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7讲中国的四大分区教程湘教版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60275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7讲中国的四大分区教程湘教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7讲中国的四大分区教程湘教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7讲中国的四大分区教程湘教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7讲中国的四大分区教程湘教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7讲中国的四大分区教程湘教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7讲中国的四大分区教程湘教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47讲中国的四大分区教程湘教版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7讲 中国的四大分区,第47讲 考点整合,青藏高原,秦岭淮河,旱地,北方地区,京津唐,第47讲 考点整合,大同,大庆,迁安,低,第47讲 考点整合,秦岭淮河,紫色土,上海,第47讲 考点整合,西北地区,第47讲 考点整合,青藏地区,雅鲁藏布江,湟水, 探究点一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比较,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要点探究,例1 2009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47讲 要点探究,(1)归纳图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并说明各类型的分布特点。 (2)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3)概

2、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4)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第47讲 要点探究,解析 仔细读图,由图中的渭河平原、泾河、渭河、西安及水文站判断图中高原为黄土高原地区,南部山区为秦岭。根据图中旅游资源的分布,以帝王陵墓、寺庙、遗址、石刻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分布在北部的渭河平原;以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分布在南部的秦岭山区。分布于两河流上的两个水文站水文特点的比较,着眼于植被覆盖率与含沙量的比较;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治理水土流失,措施在于植被恢复;地堑构造发育形成的渭河平原,受河流影响,水源充

3、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等;图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地理意义众多,可从气候区划、地形区划、流域区划、农业区划、行政区划等角度分类阐述。,第47讲 要点探究,答案 (1)图中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景观)。自然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南部山脉(区);人文旅游资源(景观)主要分布在中部渭河平原。 (2)张家山(咸阳)水文站泥沙含量高(低)。 泾河张家山(渭河咸阳)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南部山地),植被覆盖率低(高),张家山(咸阳)河段比降大(小),流速快(慢)。 (3)主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或三项具体措施)。,第4

4、7讲 要点探究,(4)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5)秦岭,呈东西走向。意义: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暖温带,以南亚热带);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以北为半湿润地区,以南为湿润地区),界线以北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以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第47讲 要点探究,变式训练,读我国某区域图,分析回答(1)(2)题。,第47讲 要点探究,(1)关于图示地区国土整治的正确说法是( ) 山区大量种植茶树、马尾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保塬、护坡、固沟是该地区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平原地区大力发展鱼塘台田模式,可防

5、止低地易涝的问题 增施有机肥、添加熟石灰是有效改良当地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 A B C D,第47讲 要点探究,(2)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该湖边有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滕王阁 B甲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该湖边有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岳阳楼 C由于图中两河流都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容易产生凌汛 D甲、乙两湖周边均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解析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广布,土壤酸性较强,较贫瘠,适宜种植耐酸性植物如茶树、马尾松等;增施有机肥、添加熟石灰等改良当地土壤。乙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滕王阁位于赣江旁。甲是洞庭湖,

6、两湖周边均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图中两河冬季不结冰,无凌汛现象。,第47讲 要点探究,答案 (1)D (2)D, 探究点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要点探究,例2 2010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73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474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图473,第47讲 要点探究,图474,第47讲 要点探究,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

7、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第47讲 要点探究,(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 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_。,第47讲 要点探究,解析 该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能熟悉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熟悉地形、河流、气候等地理的分布和发展变化。高原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高原面河谷农业不同,高原面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选择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种植业

8、,限制因素是热量,而高原东南部本身海拔低,降水丰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黄河、长江、澜沧江,世界自然遗产中的三江并流是指长江、澜沧江、怒江。,第47讲 要点探究,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 生态破坏 (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 黄河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第47讲 要点探究,点评 图解干旱气候特征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深刻影响,第47讲 要点探究,变式训练,2010海南卷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窗户,南面窗户大,屋顶坡度较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要求考生紧紧结合材料,抓住材料中

9、的关键词句,进行逐一阐释。如,“宁夏民居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不设北窗”与当地的气候和风向有关;“南面窗户较大”与光照和气温有关;“屋顶坡度小”与当地的降水有关。结合宁夏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组织相应答案即可。,第47讲 要点探究,答案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温;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阳光,提高屋内温度。,第47讲 要点探究,第47讲 备用习题,1读下图回答(1)(2)题。,第47讲 备用习题,(1)图中甲地是( ) A秦岭 B贺兰山 C阴山 D太行山 (2)与成都平原相比,乙地农业发展

10、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光照条件好 C灌溉条件好 D复种指数高,解析 结合经纬度与海拔高度可以判断甲地为阴山山脉,乙地为河套平原,乙地的光照条件要优于地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而成都平原在水热和土壤方面均优于河套平原。,答案 (1)C (2)B,第47讲 备用习题,2“山顶松槐戴帽,山腰栗林缠绕,山脚果树遍野,山下粮菜成方”,是我国农业专家描述某地农业形态的说法,该地的生态农业可能分布在( ) A山东鲁中山区的五莲县 B. 江西低山丘陵区的太和县 C黑龙江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市 D.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县,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判断出该区域地形属于山地丘陵区,根据槐树判断出该区域位

11、于北方地区。,答案 A,第47讲 备用习题,3吴旗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是我国最早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县之一,也是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在生态建设上,确定了“山顶草灌防护林、山腰坡地经济林、山底沟洼丰产林、荒山荒地防护林、道路村庄美化林、沟坟锁边灌木林”的治理模式。回答(1)(3)题。 (1)吴旗县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石漠化 D盐碱化,解析 吴旗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答案 A,第47讲 备用习题,(2)东汉时期的吴旗,曾经是“水草丰美、羊群塞道”,后来,吴旗县变成了满眼荒山秃岭,群众生产和生活非常困难。使吴旗县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处农牧业过渡地带,降水较多 B. 长期的战乱和无节制的垦荒 C.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 土质疏松,流水侵蚀强烈,解析 长期的战乱和无节制的垦荒,造成森林植被剧减、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产和生活非常困难。,答案 B,第47讲 备用习题,(3)吴旗县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 吴旗县位于洛河上游地区,退耕还林的作用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