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38446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44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38446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38446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38446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38446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38446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3844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38446(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者:陈凉凉 审核者:蔡东南)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写在试题上和超出答题框的答案无效。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 彳亍(ch) 青荇(xng) 万户候(hu)B颓圮(p) 浮藻(zo) 漫溯(s) 笙箫(shng)C斑斓(ln) 攒射(cun) 满载(zi) 尸骸(hi)D赁屋(ln) 长篙(ho) 彷徨(hung) 长歌当哭(dng)2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失其所与,不知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父母宗族

2、,皆为戮没进兵北略地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唯大王命之秦王还柱而走A BC D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秦军旦暮渡易水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如因而善遇之B吾其还也 其人居远未来C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D乃夜驰之沛公军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B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C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辞曰:“臣之

3、壮也,犹不如人D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群臣怪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B发尽上指冠 樊於期乃前曰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阙秦以利晋D常以身翼蔽沛公 范增数目项王7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夫晋,何厌之有 欲呼张良与俱去 以其无礼于晋 毋从俱死也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是寡人之过也 沛公安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A/ B/C/ D/8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鲁迅称史记为“

4、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二、阅读鉴赏(5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

5、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

6、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

7、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实“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

8、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9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无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

9、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

10、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

11、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

12、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

13、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12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