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15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9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十中南昌十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卷高一语文试题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颤动(zhn) 象弭(m) 归聘 (pn) 雨雪霏霏(y) B. 袅娜 (nu) 蕈菌(tn) 愆期(qin) 自我徂尔(c) C. 酣睡 (hn) 混沌(dn) 猃狁 (xin) 蓊蓊郁郁(wng) D. 延伫 (zh) 揽茝(chi) 谣诼 (zho) 咥其笑矣(x)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 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

2、记忆“统读字” ,形似字注意 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颤动(chn);B 项,蕈菌(xn);D 项,揽茝(chi)。故选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幽僻 沧茫 弥望 迁延顾步 B. 杂糅 嬉游 规距 揠苗助长 C. 落寞 嫉妒 点缀 疏疏朗朗 D. 敛裾 葱茏 绿州 博闻强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 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 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 A 项, 沧

3、茫苍茫;B 项,规距规矩;D 项,绿州绿洲。故选 C。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古诗文作品变得炙手可热,广受欢迎。 B. 许多人不了解抑郁症的危害,又怕得了这种病殃及家庭、工作和声誉,讳疾忌医,心存侥幸, 以致延误病情。 C. 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这部长篇小说的初稿。 D. 季羡林先生虽已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令人 们永久回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 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炙

4、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合语境,望文生义;讳 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拒绝医治;夙兴夜寐:形容勤劳;平易近人也可指文字浅显。故选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囚绿记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的缘 故。 B. 米芾是北宋著名书画家,擅长水墨画,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菊 竹无所不画。 C. 某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周边游前十目的地依次为杭州、嘉兴、宁波等,其中,拥有西湖、 宋城等众多景区的杭州成为消费者周边游的火爆。 D. 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并出台了一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

5、污染和 大气污染,希望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 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结构混乱, “原因是的缘故”句 式杂糅,删去“的缘故” ;B 项,结构混乱“包括无所不画”句式杂糅,删去“包括” ;C 项,搭 配不当,”火爆”改为”首选” 。故选 D。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 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 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

6、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 此题选项 AB 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5.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留学生” 词是由日本人创造的。唐王朝时,日本政府 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 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不能在中国停留时间过长, 日本政府从 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 。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后 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 “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与他们一起回国。后来, “留学生” 一词一直沿用。现在凡是留居外国进行学习的学生, 称作“留学生” 。 A. 这个 为了 所以 仍然 所谓 都 B. 一 / 于是 同时 / 又 C.

7、 这个 希望 所以 同时 / 都 D. 一 为了 于是 仍然 所谓 又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关联词语,答题时注意分析 句子之间的关系,句中“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表目的,用“为了” ;强调的是“停留” ,用 “仍然” ;和前面的“所谓”照应,用“所谓” ;和前面的“凡”照应,用“都” 。故选 A。 6.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雅”分“大雅”和“小雅” ,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 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

8、事 诗,全诗 357 句,1785 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 C. 楚辞是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的,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 歌总集,它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D.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 的英雄气概” 。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 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 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 A 项,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B 项, 离骚是第一部长篇抒 情诗;C 项, 楚辞是浪

9、漫主义诗歌总集。故选 D。 7.下列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令爱今年能考取大学,多亏老师们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非常感谢。 B. 李老师,全椒中学高三(17)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C. 兹介绍我校刘佳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接洽为荷! D. 虽数次莅临朋友的酒席,恰时令不对,未能品尝此佳肴,实为遗憾!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 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项, 令爱,尊称对方女儿;B 项, “赏识”用在上对下;C 项, “莅临”为尊

10、称,不用于自己。故选 C。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 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 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 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 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 之所厚。 8.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 B. 竞周容以为度

11、 周容:苟合取容 C. 忳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 D.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 9.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B.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D.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屈心而抑志兮 B. 以此下心意 C. 回朕车以复路兮 D. 伏清白以死直兮 11. 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方圜之能周兮 B. 共事二三年 C. 偭规矩而改错 D. 可怜体无比 【答案】8. D 9. A 10. D

12、11. C 【解析】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 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题中 D 项,穷困:不得志,走投无路。故选 D。 【9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 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 ,平时注意积累。题中 B 项, “奄奄”通 “晻晻” ;C 项, “取”通“娶” ;D

13、 项, “郁邑”通“郁悒” 。故选 A。 【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题中 D 项,为死, 动词的为动用法,其他三项为使动用法,使屈;使下;使回。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 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 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 A 项,方圜:古义, 方和圆,方枘和圆凿;今义,周围,周围的长度和宽度。B 项,共事:古义指一起生活;今义, 指一起工作。D 项

14、,可怜:古义指可爱;今义:指值得怜悯。故选 C。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参考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 辱骂晚上又丢官。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 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 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 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

15、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 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 够互相配,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 节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 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

16、,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 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 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 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 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 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 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 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