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758010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神秘夜光杯竟是琥珀雕? 2010年08月31日当今市场中流行着一种颇受世人青睐的玉质酒杯,美其名曰“夜光杯”。原来,这种酒杯是由甘肃酒泉(凉州故地)一带的人们,用该地俗名“酒泉玉”的墨绿色蛇纹石玉石雕琢而成的,精巧别致,莹薄剔透。 其实,夜光杯千百年来都笼罩着浪漫而神圣的色彩,令龙的传人着迷向往:早在西汉,东方朔所著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中已有西王母赠周穆王夜光杯的记载,而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更将这种神奇的器物推崇到了极致。那么,史传的夜光杯到底是“何方神圣”?对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

2、的考古工作者至今没有发掘出令人信服的文物,因此千古传诵的夜光杯迄今为止对我国考古界来说仍是一个谜。 近日,夜明珠研究专家、国际知名玉学者、中科院矿物学博士王春云称,他采用地质学与历史文献结合的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根据夜光、吸附性和香味等特质,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夜光杯的材质不是乳色玻璃,也不是羊脂白玉或酒泉玉,而是琥珀。 本专题文/图 吴聿立 传说西王母曾送周穆王夜光杯 记者:夜光杯这个神奇的器物千百年来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当今学者也做过不少研究,但莫衷一是。甘肃酒泉的“夜光杯”让现代人得到了慰藉,可您却认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夜光杯,且称自己关于夜光杯的研究最近有了突破,请谈一下心得。 王春云:

3、最早记述夜光杯的是西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召见东方朔,让他讲述传说中西王母所说大海中的十洲以及十洲上的种种异物,提到夜光杯便是被西王母当作国礼赠送给西周国王穆天子(姬满)的。据古籍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满于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秦始皇时,西胡献切玉刀,无复常满杯耳。”我对与之有关的古籍记载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杯子材质为“白玉之精”:这点导致现代有很多学者猜测其材质可能就是古代西域的“白玉”或颜色偏过的墨绿色的酒泉玉石,甚至于有人认为是玻璃。由于周代以后夜

4、光杯就在中国历史上俨然绝迹,一直到热衷于西域开发的大唐盛世才重新面世,身处西汉时期的东方朔当然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夜光杯。这也说明:即使在西周时期,夜光杯也是十分罕有和珍贵,而且“白玉之精”在古史上更没有准确描述,所以基本可以肯定这里的材质记载只是猜测,而“白玉之精”也只是谀词;其次,夜光是“光明夜照”这让很多人犯了难:有人猜想可能是能发出荧光的夜光玉或者萤石,甚至有人认为白玉也有能发夜光的特殊品种;再次,夜光杯总是与很强的吸附功能有关,在吸附液体后显得“汁甘而香美”。 夜光杯吸水性强且芳香但不发光 记者:与夜明珠一样,夜光杯的神秘聚焦点是在“光”上。就“夜光”这一点,您能否从地质学的角度阐释一下

5、? 王春云:夜光杯的夜光与夜明珠的夜光一样,都断然不可能是矿物发光所致,理由很简单:自然界矿物的发光,无论是荧光还是磷光,都远远达不到夜光杯或者夜明珠所隐含的“整夜有光、夜夜有光”的基本条件。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夜光杯的夜光也不可能像夜明珠的夜光一样源于对外来光的强烈反射和色散。实际上,这种光应该来自杯体本身产生的透过光,这种透射光与偏红色的火把光、油灯光或者蜡烛光比较相似。因此,当夜光杯斟酒后被月光、灯光或者火光映照,这些光辉透过杯壁与酒色相互辉映,如此而呈现夜光的光彩。 记者:夜光杯的“光”既是来自杯体产生的透过光,那用白玉、玛瑙等矿物雕琢夜光杯也未尝不可? 王春云:由于周朝时白玉、玛瑙等

6、透明度差的矿物的雕琢加工工艺还不能达到莹薄、透光的程度,加上白玉、玛瑙制品可以批量生产而不符合珠宝珍稀的原则,所以不可能是夜光杯的材质。同时,周朝时玻璃杯的吹制工艺尚不成熟,这就否定了其成为夜光杯材质的可能性,而水晶又不具备吸水、芳香的特性。 记者:众所周知,十洲记是志怪小说集,演绎的成分很浓。有没有证实您结论的更为可信的史料? 王春云:在北宋大学者李昉扈蒙李穆等奉宋太宗之命编纂的太平广记中,我见到了该书辑录的西汉东方朔著的十洲记记载的另一个版本:“周穆王时,西戎献玉杯,光照一室。置杯于中庭,明日水满。杯香而甘美,斯仙人之器也。”由于是御用学者奉敕编纂,其可信性应该更高。这里记述的是“玉杯”,

