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4574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176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457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457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457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457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457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457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4457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四月月考试题(教师版)1、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翰林院与翰林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

2、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称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

3、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为了防止冒考,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又多出一个层次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1下列关于

4、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很公正的选材制度。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 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在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首先叙写了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度而产生的,并进一步阐述了科举制度在当时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B文

5、章第二段阐述了自唐代至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C文章第三段详细阐述了清代科举制度下要进入翰林以及已经进入翰林的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D文章最后一段阐述了明清两代科举制度实际上是四级人才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

6、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答案:1B(A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较为公正”;C弄错对象,“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D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应是二三甲进士)2B(第二段阐述的“不是明清时期”没有说到清代)3A(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能”改为“只有才可能”;C还要参加复试,只有复试合格者才能参加朝考;D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三级结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杨家大院周亚鹰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

7、大院,门楼的气派超出了我们的意料。跨过门槛,走进院中,院子里却出奇地阴暗,我们定了好一会神,才看清院子的布局。院落中央有一约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厅堂,形成四合院格局,房檐上雨水全部落入天井,达成四水归一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着一辆几欲绝迹的手推独轮车,看车架的破损和陈旧程度,该有些年头了。房主杨展三老人说,百十年前,有一推独轮车的江西广丰人在廿八都做生意亏了本,欠了杨家不少钱,承诺回乡后筹钱还债,一年后广丰人的儿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廿八都找到杨家,说其父临终前交代:“有钱还债,没钱就拿独轮车抵债。”这独轮车在杨家一放就是上百年,成了杨家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廿八都地处深山,少受

8、战乱,镇上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杨家先祖清嘉庆年间移民到此,兴建了这座院落,当时规模还大得多。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读书,要经得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四合院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以教育后人切勿玩物丧志,而要以八君子为榜样,培养高雅的志趣。老人如数家珍,一口气介绍完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的君子八爱图雕,又兴致勃勃地展示了立

9、柱门衣上“松鼠偷葡萄”的连环镂空雕刻,厢房上寓意“多子长寿保平安”和“四平八稳大团圆”的窗雕,并对书房、厢房、跑马楼、后花园甚至柱础等一一作了介绍。我们对杨家大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以我对古镇老宅的理解和认知,我确定这杨家大院300年风雨中必定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果然,在我们刨根式的追问下,杨老先生断断续续地道出大院的百年沧桑。杨家的祖上是大宋“杨家将”杨继业的后裔,其中一支迁至浙江江山市廿八都镇。杨家在廿八都一度成为望族,老人的父亲,抗战期间曾做过国民党云南抗日飞虎队航空总站站长,母亲则是中共地下党员。因这段经历,解放后他们颇受了一些委屈,文革期间更甚。我们在老人的卧室看到一张十分陈旧的照

10、片,男主人潇洒俊朗,女主人美丽端庄,杨老说那就是他的父母亲。这么一段极富传奇色彩且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政治记忆的往事,杨老却讲述得如此平静自若,如此波澜不惊,他似乎在复述一件跟自己丝毫无关的事。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幡然醒悟作为这段往事的亲历者,老人和这古老的杨家大院一起,跟这段历史已经有机相融了。当然这平静只属于他,我却心意难平。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他现在不缺钱用,四个子女中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北京中关村开公司,最小的女儿也在厦门工作。他现在就是寂寞,因此,他将杨家大院开放供人参观,门票虽定五元,但给与不给全在客人,最好是有客入住,那样他也就有了伴了。没有客人的时候,老杨就对着正厅一张

11、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香案发呆,就伫立在天井中仰望着牛腿上的木雕出神,要么就在卧屋里侍弄自己苦心收藏的一大堆“宝贝”。说到宝贝,老人的眼睛就发亮,他爱好收藏,什么清代的明朝的宋代的甚至唐朝的魏晋三国的,什么陶碗、瓷盆、铜器、夜壶、古币、清代的消防水枪、百年前的借据、发黄的官府布告等,数量之多年月之久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当然这些藏品多是大院保留的。注目这些丰富的藏品,我的眼前慢慢地升腾起一幅人声沸于天井、小童嬉于堂前、欢呼响于厢房、宾客揖于中堂、茶香漫于案前的祥和的画面。走出杨家大院,天已擦黑,夜色初起,山风轻袭。待回首,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节选自非鱼居随笔 (有删改)4下列对

12、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家保留广丰人的独轮车做活教材,意在教育子孙,做生意可能有亏有赚,但做人做事千万不可失了信用。B大院的窗花门雕,寄予了先祖对子孙读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厚望,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C作者听了老人叙述父母的遭遇,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但作者仍心意难平,为那段充满硝烟和波折的往事而感慨不已 。D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守护的不仅是一处院落,还有上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传统。5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5 分)6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6

13、分)答案:4B5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2分) 写出杨家大院现在的衰败、幽寂和冷落孤独,仿佛被遗弃在人们的生活之外,原先的热闹、繁华和强盛如同梦幻已经不复返。(2分)突出了作者的对历史变迁的感慨。(1分)6 文章以游踪为序,写了大院的总体布局、摆放的物品、各处木雕和人物生活,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分) 文章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首尾呼应,层次清晰。(2分) 语言简洁,典雅,平易。首尾多用短句,“廿八都,浔里街”“夜色初起,山风轻袭”等句子简洁,中间段落多用长句,长短结合。 (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79 题。材料一:据CNN旗下财经网站报道,特朗普政府周四宣布,将对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引发人们对于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担忧,美国股市暴跌。对于美国一些大型公司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苹果、波音、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日子将会变得很难过。星巴克也在中国市场投下了巨大赌注,并且正在收获成果。该咖啡巨头现在有大约14%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其中国业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 摘自财经网材料二: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7类、128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

15、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2017年统计,涉及金额30亿美金,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本周四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中国政府将如何反制,目前并没有公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贸易摩擦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理性和沉稳。潘向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注释:232措施,是指基于美国商务部根据贸易法第232条款调查的结果,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公告,对美国进口的钢铁、铝产品中止减让关税,并加征10-25%的关税。专家认为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材料三:材料四:从中美的贸易结构看,中国主要对美出口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包括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家具灯具、玩具鞋帽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以大豆、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和塑料制品为主。美国贸易保护虽然会对其国内部分行业形成利好,但将损害多数行业及消费者的利益。若美国对中国制造进一步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