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七章节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90488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第七章节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针灸学第七章节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针灸学第七章节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针灸学第七章节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针灸学第七章节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第七章节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第七章节幻灯片(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 第七章,第三节 妇儿科病证,妇人生理: 妇人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冲脉起胞中,前行并行足少阴经上,受先天肾气资助,其又与足阳明会与气街,受后天水谷精微供养,人身先天之气与后天精气皆会于冲脉,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 任脉有“妊养”、“担任”之意,主一身之阴。凡精、血、津液都属任脉总司。,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所谓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1周以上者,

2、又称经早;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推迟1周以上者,又称经迟;连续2次以上月经周期或先或后者,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病因病机】,月经多与肾、肝、脾有密切关系,肾气旺盛,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经血按时而下。,【辨证】,1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辨寒热虚实,2根据全身兼症综合分析病机,【治疗】 基本治疗,(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血海,随证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 三阴交

3、 归来 随证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3)月经先后无定期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随证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其他治疗,【经验介绍】,【附注】,【小结】,【思考题】,月经不调包括几种类型?它们的治法、主方、 方义及配穴如何?,痛经,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胀痛,甚则剧痛难忍,甚或恶心呕吐等,称为“痛经”。,【病因病机】,【辨证】,根据病因、痛势、腹诊、经血等情况辨别虚实。,【治疗】,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

4、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 次髎 随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2)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其他治疗,临床上,痛经发作时多见实证,故治疗当用泻法,旨在通经止痛为主。非发作期,证型多样,当随证而治。痛经发作时,选穴宜少而精,有时单穴即可。针刺操作应反复行针,并长时间留针,获效后还可在主要穴位加用皮内针或在耳穴埋丸,以延长刺激,增强疗效。痛经一般在月经

5、前一周即应开始治疗,每天1次,直到行经后为止。 虚证以补益与通调相结合,治疗重在温养。气血不足者从调理脾胃入手,调补气血;肾虚者温通下焦,选用任脉小腹部穴、脾胃经穴为主,肾虚酌加补肾穴位。针刺用补法,并可用灸。可在关元、气海穴施温和灸或温针灸。非发作期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7壮。,【经验介绍】,【附注】,【小结】,【思考题】,痛经的针灸治法、主方、方义及配穴如何?,胎位不正,1正常胎位:胎位是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正常胎位多为枕前位。 2胎位不正的含义: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为常见。胎位不正如不纠正,分娩时

6、可造成难产。,【病因病机】 妇人以血为本,孕妇气血充沛、气机通畅则胎位正常;若孕妇体虚,正气不足,无力安正胎位,或孕妇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也可使胎位难以回转成正位。,【治疗】,1调节足少阴之气为治疗原则 妇人以血为本,孕妇气血充沛、气机通畅则胎位正常,肾藏精,包含肾阴肾阳,肾的功能正常则气顺血和,胎正产顺。至阴是足太阳经井穴,与足少阴经相连,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纠正胎位的功能。 2艾灸为主的治疗方法 临床用针灸矫正胎位最常用的方法是艾灸至阴穴,或用艾条灸,也可用艾炷灸。除此也可用针刺法、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等。,艾炷灸:用黄豆大艾炷放置于双侧至阴穴,燃至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艾灰,每次灸79壮

7、。 针刺法:取双侧三阴交、至阴。三阴交进针081寸,力求针感循经上传。至阴穴刺o3寸。留针20min,每日 1次,6次为全疗程。也可加用电针,电针接在双侧至阴穴上,通电2030 min。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常用至阴穴,医用激光器功率5mw,直接照射穴位,每侧58min,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3注意针灸治疗时机: 妊娠78个月(3032妊娠周)是转胎的最佳时机,此时孕妇羊水较多,胎头没有固定,有一定活动度。8个月后,儿头固定,胎儿部分入盆,则会影响疗效。过早矫正,胎儿活动度大,还有可能复发。复发率一般在101,如果再次艾灸,仍可有效。产前3周内一般也不宜针灸,以免出现羊水早破,脐带扭曲,胎

8、盘剥离等意外。,【经验介绍】,1熊春华等用至阴艾条灸矫正胎位,用两根艾条点燃后,先在距穴位23cm处进行温和灸,使其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2min后,再施行回旋灸或雀啄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2次,连续2周。共灸治30例,治愈29例,无效1例。(熊春华,等艾灸至阴穴与膝胸卧位法纠正胎位不正30例对比观察。湖南中医杂志1991;(3):23),2李观荣等用艾灸足临泣转胎74例,全部病例均为膝胸卧位转胎失败者,足临泣组27例,至阴组27例,非穴位点组2O例。每天施灸1次,每次30min艾条灸,用穴均为双侧,非穴点组在排骨小头直下3寸处。观察治疗后胎位情况。结果成功率足临泣组大于至阴组(p00

