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021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3796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02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02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02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02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02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0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02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命题人:王景泉 校对人:王景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题3分,共9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互促进,有利于文学的发展,也有利于批评家和作家共同成长。这种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传统,一度是文学活动的重要促进力量,文学史上不乏批评家与作家共同成长的典型案例。19世纪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与果戈理之间的砥砺前行,中国的文学理论家茅盾和作家姚雪垠之间的相互促进,都是文坛佳话,广为传颂。这种优良的传统面临着失落之虞。究其原因,社会环境、文学体制、评价机制,各种

2、因素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是外在的文学生态对批评家和作家文化心态的影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种物质利益诱惑巨大,很大程度上导致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浮躁心态。如此一来,批评活动很多时候就缺少了批评家与作家沉潜之后的冷静、深入与真诚,而变成千篇一律、千面一孔的表扬与颂赞,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砥砺少而又少。发扬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传统,首先需要保持对文学的虔诚之心。无论是批评还是创作,他们的对象都是文学,都是基于文学的基本规律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批评家和作家都应葆有专业精神对待这种文学活动,切不可将其作为获取名利的工具。其次,需要保持“同情之理解”。作家与批评家的互促

3、共生关系,要建立在最基本的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批评的目的,不是一味地吹捧,也不是刻薄地挑剔,而是基于对作家作品本身以及时代文学思潮客观公允的评价和定位。文学批评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因此,批评家在从事批评活动时应格外慎重,对作家作品给予足够尊重。对于作家而言,批评家以其专业理论视野观照文学作品,会有其独到之处,他们常能发现作家未能达到的重要视角与表现深度,促动作家挖掘自身创作的更多可能性。再次,需要保持“距离式观照”。作家与批评家虽是共生互动关系,但需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批评家和作家都是创作的主体,只有保持主体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创作的独立价值。批评家和作家,在生活

4、中可以是朋友,相互了解与熟悉固然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对批评的认知与吸纳,但面对文学时,拉开适当距离,才能保证审美评价与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需要保持“超越性情怀”。批评家在批评具体的作家及其文学作品时,要以更加高远的文学视界,对作家的创作进行全面的解读,进而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拓开更加宏阔的境界和格局。从作家角度而言,具备超越性的情怀,不仅能够发现其中可以借鉴的真知灼见,而且善于在其上触类旁通,生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无愧于一个时代的文学杰作。(摘编自韩传喜批评与创作当相互砥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社会环境、文学体制等多原因导致文

5、学评批和创作互相砥砺这一优良传统即将丢失。B. 文学批评的目的不只是一味地赞美、挑剔,更是对文学作品公允客观地评价、定位。C. 对文学保持虔诚之心是发扬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相互砥砺这一传统的基础。D. 作家可以凭借批评家的真知灼见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拓开宏阔的境界和格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围绕“批评与创作应当相互砥砺”这一中心,文章逐层地分析了发扬这一传统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B. 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能拉开适当距离,就能保证审美评价与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C. 文章采用古今中外两个事例论证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相互促进的好处,事例典型,具体有力。D. 文中使用“

6、一度”、“真正意义上的”、“一定程度”等严密的修饰语,避免了表达的片面化、绝对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文学理论家茅盾对作家姚雪垠的指点帮助,他在文学上就不可能有所建树。B. 批评家和作家都不可将文学作为获取名利的工具,这就要求他们尽可能排除外在的利益诱惑,为时代文学负责。C. 如果作家尊重批评家,吸纳和运用批评理论,就会对自身文学创作的提升与拓展起到很大的帮助。D. 批评家和作家都保持“超越性情怀”,才有可能继续发扬“批评与创作相互砥砺”的优良传统,实现批评家和作家的相互砥砺共同成长。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4分)大荒之中有山李骏虎

7、丁酉中秋,与几位好友相约来到长白山。穿行于中秋的“大荒”林海之中,我才体会到什么叫作“人在画中游”:一片白桦树展开的银色背景上,突然用丹青描绘出一株绿到发蓝的松树,这样美到极致的国画图景,不时从眼帘映入心灵,仿若身临仙境;而在松林染黛的山坡,又乍然涂抹上几道亮黄的落叶松和绛红的枫火,让人从国画山水穿越到现代抽象油画里,如此大开大合,妙不可言。海拔随着盘山路上升,林木开始稀疏,在如烟似雾的茅草地的远处,那些落尽叶子只剩一身银光闪闪的鳞片、又虬枝盘结的岳桦,如千万条探爪游龙,争相飞升,又似海中珊瑚,随波摇曳。然而,海拔继续上升,在只有衰草包裹再没有一棵树木的山峰,长白山脱去霓裳准备去天池沐浴,裸露

