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教程3讲雅典城邦的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048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历史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教程3讲雅典城邦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2届高三历史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教程3讲雅典城邦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2届高三历史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教程3讲雅典城邦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2届高三历史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教程3讲雅典城邦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2届高三历史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教程3讲雅典城邦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历史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教程3讲雅典城邦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历史高三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教程3讲雅典城邦的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第3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第3讲 考点梳理,考点1 古希腊城邦,民主制,港湾,小国寡民,第3讲 考点梳理,考点2 雅典的民主政治,政体的演进,克里斯提尼,平等协商,任期制,选举制,梭伦,第3讲 考点梳理,司法机关,轮番而治,准备提案,雅典民主的影响,外邦移民,比例代表,差额选举制,第3讲 考点梳理,第3讲 考点梳理,考点3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查士丁尼法典,第3讲 考点梳理,第3讲 考点梳理,社会矛盾, 探究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第3讲 要点探究,(1)自然条件:多山少地、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导致农业不发达,而航海

2、业发达,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占主导地位。 (2)经济条件:古希腊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扩张频繁的经济交流,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使希腊社会较早的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 (3)政治条件: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政治特征是其形成的政治条件。,第3讲 要点探究,(4)亚非文明的影响:古希腊靠近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5)人文因素:希腊思想家、政治家的鼓动和改革。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因素。,第3讲 要点探究,例12010天津卷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

3、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D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难度中等。注意题干中“最重要的社会因素”的提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平民中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是城邦平民能够取得反对贵族斗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需要认真比较各选项,找出最合题意的一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在贵族专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一确立的。这反映了经济力量日益壮大的工商业奴隶主阶级要求分享政权,大力发展工商业。,第3讲 要点探究,C 解析 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探究点二 雅典民主

4、制的意义和局限性,(1)雅典民主的创新成就: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君主专制以外的政体形式,这种集体管理的政体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形式,实现了轮番而治的政治设想,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 (2)雅典民主带来的文明成就:政治的成熟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繁荣,雅典产生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使希腊文明成为古代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第3讲 要点探究,(3)雅典民主的优越性:激发每个公民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从事各项事业,有利于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从而产生巨大的效率;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

5、使决策更全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被排除在民主之外。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原始的直接的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状态。,第3讲 要点探究,第3讲 要点探究,例2 2010盐城模拟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

6、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雅典人的利益,C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点评 关于雅典的民主,要注意认清它是一种奴隶制民主,有其局限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第3讲 要点探究,第3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与式民主,是

7、一种局限于城邦内特定范围公民的国家至上的直接民主。而西方民主是在一个文化多元和结构复杂的大国推行的间接代议制民主。现代西方民主不论在范围、制约机制、治理机制、程序等方面比古代要广泛和完善。 (2)联系:雅典民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例2011济南模拟 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 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 B各级官职实行差额选举 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集体管理、依法行

8、政,第3讲 要点探究,D 解析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其特点是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探究点四 罗马法的演变过程,第3讲 要点探究,罗马法的演变发展过程:(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二块铜表上,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演变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3)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

9、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例2010福建卷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第3讲 要点探究,C 解析 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点评 高考命题立足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材的表述。岳麓版本对罗马法的介绍内容不全。高三复习时要结合其他版本内容,全面认识罗马法中的公

10、民法和万民法。公民法主要调整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万民法协调罗马自由人之间的矛盾。,第3讲 要点探究,第3讲 备用习题,1.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创立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解析 C 陶片放逐法是为了防范对民主政治破坏的野心家,起着民主监督的作用,A项与题意不符。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并未起到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的作用,排除B项。D项也与题意不符,为提高公民的参政积极性,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津贴,鼓励贫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戏剧津贴”

11、等。,2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D西塞罗生活时期 解析 C 根据“公元前430年”、“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可判定是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第3讲 备用习题,3古罗马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是“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这个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公民法( ) A充分保护个人财产 B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 C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注重调解财产和民事纠纷 解析 B 公民法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其主体范围仅仅限于罗马公民;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第3讲 备用习题,4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主张重罪轻罚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解析 D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关键在于“不可枉屈一个”,说明罗马法在运用时注意事实与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第3讲 备用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