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52139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8.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成药知识,常见中药材,1,大黄,2,大黄,【来源】 为蓼科掌叶大黄、“北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主要为栽培 【性状鉴别】根茎呈类圆柱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外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3,4,大黄,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水火烫

2、伤;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5,生大黄 大黄炭,酒大黄 熟大黄,6,大黄,【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具髓部维管束的异常构造。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外木质部,内侧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大型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型草酸钙簇晶。 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色。 草酸钙簇晶多而大,直径21125m,棱角大多短钝。 淀粉粒单粒或复粒。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7,【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的甲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置紫外光灯下检

3、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与土大黄苷等的芪类化合物区别)。 (2)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3)薄层色谱以大黄酸、大黄粉末对照,紫外光灯下显5个橙黄黄色主斑点和相同荧光斑点,氨气熏后斑点变为红色。,8,9,九制大黄丸,通便润燥,消食化滞。用于胃肠积滞,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大便燥结,小便赤黄。 功能主治:通便润燥,消食化滞。用于胃肠积滞,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大便燥结,小便赤黄。,10,11,大黄蜇虫丸,又名大黄蟅虫丸或大黄(庶虫)虫丸。系汉代著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之名方,被历版药典所载。本方剂的主药组成中的草木药:熟大黄、桃仁、干漆等,可活血祛瘀,攻热下血

4、,以通血闭;虫类药:蛰虫、虻虫、水蛭、蛴螬等破血逐瘀,化瘀去积,散症通经,以化瘀血。虫类药与草本药的双重作用,发挥祛瘀活血。通经络营卫的协同功效。,12,成分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炒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蜜丸;气浓,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症。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症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g(一袋) , 一日12次。,13,川乌,乌头,14,川乌,【来源】为毛茛科 乌头的母根(主根) 【性状】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

5、的茎基。表面有瘤状侧根及子根脱落的痕迹。断面可见多角形形成层的环纹。气微,味辛辣而麻舌。,15,16,川乌,【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 一般炮制后内服。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17,【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后生皮层(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 皮层偶可见石细胞,内皮层不甚明显; 形成层类多角形, 其内外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 木质部导管多列,径向或略呈“V”字形排列; 髓部明显。 粉末:淀粉粒;石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或一边斜尖;后生皮层细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状突入

6、细胞腔;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有的粗短拐曲或纵横相连;纤维少数。,18,19,风湿骨痛丸,主要成份:川乌、草乌、红花、甘草、木瓜、乌梅肉、麻黄。 适应症:风湿性关节炎、湿痹、强直性脊柱炎、痹证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20,21,附子,【来源】 为毛茛科 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 四川、陕西省为主要栽培产区。 【采收加工】 夏至至立秋间采挖,摘取子根,除去泥土、须根,习称“泥附子”,22,附子,盐附子 选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放人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主含氯化镁)中浸泡,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

7、粒,质地变硬时为止。 黑顺片 洗净,放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浸泡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液(黄糖及菜油制成)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 白附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放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浸泡,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cm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23,【性状鉴别】 盐附子 呈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钉角)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难折断,受潮则变软。横切面灰褐色,有多角形环纹(形成层),并有食盐结晶。

8、气微,味咸而麻舌 黑顺片 为不规则的纵切片,上宽下窄,表面黑褐色,切开面暗黄色,油润光泽,略透明,并有纵向脉纹(导管)。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 形状、气味与黑顺片相同,但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24,25,功 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 治: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26,【成分】根含生物碱 【理化鉴别】 取黑顺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5ml,振摇20min,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0.25mol/L硫酸溶液20ml,振摇提取,酸液在23lnm与

9、274nm处有最大吸收。,27,李时珍说:初中为乌头,像乌鸦的头。附着乌头而生的是附子,像子附母。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除寒湿,治手足折伤,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肿块坚硬、血瘕、金属损伤疮伤。 张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既是代表。生附子配干姜,培补中有发散,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28,29,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1成份: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2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3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10、4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5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30,31,附桂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用于腰膝酸软,肢冷尿频 1成份:熟地黄、附子(制)、肉桂、山茱萸(制)、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辅料为淀粉、糊精 2性状: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香,味酸、涩 3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腰膝酸软,肢冷尿频。 4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 5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32,黄连,33,黄连,【来源】为毛茛科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雅连”、云南黄连“云连”的根茎 【产地】味连主产于四川石柱县,湖北、陕西、甘肃等省亦产。主为栽培品,为商品黄连的主要来源。雅连主

11、产于四川洪雅、峨眉等省,栽培,少量野生。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碧江及西藏地区,原系野生,现有栽培。,34,黄连,【性状鉴别】味连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表面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痕,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上部残留棕色鳞叶或叶柄残基。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或橙红色,木部金黄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红棕色,时有空心。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单枝,略呈圆柱形,“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 多单枝,较细小,表面棕黄色,有“过桥”。折断面较平坦,黄棕色。,35,36,现行,有酒洗、酒拌、姜汁拌、吴茱萸拌、酒炒、醋炒、盐水炒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为:净制除去杂

12、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制:取净黄连,用酒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黄连100kg,用黄酒12.5kg。 姜制:取净黄连,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黄连100kg,用生姜12.5kg。 吴萸制: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取出,放凉。每黄连100kg,用吴茱萸10kg。 炒制:取黄连置热锅中,用微火炒至老黄色为度。 制炭:取黄连用武火炒至外面呈黑色,喷水灭尽火星,晒干。 醋制:取黄连加水浸透后切片,或直接用整货加醋拌匀,至醋渗入后,晒干,再微炒。每黄连500g,用醋93g。 盐制:取黄连加盐水润透,用微火炒干,至色

13、稍深,取出,放凉。每黄连500g,盐6g,水适量。或取黄连炒至微变色,喷入盐水即可。每黄连500g,用盐15g,水适量。 胆汁制:取猪胆剪碎,取汁去渣,加黄连片炒干为度。每黄连500g,用猪胆5只。,37,功能与主治:(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 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 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38,【显微鉴别】 粉末:味连黄棕色或黄色。

14、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直径2564m,长至102m,黄色,壁厚,壁孔明显。 中柱鞘纤维黄色,纺锤形或梭形,长136185m,直径2737m,壁厚。 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m,壁较薄,有稀疏点状纹孔。 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有纹孔。 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细胞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壁微波状弯曲,或作连珠状增厚。 导管为网纹或孔纹,节短。 淀粉粒多单粒,直径23m。 【成分】三种黄连均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berberine),呈盐酸盐存在, 其次为黄连碱(coptis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云连无)、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

15、jatrorrhizine)。 含木兰碱(ma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等。,39,【理化鉴别】 (1)根茎横断面 紫外光灯下 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细粉约1g乙醇10ml 加热至沸,放冷,取滤液5滴,加稀盐酸1ml与含氯石灰少量,显樱红色;取滤液5滴,加5%没食子酸乙醇溶液23滴,在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显深绿色。(检查小檗碱) (3)粉末95%乙醇12滴+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显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中国药典(2005年版)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3.6%。,40,41,成

16、份: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酒炙)、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42,43,甘草,44,甘草,【来源】为豆科 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根及根茎 【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后晒干。亦有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 【性状鉴别】 甘草 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有明显的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和裂隙,具明显的形成层环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