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495754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6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 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 语文语文 第第 I I 卷(阅读题共卷(阅读题共 7070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衡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 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 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 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

2、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 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 养生家说:“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 ”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 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 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 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 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 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 界仍然存在。 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 慢慢开启智慧。 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

3、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 者或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 人类的一切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如果 你脚下不踏一梯,那就只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 穿二字。你可 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 生敢当天下。像毛 泽东当年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 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 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 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

4、这个理。他知道 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 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 视” ,这是常 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 知识 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 为下班乘客留一点 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 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 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懂了 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 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 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

5、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 2 的责任。 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揉进 自己的实践,得出 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唐太宗称 以铜为锐、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 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駿。古 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 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 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 世界的文章或 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 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大智慧。 (有删改 1.下

6、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书籍是前人欢迎我们的礼物,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使我们 视接千载、心通四 海。 B.人的自由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健康使人在物质层面获得自由,阅读与创 造使人在精神层面 获得自由。 C.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是其能尽到历史责任的条 件。 D.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就是作者所说的“验之于作 者可知驽骏”的意 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长河” “土拨鼠” “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 对人

7、生的意义。 B.文章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更要证明伟人都 是读书最多的人。 C.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层层深 入,最后点题。 D.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在吃穿中自得其乐以及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 平平者,必无文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读书能够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我们就能够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 遇而不以目视”的 程度。 B.在读书人中,一些在搭乘历史之舟时,做了逃票人;一些虽然有了船票,但这船 票的分量也有轻重 之别。 C.读书会使人不愚蠢,但读书再多不能写作也是迂腐

8、,经过实践,能写出新言论表 达新思想,是大智 慧。 D.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也要有敢为天下 先的勇气去为世界 做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3 田埂上的野花芳草 李汉荣 那天,我独自到郊外田野游逛,时值初夏,油菜正在结籽,小麦开始灌浆,田埂上 花草繁密,清香外 鼻。一丛丛、一团团、一簇簇,它们全神贯注地沉浸于自己的小小心 事,酝酿着田园诗意,精心构思着代 代相传的古老乡土艺术。一些性急的野花已捧出了 成熟的小果果,我采了几样放进嘴里,有的纯甜味,有 的微甜带涩,有的不甜只涩,有 的很苦涩。我

9、当然不能埋怨它们不可口,压根儿它们开花结果就不是为了 我吃。它们是 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保存种子。他们自私吗?不,一点也不自私,它们没有丝毫的私 心, 也许它们本来无心,若说有心,那也是草木之心,草木之心者,天地之心也。它们 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也 就延续了土地的春天,同时也就延续了蝴蝶的舞蹈事业和蜜蜂的 酿造事业,延续了鸟儿们飞翔和歌唱的事 业。这样,其实也就延续了田园的美景,延续 了人类的审美体验。 在公元前的周朝和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在原野一边耕种,一边吟唱,顺手拈来, 脱口而出,就把身 边手头的植物作为赋比兴的素材,唱进了风雅颂,在诗经三百余 篇诗里,保存着上古植物的芬芳、露 水和摇曳的

10、身姿。沿着诗的线索,沿着田园的阡陌, 一路走来了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簇拥 在他们身边脚下,摇曳在他们视线 里的,都是这些朴素的野花芳草。兴许,他们还曾一次次俯下身子,爱 怜地抚摸过它们, 有时,就坐在地上,长久地凝视着它们,为它们纯真的容颜、纯真的美,而久久沉浸, 在这种单纯的沉浸里,他们触摸到了天地的空灵之心,也发现了自己的诗人之心。于是, 他们捧出一首首 饱含情感之露和灵思之美的诗,献给自然,献给原野,献给这些美好的 植物,其实是献给了从大地上一茬 茬走过的岁月,献给了一代代人类之心。 我看着阡陌上可爱的植物们,内心里涌起了很深很浓的感情,对这些野花芳草们充 满了由衷尊敬。它 们从

