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学初高地理衔接教材试题(附答案)$825488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50477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学初高地理衔接教材试题(附答案)$825488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学初高地理衔接教材试题(附答案)$825488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学初高地理衔接教材试题(附答案)$825488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学初高地理衔接教材试题(附答案)$825488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学初高地理衔接教材试题(附答案)$825488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学初高地理衔接教材试题(附答案)$82548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学初高地理衔接教材试题(附答案)$825488(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

2、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

3、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

4、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

5、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

6、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

7、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地理基本概念。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地理

8、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所谓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

9、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第一章 地球(经纬网)一、地球仪1.概念: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2地轴和两极(1)地轴:(假想的)地球的旋转轴。(2)北极: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3)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3.纬线和纬度:(1)纬线的概念: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点:纬度相同的纬

10、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 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3)纬度:线面角,即该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赤道是0纬度,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为90,即南极点。(4)特殊的纬线:0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是北极点,南纬90是南极点; 23.

11、5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5是北回归线,南纬 23.5是南回归线; 66.5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5是北极圈,南纬66.5是南极圈。4.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的线为经线20W160E70E160E20W110WW东半球西半球W(2)经线的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 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3)经度:两面角

12、,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间的夹角. 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经度共360,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东西经度各为180,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4)几条特殊的经线 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东西半球的分界线5. 观察经纬网,分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区别:经线纬线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圈,且都不平行自成圆圈,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自赤道向两极渐短度的划分概念给经线标

13、注度数给纬线标注度数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实质本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本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表示标明东经(E)或西经(W)标明北纬(N)或南纬(S)主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作用划分半球200W 1600E为东半球1600E200W为西半球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纬度划分定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纬度越高,经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越小定位置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14、,可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定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纬线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各条纬线的长度相等,经线长度不等 D20W以东和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小试牛刀】某地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北侧是北寒带,南侧是北温带,该地的地理坐 标是( ) A. 20W,66.5N B. 20W,23.5N C.160E,66.5N D.160W,23.5N二、经纬网的用途1.确定地理坐标(1)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一般来说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减的为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北递减的为南纬。如图:做法:箭头指示法图示说明: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2)方格状的经纬网地图及判断方法 【例2】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代号)【小试牛刀】下列四个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