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4345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1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1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1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1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程(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的实行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 ,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 生活十分困苦。,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的道路,第2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基础落实,(1)背景,全面,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 府领导人民完成了 的恢 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 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 后的 国,国内既不能制造汽 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 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优先发展 。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国民经济,农业,重工业,(2)内容,(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第

2、一 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 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 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到1956年。 (2)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 ,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 (3)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 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长春,社会,主义工业化,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重点讲解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相互关 联,不可分割。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 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

3、要 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 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 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 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 不可分割。,2.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 的基本确立? (1)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没收官僚资本,建 立起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2)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 所有制经济。 (3)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者集体 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 居于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建 立起来。,练习1 流行歌曲能反映一个时代发展的主题。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

4、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 巴逃跑了”这是某一时期非常流行的歌曲。 这首歌曲最可能流行于哪一时期 ( )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过渡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 “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好”,这 应该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C项最佳。,C,练习2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 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 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表 明我国建国之初 ( ) 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轻工 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我国仍然是落后的农 业国 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A. B. C. D.

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建国之初我国轻工业仅局限于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而且产量较低,因此不符合史实。材料表明建国初我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 答案 B,二、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政治前提: 制度已经建 立。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 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主要 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国,经济文化,(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

6、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地建 设社会主义。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 跃进”的高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多快好省,特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 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 ;农业 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 了 。 “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 由 统一核算,统一 。 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 了历 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 ,出现了建 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高指标,客观经济规律,公社,分配,超越,混乱,“大 跃进”,

7、3.国民经济调整 (1)方针: 、巩固、充实、提高。 (2)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到1965年,调 整任务基本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 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缺乏 科学长远的规划,且大炼钢铁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资源浪费。人民公社化追求“一 大二公”,违背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 展。由此看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不符 合科学发展观,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调整,概念辨析,练习3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 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 ( ) 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8、.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心 C.反映了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 D.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再认再现能力。 中共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 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 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并 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 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练习4 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 “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 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 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这一 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

9、.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与分 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是“大炼钢铁” 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破坏了社 会生产力。,D,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并 于1967年、1968年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 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调整 (1)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 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提出 思想,国民经济呈 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工农业,1973,全面整顿,归纳总结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左”倾错

10、误 的突出表现 表现在经济建设的高指标,片面追求速度与数 量,如大跃进运动。 表现在急于人为地、盲目地调整生产关系,忽 视客观规律,如人民公社化运动。 6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 为纲,导致十年“文革”出现。,练习5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 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 ) “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 回升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后,严重破坏 了经济,故不符合题

11、意。 答案 D,练习6 阅读下述材料: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 状况(部分),请回答:上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 努力? 答案 (1)现象:1966196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收入持续下降。 (2)原因:“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工厂 停产。 (3)努力: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考点综合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命题视角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报告中表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 将进

12、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然而在建国初的一段时间 里曾出现过急的情况,对比过去,我们可以更好 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航向,深刻思考在什么情 况下要求经济发展之“快”,可使我们得到很多有 益的启示。,尝试命题1 新时期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 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然而如果离开实际盲目求 快就会带来负面影响。早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曾指出:“我们党同六亿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 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 我们都能够做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 忽视现实

13、条件和可 能 按其贯彻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表 明党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决心,A. B. C. D. 解析 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于1958年,在材料 中有明显体现,是由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导致的 后果,而大跃进即是在八大二次会议社会主义建设 总路线提出的背景下出现的。而三年困难是1959 1961年,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于1960年冬提出, 所以带的项首先排除。 答案 A,视角二 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教材重点知识有四:一是“一五”计划; 二是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是中共 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决策;四是“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的教训。 尝试命题2 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 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

14、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 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 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 ),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严重超越了生产 力发展水平 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 B. C. D. 解析 当地干部的汇报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现象,大跃进运动是根据总路线的精神而发动的。所以带的项当排除。 答案 C,视角三 关注新史观 用现代史观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探索性、复杂 性、长期性、曲折性和艰辛性的特点。以现代化 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 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5、的准备与启动(1949 195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 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 (1976年后)。特别关注经济建设的内容。学 会归纳每个历史阶段经济建设的得失,总结经验 教训。关注一些重要年份,如1956、1958、1978、 1992等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年份。,尝试命题3 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解析 联系此前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大跃 进对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60年代初对国民经 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等,综合看待可 得出结论: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既有成就也有 失误。,A,视角四 运用教材史料 本讲教材重要史料有: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 产合作社图;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粮 食产量图;学思之窗中大炼钢铁运动介绍、夸张 的宣传画。 尝试命题4 下面哪一句歌谣不能 反映图片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