11、远古一路走来,万古千秋,它们小心地保管着怀里的种子,小心 捧着手里的露水;万古千秋,它们没 有将内心的秘密丢失,没有将手中的宝石打碎。它 们完好地保存了大地的景色,维护着田园的诗意。它们 是大自然的忠诚卫道士,是田园 诗的坚贞传人。即使时间走到现代,文明已经离不开钢筋塑料水泥,它们 断然拒绝向非 诗的生活方式投降,在僵硬的逻辑之外,依旧坚持着温婉的情思和纯真的古典品质。瞧, 此 刻,我身旁这些花草,它们手中捧着的,仍是诗经里的露水,仍是陶渊明的种子, 仍是孟浩然的气息。 我就想,我们手里也曾有过不少好东西,但是,一路上被我们有意 无意地丢失了、摔碎了多少? 我长久地望着这些温柔的植物们,想起那

12、些关于地球毁灭、动植物灭绝的不详预言和恐怖电影,想起我 们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生态环境,内心里产生了深深的忧郁和恐惧,对“灭绝”则是十万八千个不愿意! 不说别的,就凭眼前这些温存、美好的植物,这些从上古时代启程,揣着诗经的露水,沿着唐诗和宋词 的纵横阡陌,一路千辛万苦走来的野花芳草,这个世界就不该灭绝,而应该千秋万世延续是的,我们必须将 纯真之美坚持下去,将自然之诗捍卫到底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我听见,在南山之南,在田园远处,亲爱的陶渊明大哥,正向我招手、吟 啸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写我品尝了一些野果,味道各不相同,

13、这引发了我对这些植物生命意义的感叹,并引起了下文 4 对田园文化的思索。 B.从诗经到陶渊明,再到盛唐的山水田园派,中国诗歌里始终摇曳着朴素的植物的身姿,它们触发 了诗人的情感和灵思。 C.本文写了我深爱的田埂上的野花芳草,又描写了充满忧患和灾变的地球生态环境,形成对比,引发人 们反思,深化主题。 D.结尾的“亲爱的陶渊明大哥”一句看似调侃,其实作者是借此表达对纯真之美和自然之诗亲近、认同 以及坚守的态度。 5.野花芳草们被“由衷尊敬”的原因主要有哪两个方面?请概括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5 分) 6.这篇散文充满诗意,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诞生以来,其发展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黄金期,人工 智能技术突飞猛进, 这都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启的新篇章。深度学习旨在模拟人 脑结构建立大规模神经网络,在充沛的 数据支持下,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来处理各种 各样的事情。 其实所谓深度学习技术已经默默为我们服务多年了,谷歌搜索、脸书的自动图片标 记功能、苹果的语 音助手、亚马逊推送的购物清单,甚至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是深 度学习的产物。但是这种快速的发展 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安全和失业问题的担忧。霍金、马斯克等科技大佬都公开发声,担心人工智能会失去控制, 上演科幻

15、小说中人机大战的 情节。其他人则害怕认知工作的自动化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失业。两个世纪以后 的今天,曾经的“机器问题”卷土重来,我们需要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摘编自杨宁终身学习时代已经到来 ,2017 年 9 月 I4 日人民网) 材料二 : 人工智能(AI)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流程或全新的商业模式,而是对现有业务流 程、商业模式的根 本性改造。AI 重在提升效率,而非发明新流程、新业务。未来 10 年, 不仅仅是高科技领域,任何一个企 业,如果不尽早为自己的业务流程引入“AI+”的先进思维方式,就很容易处于落后的追随者地位。 在国家层面进行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布局,这绝不是一件过于超前的事

16、。人工智能发展涉及科研 向产业转化的诸多挑战,在各行业应用 AI 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流程也需要更高层面的信息共享和整体 规划,未来的因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革命则亟待新一代教育体制、人才培养与再培训机制、新的社会保障体 系等的建立和完善单靠企业或社会的力量,这些全局层面的问题是很难得到快速解决的。 5 材料三: 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介绍,谷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贯 穿于各个产品线, 包括消费者导向的产品,比如谷歌翻译中的图象识别技术,可以通过 相机镜头去翻译标志、菜单等;对数 据中心的控制和评估可以提高效率;在医学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提高筛查出疾病的准确率。 “现在来中国介绍和探讨 AI 是最佳的时机。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科技资产,还有很多的计算机科学家, 谷歌在中国也雇佣了很多软件工程师。除此之外,中国一旦有一个想法,就立刻把它打造成一个原型的能力 非常强,还有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所以中国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 ”石博盟说。 (摘自对话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中国人工智能有得天独厚优势 ,2017 年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