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8693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27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869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869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869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869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869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869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869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材料一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常常会说出这样一句俗语:“他每天无所事事,闲得五脊六兽。”“五脊六兽”是什么意思呢?到过北京故宫并仔细观察过太和殿和其他宫殿的人,就会寻出古建筑里边的学问,能够找出“五脊六兽”的标准答案。据古书记载,中国的古建筑物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讲究一点的大家,还要在屋顶的垂脊上安放六种人造的兽,通称“六兽”。“五脊”和“六兽”合称“五脊六兽”。中国古建皆为木式结构,中国古代先民相信,在五脊之上安放镇脊

2、神兽,不仅有稳定、装饰的作用,还会避火消灾,带来吉祥。中国古建筑垂脊上这些小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屋脊兽,共有十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比如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其他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据大清会典记载,垂脊的顶端最前面的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什么要选择安放这些兽像呢?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社会被看作是皇帝的象征。凤,旧时比喻有圣德之人,且“凤凰不与燕

3、雀为群”,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以及喻己为圣德之人的思想。传灯录载:“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安设狮子的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天马、海马都是古代神话中吉祥动物的化身。狻猊,古籍记载中与狮子为同一猛兽。狎鱼,为海中异兽,据说亦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獬豸,也是传说中善辨忠奸的猛兽,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斗牛,是传说中的一种虬龙。宸垣识略中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做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坊之上。”说明其亦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动物。行什是猴子,机智伶俐。这些小兽造型各异,姿态生动,飞扬的檐角因为这些玲珑的小兽而变得更加生动优美起来

4、。这一排排的走兽还起着保护殿宇脊梁线缝的重要作用。建筑者将每个走兽与脊瓦烧制在一起,十分牢固。当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时,太和殿龙吻和八条垂脊上的八十八个仙人走兽,都“忠诚”地拱卫着宫殿,无一受损。 (取材于古代建筑上的吻兽)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人在屋顶安放神兽的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能遮盖五条房脊B. 增加建筑的神话色彩C. 区别帝王与平民身份D. 增强房脊的稳定性2.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俗语中“五脊六兽”的说法是源自故宫太和殿的外形特点。B. 中国古建垂脊上小兽的数量,因建筑主人地位高低而递减。C. 殿脊安放龙凤兽像,反映了封建帝王

5、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D. 因为脊兽的保护,故宫太和殿才在唐山大地震中保持稳固。 材料二中国汉代,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以至于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画常常由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这种飞动之美,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很多文章描写当时的宫殿建筑壮丽华美,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其实不然。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看到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古代文献中的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现实并不是那么遥远。东汉王延寿有一篇鲁灵光殿赋,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

6、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蹬在那里,吐着舌头各种动物造型活泼,气韵生动。不但是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屋顶上部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本来建筑物是以静态而存在的,而这种反宇飞檐的匠心独运,化静态为动态,翩翩欲飞,显得轻盈俏丽,可谓鬼斧神工。 (取材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3.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

7、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 “五脊六兽”:现在多用来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B. “笨拙”:“拙”读“zhu”。C. “冠冕”:读“gun min”。D. “鬼斧神工”:用于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4. 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中国汉代建筑装饰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与当时艺术十分发达密切相关。B. 一些文章对汉代宫殿建筑的描写,虽有夸张与幻想,但基本与现实吻合。C. 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飞檐”,使得建筑整体灵动起来,显得轻盈俏丽。D. 中国古典建筑,无论外形还是内部装饰,因多样的动物造型而显飞动之美。材料三我国古代等级观念非常强,要体现皇帝和达官贵人、达官贵人

8、和平民百姓的差别,除了靠建筑物的大小,还要靠建筑的装饰图案来区别。所以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不同的动物形象往往象征不同的等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龙的形象了。古人认为龙可以上天入海,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以表现出一种超自然的神圣力量。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龙便成了皇帝的象征。皇帝的宫殿中,龙的形象无处不在。有人统计,在太和殿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大约有12654条龙。一走进这座大殿,仿佛到了龙的世界。在封建社会,龙的形象只能是皇帝所有,其他人不能在自己的用品中刻画龙的形象。而处于中等阶级的官府或豪门巨宅门前则会放置一对石狮子,使整个建筑更加气派、威严,从而有别于一般的居民住宅。传统建筑装饰中,动物图

9、案还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整个建筑物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比如,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神”、“皇”的象征意味,因而北海的“九龙壁”,在整个审美视域上给人提供了一种超然的联想余地。不同的朝代在建筑装饰时,动物形象所表达的寓意大致相同,但是每个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动物造型都有所不同,这主要由于受到当时朝代的审美观影响。比如,南北朝石狮的翼翅造型处理得有点花俏,身上也布满了火焰纹与云纹,虽可以此来显示狮子的无限神威,但也略显做作与怪异。也许这种“做作与怪异”是我们现在人的看法,但在当时这种造型是美的体现。而到了唐代,石狮整体造型圆浑壮硕、沉稳有力,这又与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趣味相一致。 (

