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年高三5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49576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7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年高三5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年高三5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年高三5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年高三5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年高三5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年高三5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年高三5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年级五月份考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人以“山水”作为自然的指代,不只是一种思维的抽象,更是对于自然的诗性感知与发现。 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 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释、玄的 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

2、作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为一个新 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中国人的 情感世界中从此生长出山水之乐。山水也逐渐从宗教画和故事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成为绘画主体; 作为自然情愫图像表达的山水画,以山川景色为载体实现着人们皈依自然的情感诉求。东晋顾恺之 的洛神赋图在洛神与曹植的身影背后描绘着树石流水、河岸远山,它们为这一感天动地的爱情 故事铺设了“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的自然空间。 美的目光同样诱导着唐代的自然情愫。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也用 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青

3、绿山水技法语 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即是用江天一色、波光 万重、轻舟荡漾、巉岩幽岭、松竹掩映、桃红椿绿、水榭朱栏等,烘托出日丽风清的江岸美景;而李 昭道明皇幸蜀图所表现的本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避难入蜀的窘迫经历,但却也一 定要把那蜀地山水画得群峰竞秀、山花争妍。 2 晋唐以来观看山水的美的目光,在五代时期被注入探究自然的理性意识,及至北宋形成尚理的自 然情愫。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家用现实而具体的地理样貌来表现“图真”的山水。荆浩、关仝等所代表 的北派山水以石质坚凝、重岩叠嶂的北方山水为原型,描绘崇山峻岭、千岩万壑的壮美气象。董源、 巨然为代表的南

4、派山水,以峰峦平缓、草木繁茂的江南景色为原型,表现轻岚淡烟、平淡天真的山水 意境。无论北派、南派山水画家,都借对自然的逼真描绘,来表现他们对自然带有敬意的理性思考。 元代画家在对自然的凝思中获得内在心性的独特体验,自然情愫的表达也便成为文人逸气的抒 发。这种笔墨的独立性在明清山水画家手下被进一步强化,自然山水的许多生动细节就被忽略,山水 图式中的笔墨就仿佛一种对于自然的情感诉说。中国山水的图像表达也就从晋唐时期的自然写实嬗 变为一种自然象征,山水画所表现的自然情愫也就从晋唐时期的美的发现嬗变为一种自娱与遣怀。 然而,虽历经嬗变,“天人合一”的文化感知方式却一直贯穿在中国山水画家的自然观照之中,

5、他们 视自然为知己,不仅身即山川,而且精神与之往还,他们永远“在”自然。 (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古至秦汉时期,山水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 B.中国人把山水看作审美对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官宦中开始的。 C.唐朝山水画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绚丽多彩,是因为山水技法成熟了。 D.从五代到北宋,人们不再把山水当作审美的对象了,而是探究它的自然理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是总起,然后根据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分阶段阐述,条理清

6、晰。 B.文章第二段阐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在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大量的例证,阐述了不同阶段山水画发展变化的轨迹。 D.文章论述元明清山水画家的继承性,为中国山水画中某种不变的精神提供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把自然空间加入故事中,以山水来自娱与遣怀。 B.江帆楼阁图与明皇幸蜀图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充分渲染了山水之美。 C.南派山水画与北派山水画表现出来的风格与南北自然山水的特点密切相关。 D.中国山水画家的身体和精神都融入自然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7、 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草 木 深 晓寒 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村庄里的 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 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 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 着腰劳作的农人。 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 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秘密。 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

8、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 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 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 令我猝不及防。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 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 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我那时不喜欢草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村庄的 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 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

9、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 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 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去大把的汗水。 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 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他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 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 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

10、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 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开始审视周围 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 的,一阵大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 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 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或一袋子酸 枣糕。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 母

11、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 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 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4 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 活的种种苦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 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 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 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

12、上的一场蝴蝶雨。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 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运用比拟修辞手法描写村庄里草木遵从秩序、不知偷懒、不偏倚等特点,意在歌颂草木 般勤劳、质朴的农人。 B.文章运用连续的动词刻画对象,如“开疆拓土”“攻占”“带”“披”等,具体生动地展示了草木走进村 庄的过程。 C.结尾写到“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呼应开篇中有关村庄、草木皆服从于秩序的议论,首尾 圆合,突出了主旨。 D.本文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了草木与村庄,草木与人之

13、间的密切关系,语 言质朴而真挚。 5.文中写母亲、父亲与“草木”的关系,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请简要分析。(5 分) 6.文章中我对“草木”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详写我对草木情感的变化有什么用意?请通读全文,作简要 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 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 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 络素养

14、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 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 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 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 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 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 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 5 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

15、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 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 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材料二: 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 81.1%增加到 94.6%,网吧上网比例从 37.6%下降到 17.7%。 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 63.0%上升 至 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 75.0%下降到 70.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 PC(台式 机)工具更加

16、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 PC 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 70%左右提高到 了 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 69.2%。笔 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 和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 16.1%增加到了 43.9%,超过 4 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 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不 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以保护 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 (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 历年研析) 材料三: “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 单位:%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 搜索引擎73.984.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