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5591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说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复习(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 说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骈文,提倡秦汉散文艺术。二、词译和句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1、 故:所以2、虽:即使3衹:只,仅;4骈:并:5称:著称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或:有时;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两处“食”均同“饲”,喂。3才美:才能和优点4不外见:通“现”,表现。5等:等同,一样;6安:怎么7、尽:吃尽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2 尽,竭尽 3 材才能、才干4 执策: 马鞭5、临

3、:面对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3、 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昧无知的统治者。2、主旨概括: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3、本文通篇不离马,难道仅仅只是写千

4、里马吗?马说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4、请用一个词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外境。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怀才不遇。作者把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而以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借千里马的遭遇集中抨击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5、之情。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了什么问题?“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千里马的才能发挥依靠伯乐。所以伯乐更重要,因为没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6、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以食马者的讽刺7、 成为千里马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人才?)(1)良好的资质(2)后天的努力(3)把握机遇4、遇到伯乐8、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多出人才?谈谈你的人才观。当今社会需要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如果你是人才,除了有丰富的知识以外,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当然毛遂自荐的推销自己,找机会展示自己也很必要。如果你是伯乐,也要积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