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30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8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春市第九中学宜春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西游记 ,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 ,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 ,其余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 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 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 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

2、风 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 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 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 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 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 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 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

3、形成的艺术独创 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 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 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 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 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

4、气而欣喜于 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 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 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 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 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 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 争、爱情、政

5、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 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 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 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 1. 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 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 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 越来越紧密。 C. 到

6、了神魔小说西游记 ,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 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 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 个人风格的印记。 B. 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 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 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

7、,它们都来源于神佛 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 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 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 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 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 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 孙悟

8、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 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 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

9、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C 项强加因果。 ( (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 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 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 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 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

10、切。十几年前“下海” 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 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 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 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 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 多人都

11、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 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 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 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

12、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 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 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 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 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

13、。恰好,老人的 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 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 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 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 ,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 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 ”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 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

14、家?老周长长吁 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富 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4. 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 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 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 “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 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 也自然引出了

15、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 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 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 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 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5. 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 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 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 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答案】4. BE 5. 重情义,热心助人。敢作敢为,有社

16、会责任感。理智冷静,善于保 护自己。 6. 赞同老周:老周既要救人,又设法避免惹上麻烦,这是社会环境逼他如此,老周这样做,既 善良又有理性。老周既救了人,又没惹上麻烦,不论手段如何,结果是最理想的。 反对老周:抢救生命第一,容不得犹豫、拖延;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应该有附加条件。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 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 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 项, “没有 什么区别”错误, “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 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E 项, “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 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 “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 表明这种身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