9、5);也同时大于非穴位点组(P001)。(李观荣,等艾灸足临泣转胎74例疗效观察。针灸学报1990;6(3):11),【附注】,1查明胎位不正的原因,以掌握针灸适应症:胎位不正多由产妇腹壁松弛、早产等原因使胎儿在宫腔中活动度过大。或由于腹壁过紧,羊水过少,使胎儿转动不便。此外,子宫或胎儿畸形、肿瘤也可使胎头固定受阻。因子宫畸形、骨盆狭窄、肿瘤,或胎儿本身因素引起的胎位不正,或习惯性早产、妊娠毒血症,不宜用此法。,2针灸矫正胎位的效果 国内大量文献报道,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成功率颇高,一般在719595,明显超过国外资料中的自然恢复率,而且绝大多数于14次即可得到矫正。疗效差异主要与病例的选择、灸

10、治方法、体位、艾灸时间、强度、疗效判断标准等因素有关。 一般说经产妇与初产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胎次在6次以上者,其成功率显著下降。孕妇腹壁过度松弛或过度紧张都会影响疗效。横位成功率高于臀位。艾灸时孕妇感到胎动活跃者效果较好,一般灸后1小时胎动达高峰。针灸矫正胎位简便、安全,对孕妇、胎儿均无不良影响。针灸失败病例可配合作膝胸卧位、外回转等。,【小结】,胎位不正主要通过产科腹部、肛门或阴道检查后诊断。由于孕妇正气不足,无力安正胎位,或气机不畅,使胎位难以回转成正位。 针灸临床多用至阴穴,可用艾灸、穴位激光照射等方法。,遗尿,遗尿是指年满5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不能自行控制

11、,称遗尿。偶见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尿床者,不作病态。,【病因病机】,多因肾气不足,不能固摄,致膀胱约束无权而发生遗尿;或因肺脾气虚,气不化水,脾失健运,以致水湿不行,渗入膀胱,水道无以制约而发生遗尿。病变部位主要在肾,病变性质以虚证为主。,【辨证】,1根据遗尿主症辨证:肾阳不足、下焦虚寒表现为小便清长而频数。脾肺气虚表现为尿频量少。 2根据全身兼症辨证:肾阳不足表现为面色晃白,四肢欠温,腰腿酸软,舌淡,脉沉迟无力。脾肺气虚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气短声怯,大便溏薄,舌淡,脉缓或沉细。,【治疗】,基本治疗 治法:健脾益气,温肾固摄。以任脉、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关元 中极 膀胱

12、俞 三阴交 其他治疗,【经验介绍】,【附注】,【小结】,疳证,病名含义 疳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以致脾胃运化失健,脏腑失养,气液干涸的一种慢性病。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精神萎靡等为特征。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营养障碍性慢性疾病。,【病因病机】 1乳食无度,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感染虫疾:,【辨证】,临床以精神疲惫,形体羸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干枯为主症。凡3岁以下小儿体重比同年龄的正常小儿减轻15者即属本病。 脾胃虚弱:兼见便溏,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虫毒为患:兼见嗜食无度或喜食异物,脘腹胀大,时有腹痛,睡中磨牙,舌淡,脉细弦者。,【治疗】,基本治疗

13、治法:健脾益胃,化滞消疳。以足阳明经穴、胃之募穴及奇穴为主。 主穴:中脘 足三里 四缝 配穴及操作: 其他治疗,【附注】,【小结】,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等,是多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症。本病属中医儿科的“五软”、“五迟”、“胎弱”、“胎怯”等范畴。,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充,神失其聪,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

14、能站立。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病因病机】,【辨证】 主症: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肝肾不足: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脾两虚: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痰瘀阻络: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穴为主。 主穴:百会 四神聪 夹脊

15、悬钟 足三里 合谷 其他治疗,【附注】,1正常月经 月经是指子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月经即开始来潮,到50岁左右,即自行断绝。中间除妊娠及哺乳外,通常每月来潮1次,正常周期为2538天,青春期及绝经期所出现的周期紊乱,若临床无多大痛苦者,不作病论。每次持续37天,出血量以第二三天为最多,每次出血量约为50200ml。,2月经不调的含义 中医妇科中月经不调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月经不调,泛指一切月经病。狭义的月经不调仅仅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但教材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介绍,而经期的异常往往会伴有经量、经色、经质的异

16、常,临证时当全面分析。,素体阳盛,过食辛辣,热伏冲任; 肝郁化火,热扰血海; 月经 久病阴亏,阴虚内热,热扰冲任; 先期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 因而统摄无权, 冲任不固,外感寒邪,血为寒凝; 久病伤阳,影响血运; 月经 久病体虚,阴血亏损; 后期 饮食劳倦,思虑伤脾,化源不足,情志抑郁,疏泄失常; 肝气不疏,血为气滞; 月经先后 肾气亏虚,失其封藏,冲任 无定期 失调,血海溢蓄失常,,(l)月经先期 实热证 :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粘稠。 虚热证 :月经量或少或多、色红、质稠。 气虚证 :月经量多、色淡、质稀。 (2)月经后期 寒实证 :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 虚寒证 :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稀。 (3)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证 :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行不畅。 肾虚证 :月经量少、色淡。,(1)月经先期 实热证:面红口干、心胸烦热、小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