10、取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动物图案或雕塑探析)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不属于传统建筑设计特点的一项是(2分)A. 能体现出居住者身份等级的差别。B. 广泛运用动物形象作为设计元素。C. 不同时期相似寓意的图案造型类似。D. 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6.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动物形象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运用中有哪些作用。(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元衡进士登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为华原县令。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多挠吏民。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一岁,迁左司郎中。时以详整称重。顺宗即

11、位,以病不亲政事。王叔文等使其党以权利诱元衡,元衡拒之。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监察御史刘禹锡,叔文之党也,求充仪仗判官。元衡不与,其党滋不悦。数日,罢元衡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拜御史中丞。持平无私,纲条悉举,人甚称重。初,浙西节度李锜请入觐,乃拜为右仆射,令入朝。既而又称疾,请至岁暮。上问宰臣,郑絪请如锜奏。元衡曰:“不可。且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即又称疾,是可否在锜。今陛下新临大宝,天下属耳目,若使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从兹去矣。”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先是,高崇文平蜀,因授以节度使。崇文理军有法,而不知州县之政。上难其代者,乃以元衡代崇文,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元衡至,则庶事节约

12、,务以便人。比三年,公私稍济。抚蛮夷,约束明具,不辄生事。重慎端谨,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之选。时王承宗遣使奏事,请赦吴元济。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元衡叱之。承宗因飞章诋元衡,咎怨颇结。元衡宅在静安里,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里东门,有暗中叱使灭烛者,导骑诃之,贼射之,中肩。又有匿树阴突出者,以棓击元衡左股。其徒驭已为贼所格奔逸,贼乃持元衡马,东南行十余步害之,批其颅骨怀去。及众呼偕至,持火照之,见元衡已踣于血中,即元衡宅东北隅墙之外。时夜漏未尽,陌上多朝骑及行人,铺卒连呼十余里,皆云贼杀宰相,声达朝堂,百官恟恟,未知死者谁也。须臾,元衡马走至,遇人始辨之。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

13、上震惊,却朝而坐延英,召见宰相。惋恸者久之,为之再不食。辍朝五日,谥曰忠愍。 (取材自旧唐书列传第一零八武元衡)【注释】比部: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徒驭:马夫。恟恟:议论纷纷。7.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累辟使府 辟:授予官职。B. 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 矜:怜惜。C. 比三年,公私稍济 济:得益,宽裕。D. 批其颅骨怀去 怀:揣在怀里。8. 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乃瞻衡宇,载欣载奔B. 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南冥者,天池也C. 顺宗即位,以病不亲政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D.

14、请事于宰相,辞礼悖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9. 下列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时奉德宗山陵,元衡为仪仗使。当时正赶上护送德宗灵柩到皇陵下葬,武元衡担任仪仗使。B. 上以为然,遽追之,锜果计穷而反。皇上认为说得对,立即追令李锜入朝,李锜终于没办法而回来。C. 元衡至,则庶事节约,务以便人。武元衡到任后,凡事节约,办事务一定任用行家里手。D. 既明,仗至紫宸门,有司以元衡遇害闻。天亮之后,皇帝驾临紫宸门,主管官员因为武元衡遇害而闻名一时。10. 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武元衡经历三朝,一直颇受皇帝的信任和器重,而他自己的确也处事谨慎守法,忠于皇帝。B. 武元

15、衡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因反感权贵而主动辞职,也曾因拒绝党附而被降职。C. 武元衡虽然不太热衷于与人结交,但他的口碑一直很好,办事公正而周到,为人们所敬重。D. 武元衡遇刺之初,大家都不敢相信被害人是他,直到他的马被认出来,君臣才都伤心起来。11. 旧唐书记载,刺武当日,白居易超越自己的职级权限,率先上书要求缉拿凶手,以致后来被贬江州。依据选文内容,你认为哪些原因导致白居易如此激愤?(4分)12. 用“”给下列语段断句。(3分)丽郡北,忠甸之路有北岩高阔皆三丈崖石白色而东向当初日东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则满崖浮彩腾跃焕然夺目而红色尤为鲜丽若镜之流光霞之幻影。日高则不复然矣。 (取材于徐霞客游记)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杂诗三首(其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问来使陶渊明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注释】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天目:天目山,在浙江省临安市境内。13. 以下对两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王诗前两句采用白描记言,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