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613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81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61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61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61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61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61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6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4761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年春季期高二期中考试卷语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时,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第 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是知识文

2、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文化走心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

3、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

4、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大国学者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8日15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

5、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B. 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正确的国家观,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也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D.

6、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的自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C. 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分子也都能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毛毛熊 周海亮男人坐在候车室的长条椅上,呆滞的目光瞅着脚边一个鼓囊囊的旅行包。

7、他在等待一天中惟一的一班过路车。其实男人十天前就应该离开这个地方,但当妻子要求他和她一起回去时,他说,让我再静静呆几天吧。老人什么时候进来的,他没有察觉。他看到他们时,老人正领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站在他面前。看得出老人很累,流着汗,弯着腰,握拳轻轻捶着自己的大腿。他向旁边挪了挪,指着腾出来的空位。“您坐。”他说。老人朝他笑笑,坐下。她把男孩放到自己腿上,眼睛看着窗外。“奶奶”“嗯。”“妈妈是不是不要咱们了?”“嗯。”“她为什么不要咱们了?”“她做的对。你不懂”“我不懂,你快告诉我。”“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奶奶”“嗯。”“爸爸呢?”“爸爸走了。”“我知道他走了。我们是不是要去看他?”“不。我们

8、要去亲戚家。”“以前的家呢?”“我们不再回去了。”“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爸爸?”“因为爸爸走了。”“我知道他走了,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他?”“你不懂”“我不懂,你快告诉我。”“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奶奶”“嗯。”“我什么时候长大?”“很快。”“我想妈妈。”“嗯。”“我更想爸爸。他说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嗯。”“我想看爸爸的照片。”“等到了亲戚家再看。”“不,我现在要看。”“你怎么不听话?”“我就想看看爸爸的照片”“信不信我揍你?”“好。我先看。看完了,你再揍我。”男人静静地听着一老一小的对话。本来他不想插话,但男孩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心酸。他把身子斜了斜,朝向老人,“就给他看看吧!”他说,“这么小的孩

9、子,这么想他爸爸。”老人叹口气,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又从里面抽出一张照片,递到男孩面前。“快点看!”老人的眼睛环顾四周,样子有些紧张。男人愣住了。他死死地盯着照片上的男人,直到老人把照片重新装进信封。“他是不是,叫高畋?”男人问。“是的。”老人不安地说。她飞快把脸转向另一侧,盯着窗台上的一盆云竹。“您告诉我,”男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抖开,指着上面的一张照片问她:“这是他吗?”男人的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仿佛有人在里面拉一个巨大的风箱。“是的。”老人看了他一眼,再一次飞快地把脸转向那盆云竹。男人盯着老人,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他的胸膛有节奏地起伏,却挤出不均匀的呼吸。男人站起来,又

10、坐下,他重新把报纸抖开,盯着上面那个已经死去的男人。一个月前的一天,这个叫高畋的男人闯进了镇上的储蓄所。他带着一把刀子,身上绑满了炸药。他没有抢到钱,却被很多警察追赶。男人慌乱之中跑向附近的一座小山,并躲进半山腰一个废弃的有着两间屋子的看林房。荷枪实弹的警察很快将他包围,男人看逃走无望,就引爆了身上的炸药。恐惧并绝望的男人并没有发现,在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屋子里,正躲着一群瑟瑟发抖的人。那是八个来这里旅游的小学生和一位青年老师,那天他们来爬这座山,累了,进到看林房休息。然后他们听到有人闯进另一间屋子。再然后,房子被炸上了天。八个小学生,当场炸死两个。十几天后,在医院里,又死了一个。据幸存的青年教师

11、回忆,那个男人并没有发现他们男人朝老人张张嘴,却什么也没说。男孩再一次缠起老人,“我还想看爸爸的照片。”他说。老人终于火了。“信不信我揍你?”她在男孩的屁股上重重打了一巴掌。男孩大哭起来,“我要看爸爸!你为什么不让我看爸爸?”“跟你说过爸爸走了!”“我知道他走了,他去哪了?”“信不信我再打你一巴掌?”“你打!你打!爸爸说过要给我买一只毛毛熊的!他不会扔下我走的!”“你想知道爸爸是怎么走的吗?你想知道是不是?”老人的眼泪终于淌下来,“好!我告诉你!”“你不要这样!”男人急急地阻止老人。他低下身子,看着男孩,“爸爸刚才还在,和我在一起。不过你来之前,他坐上汽车走了。他得赶着去挣钱,给你买更多玩具。

12、过些日子,他还会回来找你。毛毛熊他给你买了,让我捎给你。”男人打开那个鼓囊囊的旅行包,从里面拿出一只很大的毛毛熊,递给男孩。“你看,是不是?”毕竟是小孩子。男孩看到毛毛熊,就乐了:“我就知道奶奶在骗我!我就知道爸爸不会忘了我!”老人不安起来。“这个,值很多钱吧?”她指着毛毛熊问。“没事。我买给孩子的。他早想要一只毛毛熊,一直没给他买。后来他病了,就给他买了一只,让他日夜抱着。想不到医生没能把他救活。现在他不需要了”男人强忍着泪,泪却还是滴下来。老人重重地叹口气。“什么病?”她问。一辆汽车在候车室门口停下来,正是男人等的那一班。男人站起来,拿起瘪瘪的旅行包,朝门口走。走了几步,他停下来,转过头,

13、对老人说:“他没得病。假期来旅游,死在这儿了。是被炸死的。在半山腰的守林房。” (选自帘卷西风,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奶奶说儿媳妇离开是对的。她总是看着窗外。或窗台上的云竹,这些都说明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羞愧,内心隐含着哀痛,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 B. 男人确认照片上的男人就是炸死自己的儿子的人后,气愤、痛苦、情绪激动。但当奶奶要告诉孙子真相时,他又赶紧阻止,表现出可贵的善意。 C. 高畋引爆炸药时不知道在隔壁有老师和学生,可见他并非故意炸死包括男人的孩子在内的几个孩子,所以男人原谅他,并主动去安慰他的儿子 D. 小说开头写男子在候

14、车室候车瞅着鼓囊囊的旅行包。结尾写他拿起瘪瘪的旅行包。准备乘车离去,前后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严谨的构思。5男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6围绕主人公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它们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79题。【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

15、经典是最佳选择。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读书时间读报时间看电视时间15.38分18.91分98.85分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调查项目中国美国公共图书馆数量3076个8951个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