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89572455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求知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知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上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时至今日,竟然还有人企图篡改甚至抹煞(sh)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而一年一度的公祭,正是为了诅(z)咒杀勠,提醒人们应以史为鉴,珍惜和平。B. 韩愈、李贺惯用奇字僻句、险韵拗(o)调,使诗的意境嶙峋峭跋,阴森幽邃(su);而晚唐诸人之作,则在秋花晚香、落日残月中寄寓萧瑟冷落的式微之感,令人唏嘘。C. 近日,一篇题为“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称,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某非处(ch)方药不具备治愈(y)白内障的功用,商家涉嫌虚假宣传。D. 铁骨铮铮(

2、 zhng)的梁漱溟先生通过书信与师友交流,或建言献策,或奖掖后学。从一封封书信中,我们看到了这位永不迷惘(wng)的老者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A项,杀勠(戮) B项,拗(o)调(ni ),峭跋(拔) C项,处(ch)方(ch)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次彷徨在古域阙上,倚栏杆处,任那杨花柳絮纷纷扬扬随意拂面,静听春的韵律,萦绕故国女墙,袅袅余音,不绝如缕;【甲】漫步在灞桥两岸,俯仰之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落叶,寒鸦数点,预报着这又将是一个摇落情思的悲凉季节。许多年来。踏在半裸着秦砖汉瓦的黄土地上,遥望着西风残照中隐约的城墙映入水面,

3、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脚下的这片黄土能孕育出中国历史上最强悍雄盛的几个帝国周秦汉唐?【乙】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洲(杜甫”秋兴八首为什么凡是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屡屡选中这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丙】我深信故国的流风余韵在何处还可以寻觅得到?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彷徨 B. 不绝如缕 C. 俯仰 D. 流风余韵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 B. 【乙】 C. 【丙】【答案】2. A 3. 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选项

4、A,“彷徨”和语境不符,对应下文的“漫步”,应用“徜徉”一类词语;选项B,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选项C,俯仰:一低头,一抬头的工夫。形容时间极短;选项D,流风余韵:前代流传给后世的风雅韵事。故答案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考生要注意文本标记的几处标点符号,要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选项C,【丙】处语句是“我深信故国的流风余韵在何处还可以寻觅得到”没有问的语气,问号应改为句号。故答案选C。【点睛】正确使用词语

5、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当睁只眼闭只眼的“差不多先生”,还是做敢于亮剑的“啄木鸟先生”,不仅关乎党性原则,更关乎个人作风,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可以休矣。B. 我市挂牌了“新三板”电商企业“温都猫,先后与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企建立战略伙件关系,在产品销售、平台建设、用户开发等方面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C. 古镇在整治完里

6、弄的脏乱差环境后,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设计团队将老城区延续至今的传统习俗融入里弄生活环境,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弄堂文化,使古镇平添了许多风情。D. 作为一名干部,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其实质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一种不作为、不担当的官僚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A,语序不当,应是“不仅关乎个人作风,更关乎党性原则”;选项B,结构混乱“了”改“的”;选项C,中途易辙,“古镇在整治完里弄的脏

7、乱差环境后”应改为“在古镇整治完里弄的 脏乱差环境后”。故答案选D。5.根据下面的文字,给“女书”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字)女书流传在我国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潇水流域,当地有“一语二文”现象,即当地人说同样的话,却写两种文字:男人写端庄的方块汉字,实人写青美的斜体女书。江永的女性通过创造、使用专属于自己的文字而拥有了话语权。她们既可以“我写”。也可以“写我”。女书是表音文宇,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其基本字只有390个左右。字符虽少,但基本可以完整地记录当地汉语方言。女书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囗囗。【答案】示例1:女书是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的表达湖南江永方言的女性专用

8、的表音文字。示例2:女书是湖南江永女性专用的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的表音文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对材料进行特定组合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对语句的撷取、组合,以表现事物本质的特点。先阅读材料,从中找出重点语句。题目要求给“女书”下定义,那么,材料中对“女书”的说明就是关键内容,其他则是次要的。因此,材料中的第5句是重新组合的核心内容。将这句话的一些可有可无的修饰语,如“其基本字只有390个左右。字符虽少”删去,再结合第1句中“湖南省永州” “女人写青美的斜体女书”和第2句中“使用专属于自己的文字”等信息就可以概括了。这句话中的“她们既可以“我写”。”“也可以“写我”。等语

