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贾振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0412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贾振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离散数学》-贾振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离散数学》-贾振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离散数学》-贾振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离散数学》-贾振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贾振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贾振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离散数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第1章 命题逻辑,1.1 命题命题联结词 1.2 命题公式与解释 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1.4 对偶定理 1.5 范式 1.6 公式的蕴涵 1.7 其它联结词与最小联结词组 1.8 命题逻辑推理理论,3,1.1 命题及其表示法,1.1.1 命题 把具有确定真假意义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如果一个句子是命题,必需满足以下条件: (1)该句子是具有判断性的陈述语句; (2)它有确定的真值,非真即假。,4,1.1 命题及其表示法,例1.1.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判断其真值。 (1)10是素数。 (2)f(x)= x2在

2、a,b上连续。 (3)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4)1001+11=1100 (5)请勿喧哗! (6)你记住了吗? (7)这个风景真美呀! (8)x+y=7,5,1.1 命题及其表示法,由于命题只有真、假二个真值情况,所以命题逻辑也称为二值逻辑。 例1.1.2 判断下面语句是否为命题。 (1)其它星球上有生命存在。 (2)我正在说谎。,6,1.1 命题及其表示法,命题通常使用大写字母A,B,Z或带下标的大写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i,10,R等,例如 A1:我是一名大学生。 A1:我是一名大学生. 10:我是一名大学生。 R:我是一名大学生。 表示命题的符号称为命题标识符,A1、10和R都是标识符。,

3、7,1.1 命题及其表示法,命题常量 命题变元 原子变元,8,1.1.2 命题联结词,1 否定联结词 2 合取联结词 3 析取联结词 4 条件联结词 5 双条件联结词,9,1.1.2 命题联结词,1 否定联结词P,3 析取联结词,2 合取联结词,10,4 条件联结词,5 双条件联结词,1.1.2 命题联结词,11,1.2 命题公式与解释,1.2.1 命题公式 1.2.2 命题公式的解释,12,1.2.1 命题公式,1.定义 命题公式,简称公式,定义为: (1)命题变元是公式; (2)如果P是公式,则P是公式; (3)如果P、Q是公式,则PQ、PQ、PQ、 PQ都是公式; (4)当且仅当能够有限

4、次的应用(1) 、(2)、(3) 所得到的包括命题变元、联结词和括号的符号 串是才是公式。,13,命题公式是由命题变元、联结词和括号组成的,但并非由命题变元、联结词和括号组成的符号串都能成为命题公式。 例如,下面的符号串都是公式: (P)Q)R)S) (PQ)(RS) (PQ)R 以下符号串都不是公式: (PQ)(Q) (Q),1.2.1 命题公式,14,2. 命题的符号化 可以把自然语言中的有些语句,转变成数理逻辑中的符号形式,称为命题的翻译,也称为符号化。 命题翻译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确定所给句子是否为命题。 (2)句子中联结词是否为命题联结词。 (3)要正确的选择原子命题和合适的命

5、题联结词。 (4)用正确的语法将原命题表示由原子命题、联结词和圆括号组成的合式公式。,1.2.1 命题公式,15,例1.2.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张莉既聪明又好学。 (2)张莉虽然聪明但不好学。 (3)仅当你走,我将留下。 (4)上海到北京的14次列车是下午五点半或六点开。,1.2.1 命题公式,16,解:设P:张莉聪明;Q:张莉好学,则 (1)张莉既聪明又好学,可符号化为PQ; (2)张莉虽聪明但不好学,可符号化为P(Q)。 (3)设P:你走;Q:我留下;这句话中“你走”是“我留下”的必要条件。因此命题可表示为QP。 (4)设P:上海到北京的14次列车是五点半开;Q:上海到北京的14

6、次列车是六点开;,1.2.1 命题公式,17,汉语的意思是不可兼或,而逻辑联结词是“可兼或”,因此不能直接对两个命题析取。构造表如表1.2-1所示。,18,例1.2.2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假如上午不下雨,我去看电影,否则就在家里读书或看报。 (2)我今天进城,除非下雨。 (3)张三或李四都可以做这件事。 (4)除非你努力,否则你将失败。 (5)如果你和她都不固执己见的话,那么不愉快的事也不会发生了。 (6)如果你和她不都是固执己见的话,那么不愉快的事也不会发生了。,1.2.1 命题公式,19,解:(1)设P:上午下雨;Q:我去看电影;R:我在家里读书;S:我在家里看报。本命题可表示为:

7、(PQ)(P(RS)。 (2)设P:我今天进城;Q:今天下雨;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今天不下雨,那么我就进城”,本可表示为QP。 (3)设P:张三可以做这件事;Q:李四可以做这件事。这个命题可以理解为:张三可以做这件事,并且李四也可以做这件事。因此原命题可符号化为:PQ。,20,(4)设P:你努力;Q:你将失败。原命题可符号化为:PQ。 (5)设P:你固执己见;Q:她固执己见;R:不愉快的事也不会发生。原命题可符号化为:(PQ) R。 (6)设P:你固执己见;Q:她固执己见;R:不愉快的事也不会发生。原命题可符号化为:(PQ) R。,21,定义 设G是命题公式, P1,P2,Pn是出现在命题公

