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新 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939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95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新 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新 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新 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新 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新 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新 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财务会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丽新 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761-8A,主编,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第一节 物价变动会计概述 第二节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第三节 现行成本会计 第四节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第一节 物价变动会计概述,一、物价变动的含义及类型 二、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 三、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模式 四、资本保全理论,一、物价变动的含义及类型,(一)物价变动的含义 (二)引起物价变动的原因 (三)物价变动的类型,(一)物价变动的含义,物价变动就是同一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了变动。价格反映了商品或者劳务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当同质的商品或劳务在同一市场上与以前的价格不同时,则认为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即物价)发生了变动。,(二)引起

2、物价变动的原因,1.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货币价值的变动 3.科技的创新 4.供求关系的变化,1.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货币价值的变动,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的价值是直接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表现的。但是,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货币表现为商品的价格。,3.科技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创新,可能使有关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复杂劳动增多,从而使价格上涨。但更大可能是使生产者生产出质量更高、效能更好的商品,从而使原有商品的效能相对降低,价值受到贬损,价格下跌;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进步会促

3、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4.供求关系的变化,高级财务会计第九章 物价变动会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三)物价变动的类型,1.一般物价水平变动 2.个别物价变动 3.相对物价变动,1.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表现为货币购买力的升高或降低,可能由于商品或服务的供求平衡变化,或是货币供应量大于或小于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总额。,2.个别物价变动,个别物价变动是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商品在不同时期的价格变化,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或劳务交换价格的变化。一般而言,

4、个别的物价变动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有区别的。,3.相对物价变动,在一般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都是按不同的比率变动,有些甚至按不同的方向变动。这种特定价格脱离一般物价指数而按不同比率或不同方向的特定净价变动就是相对物价变动。,二、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一)物价变动对会计理论的冲击 (二)物价变动对会计实务的冲击,(一)物价变动对会计理论的冲击,1.对货币计量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前提的冲击 2.对会计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 3.对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挑战,1.对货币计量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前提的冲击,计量是会计的一个基本前提。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标准度量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

5、业务;作为计量标准的货币价值是稳定的。,2.对会计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最基本的计量原则之一,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毫无疑问,物价稳定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前提条件。,3.对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挑战,会计的目标是为使用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物价的大幅度波动,动摇了会计的计量属性。,(二)物价变动对会计实务的冲击,1.资产难以反映真实价值 2.收益难以反映经营成果 3.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些数据缺乏实际解释 4.损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1.资产难以反映真实价值,按照历史成本会计原则,不论物价如何变动,资产和负债始终按业务发生时的成本来计量,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资产金额

6、表示未摊销或未耗成本。,2.收益难以反映经营成果,历史成本计价要求资产在耗用时按取得时的原始成本予以转销,也就是说,所计算出的收益是按现时价格计量的收入与已耗资产的历史成本相配比的结果。,3.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些数据缺乏实际解释,在历史成本会计下,资产总额实际上是各个时期(点)所取得的资产的名义货币数额简单相加的结果。,4.损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确认的会计收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持产利得。持产利得的分配不是利润的分配,而是资本的返还,若将其返还,就会削弱企业的财力。,三、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模式,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2.现行成本会计 3.现行成本

7、/不变币值会计,1.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即历史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是以传统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以稳定币值为计量单位,其特点是所有商品都发生相同幅度的变化时会产生有用的会计信息。,2.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即现时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它是以现时成本为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其特点是在商品价格发生变动而物价指数并没有发生变动,即货币购买力没有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有用的会计信息。,3.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而且还以币值固定、购买力相同的货币为计量单位,试图同时反映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和特定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四、资

8、本保全理论,(一)资本保全基础理论 (二)资本保全理论与会计计量模式,(一)资本保全基础理论,1.财务资本保全理论 2.实物资本保全理论,1.财务资本保全理论,财务资本保全理论是一个相对传统的资本保全观念。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就是以财务资本保全理论为基础的。不过,在考虑了物价变动的因素后,财务资本保全理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实物资本保全理论,实物资本保全理论是较为激进的资本保全观念。它是建立在实物资本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实物资本概念认为资本是企业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该能力所需的资源或资金,所以资本与生产能力相一致。,(二)资本保全理论与会计计量模式,1.会计计量及会计计量模式

9、2.资本保全观念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1.会计计量及会计计量模式,财务会计的程序有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中,确认和计量最为重要。,2.资本保全观念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第二节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例解 四、对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评价,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 (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点,(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原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认为历史成本计量原则本身并没有什么缺陷,问题在于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可比的会计计量单位