9、,与“女书”的本质特点没有关系,因此删掉。本句的重要信息是“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湖南江永”“女性专用”“表音”,最后采用“女书是的表音文字”的句式。6.下面语段是从哪四个角度来解说“物联网”的?请简要概括,每个角度不超过 5 个字。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美国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智慧地球”的战略,从而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追捧。所谓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道路、桥梁、隧道、建筑、供水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运行特定的程序,从而达到远程控制的一种网络。它具有“网络化”“物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

10、。要实现物联网,首先离不开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其次,传感器技术也是关键所在,它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除此之外,物联网还需要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有力支持。(1)_(2)_(3)_(4)_【答案】产生背景(成因),定义(概念、内涵),基本特征,技术支持。【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要求概括材料解说“物联网”的四个角度。答题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内容。该段材料谈论的话题是“物联网”,逐句理解,然后分析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理解“物联网”的。第一句“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交代“物联网”

11、产生的背景。第二句“所谓物联网,就是”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内涵。第三句“它具有等基本特征”,概括评价其基本特征。第四句“要实现物联网,首先离不开的有力支持”强调“物联网”的技术支持。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笙的前身是“和。“和,甲骨文写作,左边表示形,如同笙的样子,右边的“禾”字表示读音。“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作为乐器的“笙”,通“生长”的“生”,有万物生发的意思。笙斗就像大地,簧片像种子,笙苗就像生长出来的万物。当我们演奏笙的时候,一呼一吸好似一阴一阳,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这说明

12、了笙与道家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同一性。齐物论中讲到了“地籁”“人籁”“天籁”三位一体的和谐观念,“籁”字也是笙的名字。笙发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恰恰蕴藏着天地间万物欢歌的含义。笙可以中和那些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独奏的时候,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合奏的时候,若个性过分夸张,反而让彼此间无法交融。有了笙,这种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笙的每一个音,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这种多音组成的传统和声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可以补偿合奏中缺失的频段,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圆融。二胡的滑音,唢呐的嘹亮,鼓的高亢,十面埋伏里一把琵琶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这些音乐表

13、达对于笙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笙是簧片乐器,这种发音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但笙奏出的音乐虽然直接但不僵硬,可以委婉但决不谄媚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笙的这种音乐之美,恰恰是庙堂之气与君子之义的绝佳表现: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习惯用一种有节制的优雅姿态来抒发内心的感情。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处置,或许就是我们祖先面对无常人生的淡定和从容。清朝人评价姜夔的词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唐代游春台诗中亦有“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这里的凤凰,指的就是笙。笙声为“清”,而“清”是中国独有的美学概念。诗文要“清丽”“清奇”为人要“清雅”“清心”。18世

14、纪时,笙传到欧洲,但在那之后产生的手风琴和口琴却没有什么清的音色。原因在于笙的结构。笙片就有了一层用五音粉做的防锈涂层,演奏时,涂层也在震动,细小的铜粉和石粉也在摩擦共振,于是产生了类似于管风琴的声响。周礼中笙师原是一个官名,被誉为“五音之长”。小型民族乐队、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甚至“丝绸之路”乐团,大都由笙来校定音准。在为笙校音时,要进入一种极为平静的状态,观察音与音之间是否相和,簧片在呼与吸之间是否平衡,找到一种最大限度的和谐这样一攒笙调下来,通常要几个小时。这同时是一个正心调性的过程。经过深度沟通之后,人与笙之间的距离更近,达到一种合二为一的状态。心无挂碍,人器合一,只听到那“中正平和”的

15、笙音,带着我们深深地向往飘散到无边的天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笙所具有的美学精神,不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的先民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选自2017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笙”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A. 笙融入了道家的“阴阳”理论和“天人合一”观念,其发音象征着“天籁”“地籁”“人籁”三位一体,和谐交融。B. 笙是簧片乐器,发音原理简单,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因而在音乐表达上比不上二胡、唢呐、鼓和琵琶等乐器。C. 笙能产生和管风琴相似的声响,是因为演奏时其内部震动的防锈涂层带动铜粉和石粉摩擦共振,这是口琴不具备的特点D. 笙奏出的音乐直接面不僵硬,委婉而不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能使个性鲜明的器乐合奏的香乐更加丰满圆融。8.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甲骨文的“和”取象于笙这件乐器,“笙又通“生长”的“生”,这说明在中国先民心里,“万物生发”与和谐圆融紧密相关。B. 心无挂碍,人器合一,是校音的理想境界;给笙校音的过程,不仅是寻求不同乐器间乐音和谐的过程,同时也是修养自身的过程。C. 笙在乐团合奏中可以中和其他乐器的乐音,因为笔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每个音,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D. 笙作为民族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其乐音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