审题不准,意味着全盘皆输。 1、针对“不知道什么叫审题”进行培养 审题,就是通过审察题目和的各种语法成份,明确文章的体裁、主题、写作重点、材料来源、表达方式、字数以及其它要求等等的措施。,2、针对“没有掌握审题方法,审不准题眼”进行培养 “成份分析法”,即通过分析题目的语

13、法成份来确定文章的体裁、主题、写作重点、材料来源、表达方式、字数以及其它要求等等。 审准题眼,这是作文审题的重点。 “题眼”,顾名思义就是“题目的眼睛” 审准题眼,采取两套方法。一是判断分析法。二是位置确定法。 3、针对“审题不仔细(泛化现象),审偏了题”进行培养 怎样克服泛化现象呢?主要是出一些措词相近的习作题目,让学生“比较”审题,通过“比较”,让学生注意题目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审准题。,(二)立意能力培养,1、针对“没有掌握立意的方法,不知道怎样立意”进行培养 第一,点睛法。 什么叫“点睛法”呢?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等人认为,“文章先描写人物或叙述事件,然后结尾时通过画龙

14、点睛之笔揭示主题”。 第二,联想法。 什么叫“联想法”呢?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等人认为,“文章先描写或叙事,结尾时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方式结尾”。 第三,扩展法。 什么叫“扩展法”呢?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等人认为,“文章先描写或叙事,结尾时通过由点及面的扩展方式揭示出主题” 。,2、针对“不知立意有哪些要求”进行培养 立意的要求。从写作学的角度来看,有一般要求和高层次要求。一般要求:立意要正确(没有思想错误,没有走题),立意要鲜明(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高层次要求:立意高,立意新,立意巧。 3、针对“时间紧,没有深思熟虑的余地

15、”进行培养 第一,熟练掌握什么叫立意,掌握立意的要求。 第二,交给学生快速立意的方法,我们认为,上述“点睛法”、“联想法”、“扩展法”,也是快速立意的方法。 第三,长期坚持进行专门的限时快速立意训练,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立”好“意”。,(三)选材能力培养,针对“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的素材少”和“平时读书不愿意多记”进行培养 第一,讲清观察的重要性。 第二,培养观察的良好品质。 主要有“七性”,即自觉性、目的性、细致性、条理性、全面性、深刻性、 敏捷性。 第三,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针对“不知道选材标准”进行培养 一般标准:材料要能表现中心,材料要充分,材料要同一(表现同一主题)。 高层次标准

16、:材料要典型、材料要新颖、材料要能以小见大。 什么叫“典型材料” 写作基本原理认为,是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最能够充分显示事物本质的材料。其次是交给学生选取典型材料的方法,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广泛收集,比较优选”的方法。 用上面“三最”作为衡量标准,进行比较,优选出合符“三最”标准的材料。,3、针对“没有掌握一整套选材方法”进行培养 作文选材“方法链”:纪实法联想法移植法虚构法 纪实法。当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首先就循纪实法去选材。所谓纪实,就是写真实,即写真实的人、事、景、物。有三种情况,其一是运用回忆的方式,从过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中选取真实的材料来写;其二是运用观察的方式,写自己眼前所见所闻,包括所思;其三是写自己眼前所做的事情,即一边做一边写或先做后写。 联想法。当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可首先循纪实法选材,如果“纪实”所取之材不够或不典型或不新颖,那么,就可以以“纪实”为基点,迅速联想开去,循联想法去选材。 所谓联想,就是由此人此事此物想到彼人彼事彼物。 移植法。当人们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首先循纪实法、联想法去选材,如果所取之材不够或不典型或不新颖,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