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教程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1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5668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教程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教程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教程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教程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教程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教程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教程专题十专题高效总结1节(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 题 高 效 总 结,专题知识整合,史料研习精要,专 题 高 效 总 结,专题要旨概览,专题要旨概览,专题知识整合,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三、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体

2、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俄国民经济的发展。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十一届三中全会

3、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四、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史料研习精要,【史料文本】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信息解读】 图一反映了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图二反映了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重工业增长很快,农业、轻工业增长慢。图三反映了苏联出现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图四反映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史料应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

4、,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3: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4:国家的现代功能包括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和经济服务等,现代国家职能就是纠正市场失灵,促进

5、国家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国家都大幅度扩张了国家管理功能 整理自刘涛中国崛起策 (1)材料1反映的是俄国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材料2中“僵化”的苏联模式?,(3)根据材料3、4和所学知识,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发挥国家和市场机制来促进经济发展的。 (4)综合以上不同社会制度下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先明确“僵化”的苏联模式是指“斯大林模式

6、”,然后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两个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客观评价;第(3)问需要整合材料信息,围绕市场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等方面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从生产关系调整、计划与市场结合等方面作答即可。,答案:(1)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 (2)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存在严重弊端,如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3)使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组织制度化;借鉴社会主义

7、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等。 (4)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史料文本】,【信息解读】 (1)上面的三幅图片都与苏联解体有关。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西方的思想渗透,经济困难,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政策都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2)历史图片是珍贵的历史史料,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而且形象、直观。,【史料应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材料2:(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

8、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经济结构已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苏联的经济改革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向高科技迈进的途径选择上是错误的。第二,对经济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不足。,因此,没有扭转结构失衡和农轻重比例失调的老问题它使消费市场的供应更加恶化这必然加剧人民对改革的失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第三,对国家的财政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对于生产危机的到来和恶化估计不足。 张伟垣主编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材料3:(苏联)党领导的中央指令制度虽然腐化,虽然没有效率,甚至几乎全然麻木,可是它毕竟是一个以控制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如今党的威信既去

9、,一时之间,取而代之的却并不是宪政民主的权力,反而是国中无主的茫然。经济上的解体,加速了政治上的解体;而经济解体之所以发生,却是由政治解体促成的。随着5年一度的“计划”的停止,以及党中央命令的告终,苏联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运作的“全国性”经济体系。取而代之的,只是各个社区、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只要力能为之,便一窝蜂地赶紧坚垒自保、寻求自足。 E.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下卷,请回答: (1)材料1反映苏联国民经济的变化趋势怎样?这一时期苏联的主要领导人是谁? (2)根据材料2、3分析导致上述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 (3)这种状况发展的最后结果是什么?,解析:本题从经济问题入手,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

10、析和概括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1)问准确归纳苏联经济变化的趋势。第(2)问从两个层面(改革方针、政治上)分析经济困难。第(3)问依据第(1)、(2)问可以得出结论。,答案:(1)变化趋势:苏联国民生产的增长率连年下降直至出现负增长。戈尔巴乔夫。 (2)原因:第一,改革方针失误,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器制造业(或答没有注意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不符合时代潮流;没有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以及人民生活与消费需求问题;对财政危机和生产危机估计不足。,第二,政治上,苏共的威信丧失,政治解体促成经济解体。第三,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停止实行,没有出现一个有效运作的经济体系,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 (3)经济动荡引发政治动荡,导致苏联解体。,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