8、出他巨人般的肌体,一切都纤毫毕现而全无荒凉面貌,正是因为覆盖着他的健硕躯体的,还有一层厚实的黄绿相间的草甸,是所谓高山苔原。长白山,辽代之前称太白山,传说太白金星有一面宝镜能鉴美丑,天帝有二女,借来宝镜比美,略逊的那一个恼羞成怒,甩手将宝镜掷下尘埃,落于太白山峰顶化为天池。这样说来长白山是沾染了仙家之气的,而世人想一窥天池宝镜,要讲缘分,更要看天意。我们来的前一天,雨雾迷蒙道路封闭,谁知睡了一夜就秋气清爽、阳光照耀到要喷防晒霜才好上山,于是趁大好晨光早早动身登山。第一次登顶就将天池一览无余,大家都在相贺,而我却没有多么兴奋,大概因为天池的水太寒冷了,冷到水波不兴凝结如晶;大概因为天池的水太蓝了

9、,像一颗十平方公里的蓝宝石,让凡人不敢动心;大概因为天池周围没有草木,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蓄满了水,没有树木掩映小草盈岸;大概是因为池边兀立的黑黢黢的火山岩怪石高耸,如同面目狰狞的四大天王守护宝镜,令人畏惧。转过身来俯瞰群峰,我更对一览无余气象万千的山势云气感兴趣。站在观景台上,背对天池,俯瞰来时随着海拔渐次变化的植被,依稀可见苔原将尽处,稀疏的塔松、冷杉遍布,仿佛沙场秋点兵。下得山来,寻路到天池南坡,只见一片莽莽苍苍的密林,我等“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豁然开朗,有条溪水自夹岸的衰草和落叶松林幽幽流出,水寒而清浅。冷冷的波光中倒映着落叶松林,我从未想到落叶松在秋天里会是这样的

10、绚烂,作为笔挺的乔木,它们高大而密集,树冠在秋天里变得金黄,层叠相连,像展翅的凤凰将煌煌大羽伸展到一碧如洗的蓝天里去。我因为前两年写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这部书要从东北沦陷开始讲起,每次走在这块绚烂的黑土地上,我都觉得她是神秘的,像地底火山一样奔涌着热流。在所有的抗战歌曲中,松花江上是最能让人从悲伤中产生激愤,又从激愤中唤起勇气和力量的,她的感召力是从土地连着血脉,又从血脉连着心跳的,她穿越时空,至今都用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和我们心里的家国情怀律动共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是怎样的一条江呢?我才知道,没有落叶松就不能叫松花江,正是漫山遍野的落叶松金黄的松针飘落到江面上,厚可盈尺,才把一条

11、奔腾的大江装扮成金色的巨龙。这神奇的景象,是自然造化,也充满了神性和诗意。而松花江并不直接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她是由锦江和漫江两条水系汇流而成的。锦江,漫江,都是后来改的名字,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明神宗年间,锦江叫紧江,而漫江叫慢江。紧江,顾名思义,就是水流湍急的江,而慢江就是平缓漫漶的江。慢江开阔清浅,沿着山根迤逦飘摇而来,仿佛霓裳羽衣衣袂飘飘的仙子,而紧江斜刺里从茫茫林海冲出,如同骑着快马的佩剑书生,他不由分说将仙子挽上马背,相携奔驰而去,他们萍踪所过之处,就是头道松花江了。紧江和慢江在我们眼前清晰而完美地汇成了松花江,仿佛讲述着一个亘古的动人传说,然而,任何传说故事又都不足以承载她

12、的神性和美好。我们走在池南的原始森林之中,得以领略山海经里“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的本来样貌。密林之中随处可见倒木,它们在山林之中生发,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后寿终正寝,以雄伟和悲壮的姿态倒伏在新生的树丛之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自然的轮回,也是人世的写照。万物有灵,应持敬畏之心。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开头总写大荒林海中的美妙图画,山坡上银光闪闪、虬枝盘的岳桦和黄绿相间的高山苔原。B. 文章第三段引用太白金星利用宝镜鉴别美丑这个神话传说交代天池形成的原因,一方面为长白

13、山涂抹了神奇色彩;另一方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文章虽然描写的是秋天的长白山,看到了衰草、落叶、倒木,但却全无萧瑟、凄凉之意,表达了对自然轮回、万物有灵的敬畏之心。D.文章善用修辞,语言富有文采。如“长白山脱去霓裳准备去天池沐浴,裸露出他巨人般的肌体”,此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长白山衰草包裹的疏落景象。5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第四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5分)6文章标题为“大荒之中有山”,却详细地描写了松花江,为什么?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2分)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14、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

15、标本。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实事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如今,塞罕坝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将创造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三: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3万多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第三批环保督查反馈图(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材料四: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