8、式G中的全部命题变元,指定P1,P2,Pn的一组真值,称这组真值为G的一个解释或赋值,记作I,公式G在I下的真值记作TI(G)。,例如,G=(PQ)R,则I: P Q R 1 1 0 是G的一个解释,在这个解释下G的真值为1,即TI(G)=1。,1.2.2 命题公式的解释,22,例1.2.3 给命题变元P、Q、R、S分别指派的真值为1、1、0、0,求下列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 R)(PQ) R)S) (2)(P(Q(R P)(Q S),1.2.2 命题公式的解释,23,解:将P、Q、R、S的真值代入公式,有 (1)(PQ) R)(PQ) R)S) (11)0)(11) 0)0) (0

9、1)(01)0) 00 0,1.2.2 命题公式的解释,24,(2)(P(Q(R P)(Q S) (1(1(0 1)(1 0) (10)1 11 1,1.2.2 命题公式的解释,25,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3.1 真值表 1.3.2 命题公式的分类 1.3.3 等价公式 1.4.4 带入规则和替换规则,26,1.3.1 真值表,定义 将公式G在其所有解释下所取得的真值列成一个表,称为G的真值表。,构造真值表的方法如下: (1)找出公式G中的全部命题变元,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P1,P2,Pn。 (2)列出G的2n个解释,赋值从000(n个)开始,按二进制递加顺序依次写出各赋值,直到111

10、为止(或从111开始,按二进制递减顺序写出各赋值,直到000为止),然后从低到高的顺序列出G的层次。 (3)根据赋值依次计算各层次的真值并最终计算出G的真值。,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27,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例1.3.1 求下列公式的真值表。 (1)G1=(PQ)(PQ) (2)G2=(PQ)(PQ) (3)G3=(PQ)Q,28,表1.3-1,29,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3.1 真值表 例:G=( PQ )Q,30,表1.3-2,31,表1.3-3,32,1.3.2 命题公式的分类 定义 设G为公式: (1)如果G在所有解释下取值均为真,则称G是永真式或重言式; (2)如果

11、G在所有解释下取值均为假,则称G是永假式或矛盾式; (3)如果至少存在一种解释使公式G取值为真,则称G是可满足式。,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33,例1.3.2 写出下列公式的真值表,并验证其是何种公式。 (1)G1=(PQ)(PQ) (2)G2=(PQ )P)Q) (3)G3=P(QR),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34,表1.3-4,35,表1.3-5,36,表1.3-6,37,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3.3 等价公式 定义 设S和T是两个命题公式,如果S和T在任意解释I下,都具有相同的真值,则称S和T是等价公式。记为ST。,性质: 定理1.3.1 对于命题公式S和T,ST的充分必要条

12、件是:公式S T是永真式。,38,定理1.3.2 设A、B、C是公式,则有下列性质成立: (1)自反性 AA (2)对称性 若AB则BA (3)传递性 若AB且BC则AC,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39,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定理1.3.3 设A、B、C是公式,则下述等价公式成立: (1)双重否定律 AA (2)等幂律 AAA ; AAA (3)交换律 ABBA ; ABBA (4)结合律 (AB)CA(BC) (AB)CA(BC) (5)分配律 (AB)C(AC)(BC) (AB)C(AC)(BC) (6)德摩根律 (AB)AB (AB)AB,40,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7)吸收律

13、 A(AB)A;A(AB)A (8)零一律 A11 ; A00 (9)同一律 A0A ; A1A (10)排中律 AA1 (11)矛盾律 AA0 (12)蕴涵等值式 ABAB (13)假言易位 ABBA (14)等价等值式 AB(AB)(BA) (15)等价否定等值式 ABABBA (16)归缪式 (AB)(AB)A,41,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3.4 代入规则和置换规则 定理1.3.4(代入规则) 设G(P1,P2,Pn)是一个命题公式,其中:P1,P2,Pn是命题变元,G1(P1,P2,Pn),G2(P1,P2,Pn),Gn(P1,P2,Pn)为任意的命题公式,此时若G是永真式或永

14、假式,则用G1代替P1、G2代替P2、Gn代替Pn后,而得到的新的命题公式: G(P1,P2,Pn)= G( P 1,P2,Pn) 也是一个永真公式或永假公式。,42,1.3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定理1.3.5(替换规则) 设(P)是一个含有子公式P的命题公式,(Q)是用公式Q置换了(P)中的子公式P后得到新的命题公式,如果P Q,那么(P)(Q)。,43,1.4 对偶定理,1.4.1 对偶 定义1.4.1 设A是仅含有联结词、的命题公式,将联结词换成,将换成, 0换成1,1换成0,所得的命题公式A*称为A的对偶公式。,44,1.4 对偶定理,定理1.4.1 设A和A*互为对偶式,P1,P2,P

15、n是出现在A和A*中的所有原子变元,则 (1)A(P1,P2,Pn)A*(P1,P2,Pn) (2)A(P1,P2,Pn)A*(P1,P2,Pn),45,1.4 对偶定理,定理1.4.2 (对偶定理)设A、B是两个命题公式,若AB,则A*B*,其中A*、B*分别为A、B的对偶式。,46,1.5 范式,1.5.1 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 1.5.2 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47,1.5 范式,1.5.1 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 定义1.5.1 由有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构成的析取式称为简单析取式,仅由有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构成的合取式称为简单合取式。 定义1.5.2 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构成的析取式称为析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构成的合取式称为合取范式。 定理1。5。1 (范式存在定理)任何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