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9761397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00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35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考点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自主学习,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提出: 1956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含义: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 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 3.意义:“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 证。,自主学习,4.贯彻情况,5.经验教训 (1)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2)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概念阐释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双

2、百”方针中“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适用领域分别是文学 艺术和科学研究。“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 家争鸣”也有区别,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 的激烈与复杂;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为学术的全 面发展。,知识归纳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一、两、三” 一个目的:调动人民大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一个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两个层面: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三个阶段:文化繁荣(十年探索时期),文化凋零(“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春天(改革开放新时期)。,主题 “

3、双百”方针 史料呈现 史料1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 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 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 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合作探究,史料2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 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 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 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 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读史指导,问题思考 (1)根

4、据史料1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 提示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现代科技和繁荣文学艺术,更好地为人 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根据史料2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提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史论归纳 一、“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其内涵 1.原因 (1)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因此要调 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中华人民

5、共和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问题当 成政治问题,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的 积极性十分有必要。 2.内涵 (1)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 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2)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更好地为 人民服务。 (4)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长期的建设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二、“双百”方针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义 1.目的:“双百”

6、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 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3.经验教训 历史证明,贯彻“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能够得到发展; 反之,则会出现倒退。因此:,(1)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及继承传统 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的关系是最 基本的。 (2)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 由。,(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7、,以正确的舆论引 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意义 (1)“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1.(2017浙江4月选考,26,2分)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 的出土论到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 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 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 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说明 ( ),考点集训,A

8、.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 C.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D.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 解析 题干所反映的讨论方式体现了历史学研究上的百家争鸣,故C项 正确。A、D两项所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D两项错误;学术争论既 为了澄清事实,也为了还原历史真实,故B项说法错误。,2.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 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 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造

9、进入一个辉 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一现象 ( )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 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 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 术事业,故B项正确。,3.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讲话中指出:“在某一 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 是错误的。”该讲话 ( ) A

10、.倡导了科学文化工作政治化的倾向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打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 D.促使“科教兴国”战略提出,B,解析 根据“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 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 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可知,陆定一反对把科学文化工作政治 化,故A项错误;该内容是对科学文化工作的政策,与政治工作方针联系 不明显,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D项错误。本题选B项。,考点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李四光、华罗庚、钱学

11、 森、吴阶平、邓稼先等。,自主学习,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提醒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是在“文化大 革命”期间,不是在改革开放后。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大批科研机构被拆散, 科研队伍七零八落,大部分科研工作陷入瘫痪。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 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复出并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提出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口号。,(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 事业发展的春天。 (4)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

12、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应当 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 战略方针,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 进行有步骤的改革。 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3.意义 (1)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 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状况是常考内容,一般性的规 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侧重点是军

13、事科技,原因是国际环境紧张,需要加 强国防力量;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侧重点是经济,原因是工作重点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 大成就,主题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影响因素 史料呈现 史料1 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 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 志。 邓小平,合作探究,史料2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 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

14、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 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读史指导,问题思考 (1)据史料1归纳邓小平论述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的重大 意义。 提示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 主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 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

15、国力。,(2)根据史料2分析这次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提示 时代特征:国内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中 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史论归纳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 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的前提。 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 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4.主观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

16、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和 勇攀高峰的精神。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 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2018江苏单科)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 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 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 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考点集训,B,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迁移所学可知,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1970年,我 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均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故 排除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