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25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0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渤海高中渤海高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一语文学科试题高一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2018 年 2 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倚天 屠龙记 )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 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 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 领主给予的一

2、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 在游侠列传中说,侠,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 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 “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 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 ,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 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思仇” ,如王

3、家卫电影东邪 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 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 ,而是,做这 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 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 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 村民们说, “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 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

4、蒙面侠佐罗 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 , 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 梦想。如果说鹿鼎记 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而笑做江湖 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 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 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 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

5、,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 复仇者联盟 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 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 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 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 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 光明日报2018 年 1 月 17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

6、此伟大, “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 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 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 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 文章将中国

7、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 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 之处。 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 区别。 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 禁”观点。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 希望。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8、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 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 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 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属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 ,而“侠 并非真有如此伟大” “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 属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 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 属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

9、存在”与 “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 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 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如本题的 B 属张冠李戴;C 属强 加因果;D 属曲解文意。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 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

10、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 项结合全文 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 “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 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 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 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A 项 A 不能 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 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

11、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忆白石老人 艾青 1949 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 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 老人一生都很勤奋,木工出身,学雕花,后来学画。他已画了半个多世纪了,技巧精练,而他又是 个爱创新的人,画的题材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没有看见他临摹别人的。他具有敏锐的 观察力,记忆力特别强,能准确地捕捉形象。他有一双显微镜的眼睛,早年画的昆虫,纤毫毕露,我 看见他画的飞蛾,伏在地上,满身白粉,头上有两瓣触须;他画的

12、蜜蜂,翅膀好像有嗡嗡的声音; 画知了、蜻蜒的翅膀像薄纱一样;他画的蚱蜢,大红大绿,很像后期印象派的油画。 他画鸡冠花,也画壮丹,但他和人家的画法不一样,大红花,笔触很粗,叶子用黑墨只几点;他画 丝瓜、窝瓜;特别爱画萌芦;他爱画残荷,看看很乱,但很有气势。 他也画山水,没有见他画重峦叠嶂。多是平日容易见到的。他一张山水画上题:“子用自家笔 墨写山水,然人皆以余为糊涂,吾亦以为然。白石山翁并题” 。印章“白石山翁” 。 后在画的空白处写“此幅无年月,是予二十年前所作者,今再题。八十八白石”,印章“齐大” 。 事实是他不愿画人家画过的。 我在上海朵云轩买了一张他画的一片小松林,二尺的水墨画,我拿到和

13、平书店给许麟庐看,许以 为是假的,我要他一同到白石老人家,挂起来给白石老人看。我说:“这画是我从上海买的,他说是 假的,我说是真的,你看看”他看了之后说:“这个画人家画不出来的。 ”署名齐白石,印章是 “白石翁” 。 我又买了一张八尺的大画,画的是没有叶子的松树,结了松果,上面题了一首诗:“松针已尽虫 犹瘦,松子余年绿似苔。安得老天怜此树,雨风雷电一起来。阿爷尝语,先朝庚午夏,星塘老屋一带 之松,为虫食其叶。一日,大风雨雷电,虫尽灭绝。丁巳以来,借山馆后之松,虫食欲枯。安得庚午 之雷雨不可得矣。辛酉春正月画此并题记之。三百石印富翁五过都门”,下有八字:“安得之安字 本欲字” 。印章“白石翁”

14、。 他看了之后竟说:“这是张假画。 ” 我却笑着说:“这是昨天晚上我一夜把它赶出来的。 ”他知道骗不了我,就说:“我拿两张画换 你这张画。 ”我说:“你就拿二十张画给我,我也不换。 ”他知道这是对他画的赞赏。 这张画是他 70 多岁时的作品。他拿了放大镜很仔细地看了说:“我年轻时画画多么用心呵。 ” 他对自己的艺术是很欣赏的,有一次,他正在画虾,用笔在纸上画了一根长长的头发粗细的须, 一边对我说:“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 ” 他挂了三张画给我看,问我:“你说哪一张好?”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你懂得。 ” 我曾多次陪外宾去访问他,有一次,他很不高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外宾看了他的

15、画没有称赞他。 我说:“他称赞了,你听不懂。 ”他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来。 一天,我去看他,他拿了一张纸条问我:“这是个什么人哪,诗写的不坏,出口能成腔。 ”我接过 来一看是柳亚子写的,诗里大意说:“你比我大十二岁,应该是我的老师” 。我感到很惊奇地说:“你 连柳亚子也不认得,他是中央人 政府的委员。 ”他说:“我两耳不闻天下事,连这么个大人物也不知 道。 ”感到有些愧色。 我有几次去看他,都是李可染陪着,这一次他说最近有人从香港来,要他到香港去。我说:你到 香港去干什么?那儿许多人是从大陆逃亡的你到香港,半路上死了怎么办?”他说:“香港来人, 要了我的亲笔写的润格,说我可以到香港卖画。

16、”他不知道有人骗去他的润格,到香港去卖假画。 最后一次我去看他,他已奄奄一息地躺在躺椅上,我上去握住他的手问他:“你还认得我吗?” 他无力地看了我一眼,轻轻地说:“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艾青。 ”他很少说话,我就说:“我会来看 你的。 ”他却说:“你再来,我已不在了。 ”他已预感到自己在世之日不会有多久了。想不到这一别 就成了永诀。 他逝世时已经九十七岁。实际是九十五岁。 4.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引出下文与白石老人的交往。 B. 白石老人不满意外宾看过他的画作后没有“伸出大拇指”称赞他,其虚荣心由此可见一斑。 C. 白石老人坚持“用自家笔墨写山水”,体现出他对艺术独创精神的追求。 D. 本文记叙了“我”与白石老人的交往经历,字里行间透露着怀念和崇敬之意。 5. 艾青塑造了一个“天真”的艺术大师的形象,白石老人的“天真”体现在哪些小事上?请加以概 括。 6. 艾青说:“当我们熟视了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