7、而不是“白玉之精”杯,是“杯香而甘美”,而不是笼统的“汁甘而香美”。 由于曾经是千古之谜的香玉已经被我证明就是琥珀,我这里也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杯香而甘美”的“玉杯”就是香玉杯,即琥珀杯。琥珀的吸水性很强,这一特性在各种宝石里十分突出,而且琥珀也有白颜色的白珀品种。 另外,无论是西汉东方朔的“杯香而甘美,斯仙人之器”,还是唐王翰梁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他们描述夜光杯的诗情画意的情景总是与琥珀有关。即便是当代对联“琥珀盏斟千岁酒,琉璃瓶插四时花”、“白玉壶中凝琥珀,夜光杯里斟葡萄”也是将夜光杯与琥珀联想在一

8、起的。 英国后茯琥珀杯或是中国夜光杯 记者:既然您认为夜光杯是由琥珀雕琢而成,那么世界考古界迄今有没有发掘出与之相关的实物? 王春云:欧洲波罗的海琥珀驰名世界。根据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格里马迪博士的研究成果,早在公元前11000年9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欧洲人就已经开始制作粗糙的琥珀串珠和护身符。随后,在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期一直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琥珀交易和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琥珀贸易之路也不断延伸,影响着欧洲好几个著名的古老文明,如英国的威塞克斯文明、希腊的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奥地利的哈斯达特文化与意大利的伊特鲁利亚文化等,考古学家也在这些地方发掘出了一些相关文物。

9、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21年,考古学家在英国布莱顿附近的古墓穴中发掘出了后茯琥珀杯(Hove cup)。后茯琥珀杯杯体由一整块血红色琥珀精雕细刻而成,内外抛光非常均匀,直径大约9厘米,有一个小把手,杯口处还有8个漂亮的小圈。表面已经出现裂缝,但整体保存完好。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嫣红色的光芒,显得夜光闪烁;杯中血红色琥珀也显得晶莹灵动,仿佛盛了满满一杯醇香醉人的葡萄酒。这大概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生动写照。 后茯琥珀杯的制作年代为铜器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晚商时期,靠近西周早期,略早于穆天子西游的年代。 记者:如果说英国布莱顿附近的古墓穴中出土的后茯琥珀杯就是中国的夜光杯的话,这就有疑问了:波

10、罗的海琥珀是何时进入中国的西周时就有了吗? 王春云:早在1921年,中国当代地质学家章鸿钊在对中国古代地理志书山海经的研究中,根据清代学者郝懿行的“遗玉即瑿玉,琥珀千年为瑿”,证明山海经记述的遗玉就是来自西域、来自波罗的海的琥珀;同时证明山海经记述的“佩之无瘕疾”的“育沛”来自泰西名“阿姆勃(Amber)”和希腊语“哈尔巴(Harpax)”的音译,因此就是现在的“琥珀”。章鸿钊先生由此证明,欧洲波罗的海琥珀早已在周代就已输入中土了。 酒泉“夜光杯” 依然值得收藏 记者:酒泉蛇纹石“夜光杯”如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夜光杯,是不是收藏价值就不高了呢? 王春云:甘肃酒泉的蛇纹石玉石被用来琢磨和雕刻“夜光

11、杯”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2006年5月20日,酒泉的“夜光杯”还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事实表明,酒泉的“夜光杯”生产本身已经进入了历史,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如今,酒泉的“夜光杯”产品已经遍及甘肃全省,远销全国,以其特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正在光耀神州。 因此,酒泉产的这种“夜光杯”肯定值得收藏。收藏这样的“夜光杯”,不仅可以品味历史的内涵,体味物质文化抑或非物质文化的底蕴,还可以体味一下人类探索自然和历史时的沧桑感和艰辛沉重感,思考一下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夜光杯之不同见解 赵松龄(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对于夜光杯的夜光之产生,迄今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

12、法是玉器自然发光,尤其是夜间自然发光,而不受人工因素所支配;另一种说法是玉器不会自然发光,而是在灯光照射下发光。尤其是在夜光杯被加进酒以后,再摇动酒杯,灯影就随着杯与酒一起闪动,产生发光之效应至于夜光杯究竟用的什么原料?看法不尽一致。如有的学者认为用的是新疆昆山玉中的“羊脂白玉”但据甘肃省地质学家的研究,生产夜光杯所用的原料为酒泉玉。 栾秉璈(中国宝玉石协会前副会长):有人用酒泉岫玉制成冒牌夜光杯在市场上销售。其实,夜光杯为“白玉之精”(羊脂玉)制成,原料并非酒泉岫玉,且岫玉夜间也不会自行发光。西域夜光杯,既然“光明夜照”或“光照一室”,那么这种特殊的“白玉之精”,无疑就是夜明珠之属。 王宏凯:这种夜光杯,是由居住在中国西北的伊朗语系民族进献的,是用埃及雪花石膏制作的乳色玻璃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