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创新设计专题复习教程专题9选修模块4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031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创新设计专题复习教程专题9选修模块4节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1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创新设计专题复习教程专题9选修模块4节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1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创新设计专题复习教程专题9选修模块4节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1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创新设计专题复习教程专题9选修模块4节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1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创新设计专题复习教程专题9选修模块4节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创新设计专题复习教程专题9选修模块4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创新设计专题复习教程专题9选修模块4节(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世界主要自然灾害,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 烈地震,地震死亡人数超过20万;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时34 分,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近千人死亡。下图为智利和海地 地震图。,(1)智利为什么易发生地震?其震级高于海地,死亡人数却远小于海地, 为什么? 答案:智利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 处,因此多地震。智利震源较深,震中离人口稠密地区比较远;海地震 源较浅,离首都太子港较近,且人口密集。智利位于大地震多发区,比 较有经验,灾后救援比海地做得好;智利比海地

2、富裕,有严格的建筑规 范;海地的经济基础较差,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2)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 大,且危害大。谈谈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法。 答案: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 持冷静,在短时间内作出避险抉择;然后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救 援。,1主要气象灾害,2.主要的地质灾害,3.主要海洋灾害,4.生物灾害 提示:(1)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异变或人类活动引起自然的异变而使人 类社会受到损害,因此在分析自然灾害成因时应考虑自然和人为两大 方面,尤其是在分析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加大时,应特别注 意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

3、然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一致性,如海底火山、地 震会引发海啸;台风(飓风)会引发风暴潮;干旱多发区往往洪涝灾 害、蝗灾也多发。 (3)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灾害本身(灾害强度、发生时间等)有关,也 与人类活动有关,如经济分布密度(人口、城市、产业的分布密度和发 展水平)、防抗救灾能力和应急机制等。,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2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材料二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 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百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千万 群众饮水困难。 (1)材料一显示我国旱灾发生最频繁的地区有

4、 _。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 _ (3)图中、三地中易出现伏旱的是_地;易出现春旱的是_地,该地出现春旱的自然原因是 _。,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人口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春季,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 蒸发旺盛,(4)地干旱频次_(大于、小于)20,原因是 _。 (5)所在省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但干旱频次较低,为什么? _,大于,虽然降水较多,但地下河发育,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河,造成地面缺水,所在省区气候干旱,人类活动主要依赖高山冰川融水,加上人口密度小,干

5、旱频次较低。,解析:(1)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干旱出现 的频次都超过了30。(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旱 灾害的产生与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有关。(3)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 区,梅雨季节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伏 旱;地为我国华北平原,在春季气温回升的时候,雨季还未到来,蒸 发旺盛,形成春旱。(4)可根据“高于高的,低于低的”规律确定地干 旱频次大于20,并可从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对地表水影响的角度分 析,找出原因。(5)所在省区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人类生 产、生活主要依赖高山冰川融水,且人口密度小,即使当地长期无降水

6、 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损失也很小。,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分析 (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三、防灾减灾,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 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 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答案: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案:类

7、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 的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 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 堤防)工程。 解析:第(1)题,考查形成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和考生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风暴潮是一种低气压天气系统。第(2)题,考查海南岛沿海风 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和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1防灾与减灾,2洪水应急措施 (1)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物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2)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 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

8、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风灾防范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 外的低洼处。,4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 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 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 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 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 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5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 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 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

9、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不能正确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典例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 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 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下图为我国 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 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 答案: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 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

10、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 于蝗虫生长繁殖。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答案: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 没有。,(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答案: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 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 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 么? 答案: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 答案:主要措施有: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

11、虫;点火焚烧和投放 天敌(生物措施)等。,易错剖析:该题易错在不能正确分析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 防治措施。第(1)(3)题,不能从图示中读出蝗灾的时间分布特点以及二 者存在的链发性关系。第(4)题,不能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和环境 条件变化说明蝗灾不断发生。第(5)题,往往对治理蝗灾的措施说明不全 面。,纠错感悟: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 有很强的相关性。 就宏观分布而言,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的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 高原和华北;多发生在夏季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广阔的东部 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 多发生在冬春干旱季节;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 带上;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在青藏高寒地区尤为突出;台风、风暴潮多 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南伴随地震、暴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 山洪的集群发生。,点击此处进入 高考冲刺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