10、。,(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点,(1)根据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对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新表述。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货币购买力,所以不同时期的货币价值也是不相等的。物价变动会计的最初设想是用代表一般货币购买力的货币单位不变币值货币单位来重新计量和表述传统会计提供的信息。 (2)需要计算确定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在物价变动时期,货币性项目能够直接感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尽管货币性项目的金额固定不变,但其实际购买力却发生了变化。,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程序和方法,(一)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 (二)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 (三)按一般物价水平指数调整

11、会计报表项目 (四)编制按一般物价水平反映的会计报表,(一)划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1.货币性项目 2.非货币性项目,1.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是指在物价变动时期,其金额固定、不随物价变动而变动的项目。货币性项目又可分为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和货币性所有者权益三大类。,2.非货币性项目,非货币性项目是指物价变动时期其实际价值随着物价变动而变动的项目,当物价上涨时,其价值也上涨;物价下降时,其价值也下降。,(二)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1.选择一般物价指数 2.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1.选择一般物价指数,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中,一般物价指数的选择是一个关键,这里主要

12、应从两方面着手,即选择哪一种物价指数及采用何时的物价指数。,2.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的计算,【例9-1】 假设某公司本年持有货币性项目的情况如下:年初的货币性资产为200 000元,货币性负债为160 000元;该公司全年取得的营业收入为1000 000元,是均匀取得;全年发生的存货购买成本和营业费用为600 000元,也是均匀发生;年末的货币性资产为620 000元,货币性负债为180 000元。该年度的物价指数:年初为100,年度内平均为120,年末为150。 调整计算的基本过程如下: (1)计算年初持有货币性资产净额,并按期末的物价指数进行调整: 年初的货币性资产净额200 000元-1

13、60 000元40 000元 调整后货币性资产净额40 000元15010060 000元,(2)对货币性收入进行调整,并计算本年度的货币性项目增加的净额: 本期货币性收入的调整后数额1000 000元1501201 250 000元 本期货币性费用的调整后数额600 000元150120750 000元 本期货币性收入与费用的调整后差额1250 000元-750 000元500 000元 (3)计算年末持有的货币性资产净额: 年末的货币性资产净额620 000元-180 000元440 000元 (4)计算本期的货币购买力损益: 按期末物价指数调整后算出货币性资产净额为560 000元(年初

14、的货币性资产60 000元+本期增加的货币性资产500 000元),期末实际持有的货币性资产440 000元,它们之间的差额为货币购买力损益。 本期货币购买力损益440 000元-560 000元-120 000元,(三)按一般物价水平指数调整会计报表项目,(1)对固定资产项目的调整。 (2)对存货项目的调整。 (3)对损益表项目的调整。 (4)对留存收益项目的调整。,(1)对固定资产项目的调整。,(2)对存货项目的调整。,对存货项目的调整也应考虑其购入时间,但这不仅与存货的具体购入时间相关,还会涉及存货的计价方式。,(3)对损益表项目的调整。,企业损益表上的项目,主要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

15、业费用三种。其中,由于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除折旧费用外)是在整个会计期内发生的,所以一般都假定其在一年中均匀地发生,在进行上述调整时,应采用年度平均物价指数,以将全年的营业收入中物价变动的因素消除。 成本= 按上年末物价指数调整后的期初存货+ 按年内平均物价指数调整后的本期进货- 按本年末物价指数调整后的期末存货,(4)对留存收益项目的调整。,实际工作中,留存收益项目多采用“余额法”计算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度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留存收益= 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资产数额- 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 负债数额- 按一般物价水平计算的股本数额,(四)编制按一般物价水平反映的会计报表,上述调整结束后

16、,就可以根据以上的调整结果,编制按一般物价水平反映的会计报表了。,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例解,(一)资料 (二)根据以上资料,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处理程序处理如下:,(一)资料,(1)假设2008年全年的物价变动指数为:2008年初100,年末154,年均140。甲公司2008年按历史成本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如表9-3所示:,(二)根据以上资料,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处理程序处理如下: (1)划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在题目资料中直接给出)。 (2)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计算过程见表9-5。,(3)按不同报表,对表中数据进行调整。 1)资产负债表报表项目的调整: 货币性资产 2008年1月1日:200 000元154100=308 000元 2008年12月31日:210 000元154154=210 000元 货币性负债 2008年1月1日: (270 000+150 000)元154100=646 800元 2008年12月31日:(225 000+150 000)元154154=372 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